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毛草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当立足于生活”,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和体验。基于这一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文字和语言的传授,而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生活情感体验。在此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价值。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深入探索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文言文深度学习策略。本文通过对《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的深入解读和教学实践,旨在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文化情感。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语言风格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文言文的字句、句式、修辞与当今的现代汉语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以生活为依托,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使他们更有兴趣和动力学习。因此,教师将文言文与生活教育理论相结合,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着重于文言文的字句结构、词义解释和古代的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思路主张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文中的字词句去记忆和解读,以确保对文中内容的精确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多数被引导去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文中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观,导致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文言文的表面理解上,难以深入挖掘文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相对于抽象和僵化的文言文字句,首先,生活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学习背景。通过将文言文描绘的情境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刻画出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中情节的真实性和紧迫性。其次,生活情境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捕捉到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主旨。例如,通过司马光为了救孩子而破瓮的情境,学生可以明确地理解到文章想要传达的勇气、智慧和决策的重要性。最后,生活情境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能够在文言文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或相通的元素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更加投入文言文的学习中。
文言文生活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生活情境的构建,使其成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文言文不仅是古代汉语的表达形式,更是承载了中华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的载体。每一篇文言文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教师注重把控文言文的主题与内涵,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当学生能够理解并体验到文章中的核心价值和情感时,才能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达到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考能力的目的。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文言文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对字词和句法的分析,更应该关注其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智慧。生活教育理论主张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理解和应用知识,使学习更具有意义。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提供了一个简短却深入人心的故事场景,它在文言文的形式中展现了司马光在关键时刻所作出的选择。这个选择,简单看来,是为了救一个小伙伴而打破了一个瓮子,但实际上,这一选择体现了司马光对待生命的尊重,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危急时刻所展现的果断与智慧。从这个简短的故事出发,教师有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勇气、智慧和责任三个重要的主题。勇气,不仅仅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果断决策,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当面,对困境或压力时,敢于站出来,敢于选择正义和真理;智慧则体现在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的冲突,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效果;责任心体现在司马光明知道打破瓮子会带来损失或惩罚,但他仍然选择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比如:你是否曾经为了保护弱小的生命而站出来?你是否曾经在困境中表现出了智慧?你是否曾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了责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司马光》的主题与内涵,并学会将这些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注重把控文言文主题与内涵,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言文不仅是历史的文字记录,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因此,通过将文言文中的场景、情境或事件与当代生活进行比较和联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和深度。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文言文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融入文言文的世界。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将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教学文言文时,不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哲学、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人生体验。因此,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本文提出以下文言文学习策略。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表达形式,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厚的社会背景。从文言文的表述中,学生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古代社会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这为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细节,如其中的人物关系、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文言文的表述,去思考和探讨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构建文言文中描绘的生活情境呢?所谓生活情境,无非包含三项内容:环境、人物以及事件。在一篇完整的文言文中,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三点即可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找出描绘环境、人物以及重要情境的词语及句子。以《司马光》为例,“群儿戏于庭”中的“庭”描述了孩子们在一个庭院里嬉戏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背景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群儿”“一儿”“光”,表示有许多孩子,“一儿”特指出事的孩子,而“光”则是指司马光——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几句话详细地描述了文章的核心情节,即一个儿童不慎落水,其他儿童害怕并逃离,而司马光则迅速行动,打破瓮子救出了儿童。通过基于环境、人物、情节,可以看出全文讲述了“群儿在庭院玩耍——一个孩子不慎掉入水缸——司马光紧急救援的场景”,当我们将其翻译为白话文时可以看出,这个场景与当下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这种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对文中内容的共鸣和理解。
在锁定了关键情节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重现“群儿戏于庭”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验古代儿童的游戏方式和乐趣。再进一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情节,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勇气和智慧,构建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果断应对”的情境。如此,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将文言文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
据此,教师从文言文表述出发,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构建语言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文言文学习策略。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古代社会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载体,其每一字、每一句都蕴涵着作者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言文并非只是理解其文字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挖掘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想法,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如“作者为什么这样描述?”“这背后有什么深层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内涵,加深对其理解。
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核心人物、核心情节的了解和学习,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如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而他年幼时的这一行为也预示了他未来的为人和处事风格。此事实是他童年的一个真实故事,它传达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更展现了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此后,结合本篇文章中司马光为了救一个掉进水缸的小伙伴,果断“破之”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教育理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司马光会选择破瓮救人?”“为什么其他孩子不敢这么做?”“这背后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体验文中的情境,提炼出文中的勇气、智慧等价值观,从而加深对勇于担当、关心他人的理解。
语文的学习也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在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和刻画的情感态度后,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之中刻画关键人物的。仍然以《司马光》为例,全文主要刻画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场面,其重在一个“敢”字,即司马光敢于去突破缸的局限,而选择救人。作者为了刻画这一过程,结合“光持石”刻画了司马光的迅速决断和行动,“击瓮破之”展现了他为了救人不惜破坏物品的决心,“水迸,儿得活”则彰显了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他成功地救下了那个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关键的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化整体内容,也要注重对核心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据此,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文言文的内涵出发,深挖其语言价值,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古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进而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文言文蕴藏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和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何将其融入现代教育中,使之既不失其古韵,又能为当代学生所接受和喜欢,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其独特之处,但亟待与时俱进,教师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强化情境教学,突出文言文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感受古人的思想与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个人经验,进行主题讨论也能够使他们更为主动地投入文言文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