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静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湖幼儿园立足幼儿发展需求和特点,依托课程资源,以“劳动习惯与能力发展”为聚焦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开启劳动品格培养实践之旅。
连接课程,落定目标。连接“和美”课程,培养“四美”儿童,达到“以劳育德”的目标。通过组织幼儿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开展种植、饲养等简单劳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整合资源,项目实践。围绕实践目标,开展“劳动小达人”“我是农场主”两大项目实践。“劳动小达人”项目包括垃圾分类小达人、家务小达人、班级服务小达人等,主要关注幼儿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等劳动能力。“我是农场主”项目主要关注幼儿劳动兴趣、劳动品质养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以及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围绕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例如,“番薯的对比性种植”“青菜搬家之旅”“小兔子怎么生病了”等。
卷入探究,全域覆蓋。幼儿园、家庭、一公里研学营等体验场三轨同步,构建出劳动体验一体化的新样式。通过“劳动卷入—劳动体验—劳动探究—劳动分享”四步,推动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
首先,“劳动小达人”项目。第一,卷入式打卡,激发兴趣。比如,利用“云上打卡”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任务,连续打卡一周奖励一星、连续打卡两周奖励二星,以此类推;设计“亲子积星卡”,让家长携手幼儿共同参与劳动打卡项目,既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又让家长收获别样的劳动体验。第二,万能福卡,全面渗透。放假后,专门为幼儿设计每日打卡记录表。幼儿可以每天打卡,并在已完成的项目上面打钩。开学后,结合幼儿的打卡记录表以及相应要求,可以兑换一张“福卡”。将幼儿兑换的“福卡”贴在展示墙上,让幼儿感知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习惯也在幼儿的坚持中逐渐培养起来。
其次,“我是农场主”项目。在各个体验场拓展养护、饲养、农耕三个体验版块,让幼儿根据兴趣,自主认领劳动微项目,开展劳动实践探究。自主认领体验项目后,幼儿以“劳动三节”为载体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春耕节通过种子展览馆、菜地设计图、播种大讨论等活动,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形式的种植与体验。夏种节让幼儿自主讨论养护方法,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关注幼儿在养护种植活动中探究的态度,推动幼儿养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秋收节搭建各种平台,让幼儿分享劳动成果以及收获的喜悦,给予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此外,以任务负责制保障项目行进。“一天一换轮值制”以每天轮流的形式,让幼儿承担一项劳动任务,如菜地的养护、饲养区小动物的喂养等。“一周一轮循环制”以劳动认领的方式,让两名幼儿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一人一周轮值劳动。“阶段选随机制”以团队分组的形式,让幼儿领取大型劳动任务,分工协作、阶段跟进。
两个项目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幼儿参与劳动的内驱力,引导幼儿从“要我劳动”变成“我要劳动”。幼儿在个体操作、分组操作、亲子操作的过程中,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整优化三步递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家长层面,我们从“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是否让幼儿在家有劳动的机会”“幼儿在劳动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三方面进行问题调查与分析,发现家长从一开始“我包办”到现在“尝试让孩子做”,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随着劳动实践项目的深入实施,劳动意识已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幼儿的劳动能力也得到发展,美好教育的目标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