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
(华东师范大学 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协同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国际中文教育要成为一门公认的学科,需要对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学科研究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从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来看,国际中文教育属于教育门类,但并未指明学科地位。是否认可这一归属,国际中文教育界至今分歧很大,使学科建设处于徘徊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师在学校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所属学科定位于文学门类,对归属的转变相当一部分人还不能够适应,这是导致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学科研究力量不足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人们对学科归属的认识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现有的大量专业硕士以及博士学位论文表明用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的并不突出,影响了学科研究成果的积累。与上述两方面相联系的,就是国际中文教育界还部分存在着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模糊认识。学科是按知识分类的,专业通常情况下是按职业或工作岗位划分的。40多年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建设,目前已体系化、系列化,影响力超过了学科建设,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将专业建设当作学科建设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学科建设至今未有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
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国际中文教育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任何学科都有它自洽的知识体系,其中术语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区分,如果两者的研究方法和术语系统基本相同,那么国际中文教育看起来应为后者的分支学科,这显然不符合国际中文教育的实际。要突破这一情况,就得充分挖掘中文在语言和文字的国际化教育方面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将其体系化、术语化。如果从这一立足点出发,将国际中文教育形成一门归属教育门类的独立学科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学科的发展是由研究支撑的。有了明确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归属,就能确定研究范围。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当然包括国际中文教学,但有人将国际中文教育等同于国际中文教学,也就是将其看作是一种语言教学,这使研究范围难以跨越现有目录上的学科。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中文教学不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部。语言教学是将语言作为工具,语言教育是将语言作为文化,因此国际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中华文化教育。如果有这样的认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才能产生,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就可以和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方面结合起来,使其除教学之外的各方面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