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睿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情况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尤其是由于疫情期间职业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大量人员面临失业情况。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之一,与国家经济情况紧密联系。在后疫情时代,待就业人员要明显多于退休下岗人员,我们依旧面临严峻的失业情况,尤其是即将就业的青年,面临艰难的就业难的情况。本文将从疫情期间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和失业情况入手,分析两者之间联系,以及针对政府的政策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失业;经济;疫情;后疫情时代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53
0 引言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我国各大行业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就业人数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消费和服务行业而言更为严重。而2022年上半年,疫情有所反复,同时面临着大量人口急需就业的情况,尤其是大量应届大学生的加入,使得我国失业率又有上升趋势。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之一,与国家经济情况紧密联系。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失业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对失业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创伤,也会进一步导致疾病,为失业者家庭带来负担。失业也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当失业问题严重化时,许多失业者会选择一些过激形式来发泄自身不满,将会给社会秩序带来困扰。在经济方面,大量人员的失业也意味着大量生产资源的闲置,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角度阐述失业的形成原因,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拟合我国失业和经济膨胀率的关系,参考国家对于失业问题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行分析。首先以具体的数据展现我国自疫情以来的国民失业状况,分析失业对于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对于失业状况及时采取各项扶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得出经济发展、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社会的各项因素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循环性质的相互影响关系,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彻底改善当前的就业现状,解决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
1 经济学上失业形成原因
1.1 失业与失业率
每个16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都会被分为就业者、失业者和不属于劳动力者三种类型。就业者包括有报酬的雇员以及在家庭成员的企业中从事无报酬工作的职员。对于失业者的定义为主动愿意参加工作但是没有寻找到工作的人以及被解雇的职员。不属于劳动力的人群中,除了包括并未具备工作技能的全职大学生和全职家庭人员与退休人员,还包括了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群。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失业情况,即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1.2 失业形成原因
针对失业的形成原因,宏观经济学上把失业分为了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指因劳动者和工作之间的匹配不当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摩擦性失业的长期形态,指源于劳动人员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长期的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是一种长期不匹配状态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在经济现状中自然存在的一种由于经济呈周期性变化而失业状态也呈周期性变化的失业,随着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增长而下降。
从摩擦性失业演变到周期性失业,其实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短期性地工人与工作之间分配不均衡,劳动人员具备技能无法很好匹配到社会急需行业,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形成结构性失业。虽然周期性失业是国家经济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失业情况,但是在经济发展平稳运行时,周期性失业率应该处于稳定水平。当结构性失业导致经济持续下降时,即社会已经习惯了目前失衡的失业状况,结构性失业会转变为一部分周期性失业,促使周期性失业率上升。因此,周期性失业才是政府最为关注的失业情况。当一个经济体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便说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成为自然失业率。
2 后疫情时代我国失业现状
由于疫情所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自2020年疫情爆发,我国一些行业陷入停止运营状况,尤其是消费和服务行业,而医药行业及生产行業又急需大量人才,造成社会需求种类的不均衡,导致大量服务产业人员面临失业困境,如图1所示。而我国多数劳动者工资与消费相差不多,意味着长期失业就会带来很多人的温饱问题,而温饱问题是人类生存基础问题,故体现出失业的严重性。
本文从青年、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工三个角度来分析失业状况。
2.1 青年视角
我国16~24岁待就业主体多为高校学生。由图2所示,2021年我国仅普通本专科毕业人数就已达826.5万人,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达到1020万。更多的待就业人数,意味着更少的就业几率以及更高的失业率。
从图1也可以看到,虽然现今处于后疫情时代,相比于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经济在有所恢复,且大量职业岗位萌生。但是,16~24岁失业率依旧稳高不下,甚至有所增长,2022年3月失业率高达15.5%。过去10年中,我国青年就业规模也在逐年下降。
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失业范围内的就业还有一种叫作“慢就业”,广泛流行于青年失业者之间。“慢就业”指的是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而“慢就业”究竟为何形成一种趋势,首先是就业人口和岗位的错位。在后疫情时代,更多的职业需求多是一些较为低门槛,操作性强的职业,但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有学历的青年人不愿意去从事这样一些行业。其次是疫情造成的许多大行业的人员需求萎缩,导致青年人找不到完美的对口专业职位。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科技在不断普及和扩张,这也意味着其他一些传统行业必然会进行萎缩。原先大学生扎堆的热门行业也在不断压缩职员数量。
2.2 中小微企业视角
中小微企业存在着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尤其是旅游业、文娱产业等。受疫情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产量降低、订单减少、物流滞后、复工复产难,还有来自租金、税费、要素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收入减少,产出也相应减少,企业裁员问题严重,许多中小微型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对于一些新兴的自主创业公司,由于公司资金链不够完整,处于筹资阶段,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这次突发事件到来时没有足够的准备和抗风险能力,处境尤其岌岌可危。
