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2023-02-19 11:43王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模仿王尔德奥斯卡

作者简介:王蕊(1996,1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辉煌时代。奥斯卡·王尔德作为美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创作出了一系列作品来阐述自己略带世纪末伤感的唯美主义思想。《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充满唯美主义思想的小说。王尔德在书中通过描写道林·格雷的人生经历,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唯美主义思想。在他的眼里,“艺术高于一切”“生活模仿艺术”。该文以道林·格雷从纯洁走向堕落和死亡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在书中的体现,深刻理解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从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发现,画像与道林·格雷以及他的人生经历都表达了“生活模仿艺术”和“艺术高于一切”的唯美主义观点,也蕴含了王尔德对于美的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唯美主义;奥斯卡·王尔德;艺术;现实;生活;模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4(b)-0021-04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WANG Ru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Xi'an Si Yu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8, China)

Abstract: Victorian age is one of the best time in Britain's history.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in aesthetic movement, Oscar Wilde creates a series of works to express his aesthetic idea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is the only novel of Oscar Wilde with full of aesthetic ideas. In this book, he describes Dorian Gray's life experience and explains his aesthetic ideas. In his eyes, "Art is higher than everything" and "Life imitates art". Taking Dorian Gray's life experience from purity to degeneration and death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aims at better understanding Oscar Wilde's aesthetic artistic view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ality in this book. From the detailed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cture and Dorian Gray and Dorian Gray's life experience contains Oscar Wilde's aesthetic ideas and his pursuit of eternal beauty.

Key words: Aestheticism; Oscar Wilde; Art; Reality; Life; Imitate

唯美主义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它主张艺术的目的是艺术本身的美,反对工业时代功利主义的社会哲学。这一运动的哲学基础是康德创造的美学标准,但实际上这一运动更多出现在英国的艺术和文学领域。它强调纯粹的美、完美的形式和艺术技巧[1]。

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爱尔兰作家,他以其卓越的作品和放浪形骸的行为而闻名。王尔德坚持主张艺术就是美,尽管王尔德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但是他从未阐述过“唯美主义”或者使用这个名词。他遵循柏拉图的观点,认为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艺术家是可以揭示真理的人,追求艺术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他认为生活模仿了艺术,生活是虚假的而艺术是真实的[2]。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中阐述了“艺术高于一切”“艺术与生活不可分割”,以及艺术与现实之间存在内在关系。

《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讲述了继承外祖父遗产的美少年道林·格雷结识了画家巴兹尔和绅士亨利。他们为少年的美貌而着迷,画家巴兹尔为少年画了一幅画像记录少年的美貌。受到亨利及时行乐观念的影响,道林·格雷不再是曾经那个单纯的少年,开始享受上流社会的奢靡。他意识到美貌是自己的财富,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没有人能保持永远的美丽。于是他在画像前许下了愿意用灵魂换取青春永驻的誓言。当人没有了顾忌之后,行事就会随心所欲。道林·格雷不用担心美貌的消散,便开始放任自己。他做的坏事越多,画像就越丑,直到他无法忍受画像的丑陋用刀刺向画像。画像恢复了原有的美丽,道林·格雷也迎来了死亡。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Al-Jabbari & Jrab认为画像被当作了一个生动的形象,它反映出了艺术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画像在整个故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这幅画像的话,道林·格雷也就很难许下希望永远保持美丽的心愿,也不会死于毁坏这幅画像。因此艺术与现实之间一定存在密切的联系,而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书名更多地关注于这幅画像而不是道林·格雷自身。

Davis强调本书基于环型叙事的方式来传达重要的信息,通过环型叙事分析,使故事的首尾相连,因果相对,让读者对这本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Liu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本书。道林·格雷是这本书的主要角色,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享乐主义者。他喜爱自己的美貌,让画像承担了自己所有的罪恶。道林·格雷的人物形象中含有动物特质,画像具备这本书中的人类特质。道林·格雷可以做任何事情去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画像因其具有人性的一面,对道林·格雷所犯下的所有罪恶负责。这一角度同样也体现了道林·格雷和画像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并且值得分析。

Taghizadeh & Jeihouni专注于研究道林·格雷的内心世界,他们认为在作者的笔下,道林·格雷是一个自恋狂。唯美主义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唯美主义认为艺术高于一切而现实主义会衡量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认为王尔德不仅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王尔德的笔下,美或者说是艺术主宰了这本书。

国内研究者对于《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也有自己的看法。徐静和徐玲以本书为媒介分析了王尔德对艺术、道德、人生观和美学观的理解。孙建昌通过对人物故事的分析,解读了《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艺术魅力。杨敏艳认为《道林·格雷的画像》不仅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奇特的现代性因素。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不谋而合,也与表现主义、荒诞派、象征主义等现代流派暗合。

