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娟 谭梅
课程应该指向儿童的发展,培养儿童成为未来的创造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以户外课程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回归幼儿,聚焦户外游戏,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蘑菇户外课程”。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在户外、学在户外、研在户外,快乐成长。
户外课程的创生。
其一,学习户外课程理念,萌发特色户外课程。我们营造民主、开放的园所文化氛围,以此增强教师参与户外课程建设的热情,让每一位教师敢说、会说。通过与高校合作,我们寻找户外课程资源,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设计出多样有趣的户外活动,并注重户外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价,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教师亲自参与游戏、体验游戏,从幼儿的视角发现游戏。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教师身上也会闪现“哇时刻”,能在模仿的基础上生成更多的创意,完成更多的创造。这种内驱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户外课程的萌芽。
其二,师幼双向互动,深入推进户外课程的创生。影响一所幼儿园办学水平的關键是园长和教师所秉承的教育观与课程观。在深入推进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退到幼儿的身后,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声音。通过自主探索的路径,教师设计了一个个鲜活的户外课程,衍生出新的课程形式以及课程观。
户外课程的实施。
其一,以环境浸润,创设室内外“双课室”。环境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我们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户外空间,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室内教室+一个户外活动区”。在半封闭式、全开放式的户外课场地开展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基于经验、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感知、自主操作,在丰富的体验和互动中生发出多元经验。例如,幼儿在宝贝工作坊、户外建构吧等空间中与大自然建立深度联系,观察力变得更加敏锐,探索欲望也不断被点燃。
其二,以主题推进,形成户外活动案例集。在户外课程推进初期,我们通过“二维三阶式”教研,帮助教师梳理、重组自主设计和创生的活动,形成了《户外风险挑战游戏》《户外自然科探活动》等案例集。例如,“慢柿子”主题活动,幼儿从寻找幼儿园里的柿子树开始,了解柿子树的生长过程,用柿子果制作创意作品,还找到了和柿子有关的绘本,萌发了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其三,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持续推进户外课程。户外课程实施以来,每个幼儿都很专注、投入,表现出浓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教育模式有了转变,创设的多个户外课程在区级、市级、省级平台交流展示。
户外课程的生长。
首先,实施年级组统一管理,固化课程内容安排。我们分年级组固化基础课程中的月主题,保证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均衡性。对“蘑菇名人”“蘑菇丽人”“蘑菇达人”课程实施分层管理,让课程管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三级课程审议制,确保课程实施科学有效。通过集团审议、年级组审议、班级审议,引领教师在推进户外课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再修正”的过程,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再次,调整一日活动结构及时间安排,增加教师弹性课程的实施时间。打破以往细碎严格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限制,转变为弹性的作息时间,为童年留白。
最后,教、培、研三位一体,助推户外课程不断生长。我们通过入班观察、对话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识,通过专题培训和心得分享,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反思能力。
户外课程的评价。
结合课程目标,我们将幼儿发展的评价分为行为与态度、认知与方法、文化理解与认同等。成立课程管理小组,梳理园本课程实施方案,同时研讨出改进的方法。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幼每一个精彩观念的诞生,都在鼓励着我们,不断为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