当然,由于中小微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转型快,更容易进行规模的恢复。从2020年5月起,国家积极推广“地摊经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型企业进行经济回血。2020年底,小微型企业就恢复到原有水平,且有明显增多。
2.3 农民工视角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者人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农民工的复工很大程度上受工厂及建筑产业的影响。疫情初期农民工居家不能外出,与其他工作岗位不同,没有了财政来源,他们的温饱将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并且,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大量需要高技术人才,少有农民工可以成功匹配职位,进一步增加农民工失业风险。物流行业的停滞还导致建筑、生产等原料的供应受到影响,消费者需求下降,农民工的正常回岗受到很大阻碍。
3 失业对于经济的影响
3.1 奥肯定律
失业,导致了劳动力和机器资源的大量闲置,实际上是对于经济资源的浪费,变相增加了经济的运行成本和经济负担。奥肯定律表示失业与产出之间存在着某种反向变动关系。失业率每升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会比充分就业的增长率降低2个百分点。
结合图3和图1也可以看出,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行业停止运营,许多生产资源被闲置。我国GDP增速变缓,而失业率随之也有所升高。第二产业在2019年产业增加值为38万亿元,与2020年产业增加值基本相同,增加值几乎零增长。其余产业增加值趋势基本与GDP相同。2020年GDP与2019年相比还是略有增长,说明第二产业进行工业活动时所需原料的成本在2020年有所升高。一部分企业会面临加价困难但是由于成本提高而造成利润降低的情况。
但是奥肯定律本身更多的是用于宏观的调控以及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奥肯定律所描述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知识对于美国经济现象的总结,而数量关系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缺乏进一步准确性。
3.2 通货膨胀和滞胀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国内经济受到一定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情况好转,但是目前国际经济态势仍然严峻,加上国外实行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对全球通货膨胀产生上行压力,未来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尚未可知。但从图4中来看,虽然经济本身自然发展会有一定的膨胀率,但是近两年通货膨胀率的波动程度仍然不容乐观。
再结合失业率来看,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乃至国际都经历了一定的滞胀阶段,即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物价水品居高,GDP缓慢增长或负增长。滞胀指的是经济体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我国疫情初期,一些行业生产停滞,工厂企业解雇大量员工,失业率高速增加,如口罩、药品、菜品之类的物价居高不下。包括近期在上海的疫情,许多居民在家用手机抢菜软件疯狂抢菜,出现“重金难求”的现象。
4 政府措施
就业保证了民生根本,我国坚定“以民为本”信念,国家对于新冠疫情这一突发情况造成的经济与就业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4.1 中小微型企业
2019年,在经济会议中,我国排在重点任务第一条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然而,疫情过后,国家将其工作重心转变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家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了延期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费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情况申报。并且在提到增值税的税收方面,政府表示对于一些企业或者纳税人本身,在疫情防控中提供或者保障防疫公共物资,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可以免除缴纳全额增值税及其他具体税款。
另外,我国也鼓励自主创业和推动地摊经济,更大发挥个人经济体的累积作用,以此平复疫情造成的经济创伤,拉动国家经济积极性。
4.2 青年
失业问题是工业革命后随雇佣劳动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由于青年失业隐含多重危机及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潜在冲击,促进青年就业始终是世界各国政府政策的重点。
(1)经济和人才结构改革,增加就业人数。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国家重点加强的优先发展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创建了许多重点大项目,吸引毕业生就业,让更多的毕业生“有活干”。并且,大力发展新智造、新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传统制造企业转变为新式制造企业,增强大学生对于岗位的认同感,吸引大学生就业。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并鼓励政府部门加大青年录取公务员力度。
(2)鼓励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除了政府对于中小微企业本身的优惠政策,政府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职业培训及培训补贴,并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与交流的机会。
5 结束语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全面性的,具有突发性。因此,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市场供给和需求问题,而是不常见的经济逆周期调整。其实,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失业危机的趋势,新冠疫情作为一个特殊事件,激化了这一矛盾。由于不看好就业前景,使得更多的失业人群在逐渐向不想就业人群转变,大多数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游学或者继续深造,甚至有些更愿意在家“啃老”。为此,国家坚持贯彻“六稳”“六保”政策落实有效,保障就业人员权益,让职员们“放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实际上就是稳经济、保经济。就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从生产角度看,生产越发展,经济增长率越高,所需劳动力越多,就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同理,就业越充分,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其次,及时合适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保障社会生产力结构性合理和充足。培养一部分跨学科人才,增大未来就业上劳动力和工作技能匹配的效率,重视人才的全面培养。最后,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改善就业前景。
參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王虹.农村阅读问题的社会认知偏差[J].图书馆论坛,2018,38(07):101108.
[3]蒋欣.我国城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浅析—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工具[J].财金观察,2022,(01):302314.
[4]周作阳.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税负影响分析—基于财税处理角度[J].当代会计,2021,(06):179180.
[5]鲍威,陈得春,岳昌君.青年就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对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6676.
[6]肖囡.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现[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