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 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有趣且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于投入精力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探索性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面积”为例,带领学生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同时我带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认识他俩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客人图片,兔子倪倪和兔子妞妞,随之创设情境):倪倪家是长方形房子,妞妞家是正方形房子,两只小兔子因为谁家房子大而争吵,谁也不服输。同学们,谁能来给它俩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把它俩的家画下来,比较图片的大小。
生2:我靠量尺寸的方式帮助它们比较大小。
教师:你们的办法都非常好,可是哪种办法最简单、最准确呢?现在,我带大家来学习新的办法。
教师揭示新知,即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小学生,激发其潜在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个比较大?体会物体的面并确定大小。
问题2:黑板表面的大小是什么?它比课本封面大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3:课本封面的面积是指什么?
(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并质疑。)
学生:面积是指一个面的大小吗?
教师带领学生探索,设问:(1)黑板的面积是什么?(2)课本封面的大小是面积吗?(3)请用手势表示黑板与课本封面的大小。
学生观察并用手势表示出实际大小,感知物体的面积并思考其大小如何确定,比较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的大小,正确说出“黑板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教师:你如何确定黑板的面积大于课本封面的面积?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面积”的意思。
学生:黑板的面积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平面的大小。
(学生初步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对比与动手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面积,同时感受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引入长方形面积,设问:我们应该怎么表示面积的单位呢?
学生1:用厘米或者米。
学生2:用平方厘米或者平方米。
教师:到底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来计算真正的面积,看看长方形的准确面积到底是多少。
教师随之向学生发放长方形的彩纸并布置任务:请求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用尺量、用实物比大小。
教师:请你用面积为1 cm2的小正方形拼凑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学生与同桌共同拼凑各种大小的长方形并做好记录:(1)每行摆4 个,摆3 行,共用12 个小正方形;(2)每行摆5 个,摆4 行,共用20 个小正方形。
教师:如果我们用10 个正方形摆成1 个长方形,那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10 cm2。
教师播放课件,演示不同的摆放过程,组织学生比较方法,并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其估算能力,激发其探索欲望。再用问题引思,通过摆小正方形的方式获得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为后续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了基础。)
师生共同研究记录的数据,启发学生寻找规律。教师将学生分成4~6 人的小组,布置探索任务:(1)从数据中,你能找出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之间的关系吗?(2)思考利用长和宽如何计算面积。(3)各小组展示计算结果。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测量、记录、计算与验算,反馈计算结果。如:(1)每行摆4 个,摆3 行时,长方形的长为4 cm,宽为3 cm,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12 cm2;(2)每行摆5 个,摆4 行时,长方形的长为5 cm,宽为4 cm,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20 cm2。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用1 cm2的小正方形去估算、摆放、记录、计算,发现同样是“长×宽”。
教师:你该怎么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文字,明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基于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了解,计算出实际面积,回顾之前情境,邀请学生帮助两位兔朋友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倪倪家与妞妞家的形状,使用长×宽、边长×边长来计算两种不同形状房屋的面积,通过对比数字大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依托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主动与同桌或者小组成员探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大家帮助小兔们解决了大难题,小兔们很感谢大家,现在邀请我们去公园参加闯关游戏,获胜者会得到小兔们精心挑选的奖品,大家想挑战吗?
(学生表示愿意并跃跃欲试。)
教师出示闯关游戏内容:第(1)关,花圃为正方形,边长15 m,计算它的占地面;第(2)关,小兔的床是长方形,长20 dm、宽14 dm,夏天需要一床凉席,该买多大面积的凉席呢?第(3)关,小兔家的桌子面积是90 dm2,桌子宽6 dm,请问长是多少dm?
学生独立完成各关任务,计算出答案。计算速度快、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获得相应小奖品。
(设计意图:利用新颖、有趣的闯关游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递进方式下完成公式的灵活运用,快速内化知识。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面积计算问题之后,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布置计算任务(1)思考我们的数学书面积大约是多少。(2)先估计、再计算。(3)列出计算公式、算出结果。
学生:开始估计书的面积,正确运用面积单位,再测量数学书长与宽的数值,其中长为25.8 cm,宽为18.4 cm 并做好记录,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明确关键要素长与宽,根据测量数据完成计算,即数学书面积=25.8 cm×18.4 cm。
教师随之给出例题:(1)史莱克家的方桌宽9 dm,史莱克妈妈想买一块塑料桌布,请问要买多大桌布呢?(2)在动物学校,长颈鹿负责擦黑板,蜘蛛负责擦墙上的照片,黑板长3 m、宽1 m,照片长30 mm、宽20 mm,请问谁先擦完,为什么?
学生:长颈鹿先擦完,因为3 小于600。
教师:(1)黑板面积与照片面积分别是多少?(2)你是用什么公式计算的?(3)你的对比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明白自己忽略了单位换算导致出错,重新计算并获得正确答案,也懂得了要在相同单位下对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面积单位换算方法,能在估算与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情境与所学知识,谈谈学习收获。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想了解什么知识?生1:我学到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生2:我学会了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生3:我希望了解更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体会当中的快乐并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案需要运用不同计算公式,从而激发其探索欲望,为后续多边形面积计算夯实基础。)
教师布置挑战作业:
(1)用12 个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摆出长方形,试试你能摆出几种?
(2)帮姑姑设计游泳池,已知最大占地面积,请根据面积选择长与宽,也可以考虑通过周长计算来选择长与宽。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挑战作业中,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第二个挑战作业中,确保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去选择如何计算,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立足学生实际,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通过不同问题引导学生,使其逐步感受到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面积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与运用知识夯实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情境中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适时地融入新知识。在概念建立环节,教师应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身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做准备。
在动手实验与探究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摆放方式计算长方形面积,成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与推理,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还借助对比感受其优劣,体验计算方法比测量更精准、更方便。教师还需要淡化概念教学,从学生感知与体验入手,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小组探究下,学生相互启发,找到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办法,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频繁,让学生经历分析、计算、比较与概括等过程,同时在动手与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学以致用环节,教师通过闯关游戏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让知识能够迁移与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三个闯关游戏中,学生主动挑战,满足其爱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比生活中物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该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反思来优化教学,融入观察法、重叠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判断面积大小,引导学生验证自身估算的想法,从而实现有根据的估算,为快速与有效解决生活问题带来帮助。学生在该过程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在比较面积大小与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估算、再计算,进一步提升其度量意识。
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会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对长方形面积进行比较,选择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但部分学生能力欠佳,无法通过独立思考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比较。因此,教师应在课后结合学生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布置分层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