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福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首先,本文明确了创新思维的定义与价值,强调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启发性问题与讨论以及创作与表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思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有效的反馈与定期评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3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变革频繁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既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责任。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科目,不仅要传授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进一步探究。
一、创新思维概述
(一)创新思维定义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是指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或面对新情境时,能够采取独特、新颖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产生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与传统思维相比,创新思维更加开放,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具有对问题的不断迭代和改进的特性。在创新思维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要主动探究、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超越传统界限,勇于尝试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使其具备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应变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价值
创新思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体发展层面,更在于对整个社会知识体系和文化传承的推动。它代表了一种对于传统认知模式的突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创新思维的价值在于其激发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世界,推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培养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思考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使其具备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从社会角度看,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它催生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制度变革等领域的突破,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不仅是个体智力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其处理信息和问题的方式。传统思维通常依赖于已知的事实、规则和经验,其处理过程较为线性和机械,思考路径相对固定。相比之下,创新思维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它强调跳跃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能够突破既定框架,发现新的关联和可能性。传统思维倾向于接受权威观点和固有观念,而创新思维则鼓励挑战现有观念,勇于质疑、探究未知领域。传统思维更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创新思维更关注问题的重新定义。因此,创新思维常常能够提供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而传统思维则更多地用于保持和传承现有知识与文化。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使得创新思维在面对未知挑战和探索新领域时更具优势,能够引领人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探索未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1.探讨多种文体、主题和风格的文本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探讨多种文体、主题和风格的文本,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观点,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文体的课文,比如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童话故事等,涉及的主题也可以包括家庭生活、自然景观到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通过阅读这些多样化的文本,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分析一篇古代詩词,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还能够学会诗歌的语言艺术,培养审美情趣;而通过阅读一篇现代散文,学生则能够了解当代社会现象,拓展自己的视野,形成批判性思维。这种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为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新之处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新之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鸟的乐园》为例。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新之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可以注意到作者通过深入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将一座城市公园塑造成了鸟儿的乐园。这种创新不仅是对城市环境的重新定义,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独特表现,激发了学生对城市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思考。
其次,学生可以注意到作者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将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特征和行为赋予了鸟儿,用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创新不仅具有幽默感,也提醒了学生环保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学生可以思考作者的文风和表达方式。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比喻等,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通过分析作者的语言,学生可以学到如何用创新的方式表达观点,培养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二)启发性问题与讨论
1.提出开放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与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他们展开深入讨论。
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这个故事中的狐狸是如何利用虎的威势欺骗其他动物的?这种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是否也存在?”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思考狐狸的策略,以及这种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和后果。这个问题不容易产生唯一的答案,能够引发学生广泛的讨论与思考。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多面性。例如,在学生们提出了不同观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种行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这样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参与到知识共建的过程中,从而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积极互动。
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启发性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引发讨论的问题:“文中提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清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去追寻和体验清欢?”这样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幸福的思考,也为他们提供了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独立、具体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彼此辩论、提出质疑。例如,当学生提到清欢是家人团聚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比如清欢与孤独是否有关,这样的对话将促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多面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辩证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开阔思路、接触多元观点,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这种互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观点、接受不同意见,进而形成更加成熟和包容的思维方式。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了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三)创作与表达
1.作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表达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诗歌创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些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观点,还能够锻炼逻辑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作文题目《未来的家》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构想未来的家是什么样子,可以是科技感十足的高楼大厦,也可以是环保节能的小屋。这样的题目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社会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创新思维构建未来家庭的场景。
同时,在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独特的观点,比如未来的家庭中可能使用到的高科技设备、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等,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未来家庭场景。
在诗歌创作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押韵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观点。例如,学生可以用诗歌形式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或者表达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期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提高了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开展作文、诗歌创作等活动,学生得以在自由的环境中锻炼创新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能力。这种创作性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2.提供自由创作空间
提供自由创作空间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环境,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通过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权利,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这个主题可以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梦想、对未来的展望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各种文体、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在这个自由的创作空间中,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技巧。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技巧、文学常识,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自由创作的氛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更加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做好创新思维的评价与反馈
(一)提供有效反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创新作品,提供具体、针对性的反馈,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后,教师可以针对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反馈。比如,对于一篇表达学生未来梦想的作文,教师可以指出其中独特的观点、生动的描写,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这种独特性,同时提出在结构安排上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内容,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有说服力。这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探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与合作。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改进作品。例如,在小组合作创作一篇寓言故事时,学生可以相互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共同讨论如何使故事更富有创意,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定期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展
定期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展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定期作业、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发展情况。
例如,针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逻辑性和创造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发言质量、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种集体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形成新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比如写一篇独特的小故事、设计一个创意手工作品等。在学生的作品中,教师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评价作品的独特性、创意性,为学生提供指导。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同时设置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与表达。此外,做好创新思维评价与反馈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鹤林《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周刊》2022年第23期。
[2] 张彩兰《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