■陈 征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200093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诚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是科研诚信的重要守门人,其对科研人员的诚信管理可以贯穿学术出版的全流程[1]。国际出版界已经在出版实践中建立起系统的科研伦理治理模式,规模比较大的国际出版机构也把科研伦理作为重要培训内容。近年来,在我国期刊出版领域,针对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开展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提出我国应加强科研伦理培训[1]。据调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在10年前就启动了科研工作者培训,帮助其树立科研诚信理念,迄今为止培训了5万多名研究者。爱思唯尔集团(Elsevier)也在2012年启动了“研究与出版道德”项目,旨在帮助新晋职业研究人员了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国际大型出版机构科研伦理培训体系、流程、内容等的系统研究,相关内容散见于从其他角度出发的研究中,例如孙平[2]提到威立(Wiley)和爱思唯尔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平台。与此同时,我国期刊出版机构积极探索科研伦理培训,但相关实践的专业性、完整性、深度不足。因此,本文聚焦国际出版机构科研伦理培训体系,结合国内现有实践基础,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提升科研伦理培训能力、支撑科研创新的方法。
在通过互联网检索国际期刊出版机构发布的科研伦理培训资料时,发现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爱思唯尔集团、威立出版集团、世哲出版公司(SAGE)和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OUP)5家国际出版机构的科研伦理培训内容相对详细,因此以这5家出版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这五大国际出版机构的线上课程(表1),尤其是与科研伦理有关的培训课程,调研课程内容和特色。需要说明的是,其中2家出版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建设了在线培训体系:基于Researcher.Life的Upskill课程平台,威立出版集团建立了威立研究者学院;Epigeum课程于2005年由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团队创立,2015年起并入牛津大学出版社。据调研,这些国际出版机构已经建立成熟的国际化在线培训体系,在线培训体系覆盖科研、出版的全流程,服务对象多元,培训师资专业化程度高。
表1 国际出版机构科研伦理培训课程情况
研究发现,这五大国际出版机构的科研伦理培训内容覆盖科研及出版活动的整个流程,涉及科研过程、写作过程、出版过程、发表后阶段。此外,科研伦理培训还包含通用行为准则培训等内容,帮助科研人员把握科研伦理的本质,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出版机构科研伦理培训课程体系
(1) 科研过程中的科研伦理培训突出伦理风险点。施普林格·自然的科研伦理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对涉及人的研究的科研伦理要求、对参与研究者的知情同意要求、动物研究伦理及批准条件、互联网研究伦理、临床试验注册要求等,涉及科研活动的不同风险点,以便科研人员对症下药。施普林格·自然的自然研究学院介绍了研究伦理委员会的作用以及评估风险和收益的方法,专门讲解了发展中国家生物科研的知情同意审批情况,体现了不同国家科研伦理要求的差异性。
(2) 论文写作过程的科研伦理培训内容有防范抄袭、规范署名和确认版权归属等。5家国际出版机构均全面普及了关于抄袭的常识,这既有助于编辑甄别抄袭行为,又警示科研人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用。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甚至提供针对图像抄袭的专门课程,课程的实用性强。自然大师课堂在线课程、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威立研究者学院、Epigeum课程都强调了规范作者署名的重要性,引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作者身份认定要求,帮助作者了解国际通用规范,鼓励使用作者贡献声明。
(3) 论文发表过程中的科研伦理培训聚焦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是期刊与作者互动的关键环节,所以这5家国际出版机构都把同行评议培训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自然研究学院介绍了同行评议者的保密职责和避免利益冲突的方法,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专门设立了同行评议者的道德责任课程模块。同时,相关课程也专门介绍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共同抵制的掠夺性出版:威立研究者学院在“科学开放获取实用指南”中讲解了掠夺性期刊的危害,提醒作者识别掠夺性期刊。
(4) 发表后阶段的科研伦理培训强调科研成果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科研成果在发表后将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生关联。自然研究学院设置了2个单元的“科学交流研讨”课程:第一个单元“向公众传播科学的重要性”涉及公众的常见误解、警惕公司操纵科学发现、重要案例研究及其社会影响等;第二个单元“有效的写作策略”主要讲解如何避免公众对科学成果表述产生误解。此外,还有关于更正和撤稿2个纠错机制的培训,但由于各出版机构的相关操作不尽相同,只有施普林格·自然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和威立研究者学院讲解了撤稿业务,自然研究学院则介绍了更正业务。
(5) 通用行为准则方面的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科研伦理通识能力。爱思唯尔推出了一系列道德规范课程,帮助科研人员提高对科研伦理的系统认知和整体把握能力,并指出科学出版必须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科学史也属于科研伦理通识。自然研究学院针对生物科研伦理,通过不道德的人体实验案例、《纽伦堡法典》、国际伦理准则来讲授生命伦理学史。