以上的文献主要是从画像或者道林·格雷的角度去探索其中表达的唯美主义思想,但是并未直接系统性地分析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在本书中的体现。

2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2.1 画像与道林·格雷——生活是艺术的折射

对于现实与艺术的关系,王尔德认为所有的糟糕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由糟糕的自然事件构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生活和自然的改变。王尔德相信文学和艺术中存在非功利性,生活是艺术的折射[3]。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中,画像是巴兹尔的艺术作品,道林·格雷代表生活。在最后一幕中,道林·格雷死去但画像却恢复了美丽。美就是艺术,美也是永恒的。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艺术永远高于现实。纵观道林·格雷的一生,他做了很多坏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反映在外貌上,西波尔和他弟弟的死亡、巴兹尔的死亡等这一系列事件让画像变得越来越丑,那么道林·格雷灵魂的改变其实也就反映在了画像上,画像就是道林·格雷,也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就是画像与道林·格雷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艺术的镜子。道林·格雷在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能够反映在画像上,这像是一个悖论但也是在表明生活就是艺术的折射。

除此之外,生活是虚假的而艺术是真实的。通过画像与道林·格雷的分析,谁才是真实的?事实上,在道林·格雷死亡之前,画像才是真实的,因为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画像上,并且道林·格雷一直保持着他的美貌。本书的最后一幕,道林倒在地上而画像重新获得了美丽,也就是说艺术才是纯粹的美,是一直存在的真理而生活则是对艺术的模仿[4]。而道林·格雷死亡的这一幕就像是哥特式的叙述,他忽视了自然的法则,也终将被自然惩罚。这一幕似乎像是画像对于道林·格雷的复仇,既有一些恐怖,也充满了美学色彩。道林·格雷的死亡也宣告着艺术战胜了生活。

本书中的画像看似虚假,实则也像是一个生动的个体。画像由美丽—丑陋—美丽,是道林·格雷用灵魂做赌注带来的改變,也揭示出只有拥有美的灵魂,艺术品才是美的。画像中包含了道林·格雷所有的秘密,他把它藏在房间里。当道林·格雷开始害怕自己所做的一切,想要装作无事发生之后,一切已经太晚了。艺术是真实的,它会记录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最后再次回到原点。道林·格雷和画像的对比就像人类与真理[5]。人们过于容易地被他人影响,然后他们就会认为真理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然而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影响到真理,即使真理被藏在角落里,总有一天也会水落石出。同理,艺术是美,也是真理。

2.2 道林·格雷的经历——艺术高于一切

事实上在这本书中,美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在前一部分中,笔者指出在王尔德的眼里画像是艺术,道林·格雷是现实,但是道林·格雷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在书中的人物眼里,他才是美的化身。生活的意义就是追求美。在道林·格雷的生活中,他经历了3个阶段,由纯洁、不纯洁再到死亡。当他还很纯洁的时候,他受到绅士亨利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亨利在与道林·格雷的交流中,一直以引诱的口吻让他接受享乐主义的观点,亨利也给道林·格雷灌输了很多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从未亲身实践过这些思想。毫无疑问,亨利是美的崇拜者,但是他从不愿意改变自己。巴兹尔因道林·格雷的美貌而沉迷,为他完成了这幅画像。巴兹尔是一个带有一些老套思想的画家,他对道林·格雷的喜爱是故事的开始。他喜欢道林·格雷和自己完成的那幅画像。道林·格雷的美给了他艺术的启发,当道林·格雷迷失的时候,巴兹尔视自己为道林·格雷的保护者,即便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仍在努力维护道林·格雷。巴兹尔所有的行为都体现了艺术高于一切,他是一个狂热的唯美主义者。绅士亨利和巴兹尔的行为无疑都是对于美的追求。

道林·格雷许下愿望,希望以灵魂为代价,让画像代替自己承担衰老的痛苦。他在剧场遇见了西波尔,疯狂地迷恋上了西波尔所饰演的角色。当他发现,西波尔本人并不是他幻想中舞台角色的样子,并且让他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后,他迅速结束了与西波尔的恋爱关系,这也导致了西波尔的死亡。事实上,道林·格雷并不爱西波尔,他喜欢的是西波尔在舞台上创造的形象,生活中的西波尔是什么样子的道林·格雷完全不清楚,一旦西波尔饰演的形象不再完美,道林·格雷就会立马斩断与西波尔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西波尔舞台上的形象是艺术而她自身是赤裸裸的现实。道林·格雷与西波尔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基于艺术的爱情[6],也是一个悖论,因为追求美与艺术而爱上演绎者,但是却难以接受艺术之外爱人的本来面目。这些经历都蕴含着王尔德的美学观点,也就是艺术高于一切。