国际出版机构的培训对象以科研人员为核心,覆盖了主要利益共同体。
(1) 面向编辑。并非所有的国际出版机构都强调对编辑的科研伦理培训,但施普林格·自然非常重视。施普林格·自然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面向主编和编辑开设了期刊行为准则课程来重点讲解主编的责任义务,以及新老编辑应该掌握的同行评议基础知识、研究伦理等。部分课程提到了针对不同机构编辑的不同培训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的精准性。
(2) 面向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既是学术期刊的作者、审稿人,又是读者,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5家国际出版机构都开设了面向科研人员的专门课程。自然大师课堂在线课程甚至精准定位不太熟悉论文发表流程或者是想要提升技能的科研人员,通过科研伦理规范培训来强化科研人员和出版人员的共同体关系。
(3) 面向高校师生。Epigeum课程发布了专门针对教职人员的学术诚信课程,世哲研究方法视频资源包含了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科研伦理培训视频,课程的学科性和系统性较优。
国际出版机构科研伦理培训师资主要分为4类,表现出非常强的支撑能力。
(1) 期刊编辑。自然大师课堂在线课程的初衷是以《自然》编辑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因此其培训师资是来自20多种《自然》系列期刊的30多位编辑,他们熟悉各种科研伦理问题处理办法。
(2) 机构内专门从事培训的团队。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中的科研诚信部分由施普林格·自然科研诚信小组(Springer Nature Research Integrity Group, SNRIG)制作。SNRIG为内部员工和来自其他出版机构的编辑、作者和审稿人创建培训资源。
(3) 来自机构内多个部门的资深专家。爱思唯尔的培训师资包括来自出版诚信部门、版权咨询部门、法务部门、期刊部门等的科研诚信负责人,威立的培训师资包括科研伦理负责人、期刊主编、产品经理、营销经理、营销总监、威立研究者学院主编等。
(4) 科研机构专家。Epigeum课程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因此他们的培训师资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较熟悉高校情况的科研人员。除了多元化的内部培训师资,爱思唯尔还与柏林洪堡大学联合成立“洪堡爱思唯尔高级数据和文本中心”,并邀请来自该中心的专家开展培训。
很多培训主题源自实际业务中的常见问题,例如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的版权培训设计了诸如“如何证明我已获得许可”“如果我找不到版权所有者,我该怎么办”等业务场景,手把手指导科研人员解决版权问题。施普林格·自然的课程都设置了交互式的问题和练习,通过知识检查帮助学员挑战不同难度的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点、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图2所示为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中的互动题目,题目考察了确保客座编辑公正、客观地组织同行评议的方法。解答页面显示了授课者头像,使得学员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强化知识吸收的效果。此外,大多数培训课程的课时不长,学员一般花费10~30分钟就能完成所有培训,且培训课程都有自动保存进度功能,以方便科研人员或编辑在工作之余随时登录、学习。
图2 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的互动界面(a)答题界面;(b)解答界面
5家国际出版机构把本机构标准以及相关的标准、指南、说明等内容链接到对应的课程中,将其作为培训资源的一部分,以方便学员自学。例如,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的课件中插入了BioMed Central(BMC)、Palgrave、SpringerOpen的政策链接。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提供的资料《研究和出版中的道德规范》(Ethics in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包含了中文、英文、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言版本,威立也提供了《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最佳实践指南》(Wiley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on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ublishing Ethics)的中文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全球科研人员。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提供了《国际教育诚信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forEducationalIntegrity)、《研究诚信与同行评审》(ResearchIntegrityandPeerReview)、《研究伦理与科学诚信手册》(HandbookofResearchEthicsandScientificIntegrity)、《学术研究不端行为》(TalesofResearchMisconduct)等与科研伦理相关的期刊和图书的链接,以确保培训资料的前沿性,方便学习者掌握最新资料。
在施普林格·自然免费在线学习课程中,有的课程提到课程学习者应该与编辑或出版联系人等共同讨论,以提高业务水平。SNRIG与COPE密切合作,在借助COPE解决本机构遇到的科研伦理问题的同时,也帮助COPE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从而服务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爱思唯尔在培训资源中还标注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推特账户,推荐课程学习者主动联系专家进行咨询,打造了“推特上的研究者学院”。自然大师课堂在线课程推出了“现场工作坊”系列研讨会,为科研人员提供与期刊编辑进行一对一互动,甚至就论文摘要与编辑进行探讨的机会。总体来看,科研伦理问题日益复杂,5家国际出版机构并没有将在线课程培训平台作为终点,而是尝试通过更多元的培训互动形式来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效率,帮助其解决业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 期刊出版集群积极探索科研伦理培训,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效。例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承办了“2013年北京国际医学期刊编辑与出版伦理学术论坛暨国际医学编辑高级研修班”[3]和“2018年医学科研诚信及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与出版伦理研讨会暨培训班”[4],科爱出版公司代表在“2020科爱编辑论坛”作了以“出版道德——资源和挑战”为题的报告[5]。但与国际出版机构相比,国内期刊出版集群的科研伦理培训主要关注宣传推广论文成果,涉及科研伦理的内容相对较少,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支撑。
(2) 期刊出版相关学/协会不断加大科研伦理培训力度。例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在2020年合作开展了“医学伦理与出版诚信”培训[6],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2020年承办了“出版伦理规范建设与科研诚信协同共治”学术研讨会[7]。学/协会科研伦理培训在组织频率和影响力方面优于期刊集群单位,覆盖面更广。
(3) 期刊出版界科研伦理培训专家资源分散、成果割裂。近年来,参与科研伦理研究的期刊编辑越来越多,有的已经成为业界培训的“常客”,是辅导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最合适的人选。然而,由于没有专门的平台和课程体系,这些专家资源没有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其研究和培训成果也分散在不同的学术交流载体中,无法形成系统的科研伦理培训课程来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期刊出版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科研伦理培训联合体。分析的5家国际出版机构规模巨大,而我国的单刊编辑部均没有实力实现系统化的科研伦理培训。但从我国特有的期刊管理体制来看,我国期刊在此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我国期刊出版单位应基于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等建立科研伦理培训联盟,整合联盟内外的培训资源,系统提高培训能力,以从整体上提高期刊编辑对科研伦理的把关能力,再辐射我国科研人员,打造符合我国科研人员和出版人员需求的科研伦理问题解决方案。
(2) 加强与国内科研伦理有关学/协会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国际出版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借助COPE或科研伦理研究机构,弥补了培训专业性不足的缺陷。我国期刊集群单位应与学/协会或科研机构形成互补,甚至与COPE等相关的国际学/协会合作,在更广和更高的层面上满足我国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培训的需求。
(3) 引导有实力的期刊出版机构将科研伦理培训纳入出版服务必备项目,提高期刊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我国期刊出版单位应该抓住政策机遇,主动作为,通过合作和自建等方式孵化自己的科研伦理培训公益项目,以增强与科研界的黏性,实现出版服务一体化,提高期刊作者、审稿人、读者的科研伦理素养,从而强化期刊在科研领域的话语权。
(4) 启动科研伦理案例库建设,打造科研伦理知识体系,锻造专业工具箱。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或学/协会专门立项,将期刊出版界生动鲜活的科研伦理案例融入培训工具箱,纳入文本、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案例素材,打造适合中国科研生态的自主案例库,以提高科学普及水平。同时,与COPE合作,对标国际规范标准,打造案例库共享机制,提高参与国际科研伦理治理的能力。
(5) 将完成科研伦理培训作为期刊主编和编辑上岗的必要条件。施普林格·自然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为主编、刚入职的编辑提供了基本的科研伦理培训课程。我国也应该重视对期刊主编和编辑的科研伦理培训。建议在期刊监管审批、人员从业资质认证、期刊资助政策等方面纳入基本的科研伦理培训要求,指导相关从业者扣好“第一粒扣子”,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5家国际出版机构开展的科研伦理培训实践可以看出,这些机构不仅将培训作为参与科研、出版全流程的切入点,还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规范性和可信度,以提升作者、编辑、审稿人等的科研伦理素养,减少业务风险点,强化业务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出版机构能够及时将相关经验信息化、在线化,打造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平台。相较之下,虽然我国单刊编辑部、期刊集群和学/协会一直在尝试推动科研伦理培训的发展,但是现有科研伦理培训的系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现有培训无法满足我国科研人员的需求。因此,政府、行业组织等需要高度重视,引导期刊出版单位主动开展科研伦理培训服务,通过共享与合作,打造专业培训品牌。当然,本文仅以5家国际出版机构为例,案例数量不多,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追踪科研伦理培训方面的国际前沿进展。同时,对国际出版机构伦理培训课程的文本分析也是未来的调研方向,有利于总结课程内容的规律和亮点,为我国打造系统化、自主化、国际化的科研伦理培训品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