王尔德本人也主张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回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当演戏是西波尔唯一真实的生活时,她的表演异常完美,但一旦她想要从艺术生活中抽离出去回归现实后,她就再也无法演绎出原先完美的作品了。她是活在艺术世界里的人,当她接触了现实生活之后,现实生活也就毁了她[7]。从道林·格雷与亨利、巴兹尔和西波尔等人的情感经历中可以看出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终究还是战胜了现实与爱情。

换句话说,艺术的目的就是追寻现实中的美,因此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道林·格雷美得像艺术品一样,巴兹尔作为一个艺术家,追求美是他的本能,因此才有了这幅画像。西波尔在舞台上的形象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美。道林·格雷相信自己喜欢西波尔,但是喜欢的其实只是她创造的美的形象。

2.3 道林·格雷经历的反思——对于美的追求永无止境

道林·格雷的人生经历了3个阶段。一开始他是一个来自上流社会的漂亮年轻人,但是他受到绅士亨利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逐渐堕落,做了很多不在乎好坏的事情。最后,在小说的结尾,他孤独地死去。

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尴尬的出生、奢侈的生活和卑微的死亡,他爱上了西波尔,他与巴兹尔和绅士亨利的关系可以称为友谊。他杀过人。在书中有人喜欢他的美貌,也有人质疑他的为人。似乎他过着很好的生活,但是他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挑战和诱惑。他许下了永远年轻,不在乎失去任何事物甚至是自己灵魂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在面对美的问题时有多么疯狂。首先这个愿望来自嫉妒,他嫉妒那张总是保持美丽的画像。这种对于美的追求不会被任何事情改变。这是艺术家的决心,生活也是艺术的一面镜子[8]。画像的力量来自这个愿望,它反映了人类追求美的本性。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一点在于:每个人都想过上更年轻的生活,每个人都会好奇如果一个人想要永远保持美丽,会发生什么。这是每个人的愿望,王尔德用每个人的愿望来说明什么是美,而这种愿望也是基于真实需求而产生的。

也许王尔德想要告诉大众,艺术家追求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惊人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吸引他们的美丽之处。艺术家们讨厌一成不变的东西,唯美主义者也喜欢有吸引力的事物,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永无止境[9]。

3 结语

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首先,这一切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点之上的。其次,在王尔德的眼里,艺术就是美,艺术是高于一切的。道林·格雷本人与那幅画像之间就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会认为画像是虚假的,道林·格雷是真实的,是现实,但是在这本书中则完全是相反的,似乎呈现了一个悖论,画像才是真实的艺术,并且无论何时,艺术的美都不会消亡[10]。道林·格雷的生活经历仍然展现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因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寻找美,生活是艺术的折射,所以他以为他找到了他生活中的美,他爱上了西波尔,但是他爱上的只是西波尔创作的舞台形象。道林·格雷自己是世俗中的美,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追逐它的原因。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就是道林·格雷与画像之间、生活与真理之间,以及虚假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最后,芸芸众生对于青春永驻和永生总是非同一般地热情,但是与魔鬼交易,终将会付出代价,放纵自己的欲望,缺乏道德的底线同样也需要承担恶果[11]。在王尔德的笔下,生活模仿了艺术,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不完美的,因此道林·格雷与自己的画像,一个是大众眼里的真实,一个是艺术也是真实,像是一个悖论,共同构成了这部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徐岱.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J].浙江社会科学,2015(7):111-120.

[2] 乔国强.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2015(6):52-61.

[3] 周晔,邹黎.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解读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观[J].时代文学,2011(3):207-208.

[4] Al-JABBARI E H, JRAB A E S.The Portrait as an Alive Character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y Oscar Wilde[J].Research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9):109-116.

[5] LIU S C.On Dorian Gray's Two Facto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16(4):306-311.

[6] TAGHIZADEH A, JEIHOUNI M.Aestheticism versus Realism? Narcissistic Mania of the Unheeded Soul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4(7):1445-1451.

[7] 杨敏艳.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的现代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30-33.

[8] 田红燕. 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试从《道林·格雷的画像》分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与人生观[J].聊城大学学报,2008(2):288-289.

[9] 徐静,徐玲.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J].校园英语,2017(44):236-237.

[10]DAVIS H H."I seemed to hold two lives": Disclosing Circumnarration in Villette and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J].Narrative, 2013(2):198-220.

[11]孫建昌.《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艺术魅力[J].理论学刊,2006(10):118-119.

猜你喜欢
模仿王尔德奥斯卡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动物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