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02-18 14:12梁宝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语文

梁宝玉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科融合的宗旨便是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概念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的交叉融合和整合,在综合性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科融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围绕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并借此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科融合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18

跨学科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科融合,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培养他们跨学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进而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学科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意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学科融合的背景

在传统的学科分类中,各个学科往往被划分到相对独立的领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很多重大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思考和解决方案,进而逐渐开始重视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条件,使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便利的学习环境,在帮助他们不断地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各个学科的知识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日后的工作奠定素质基础。

二、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科融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各学科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改革与创新,教师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分散、独立的学科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并学习文化知识,还能为他们构建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偏科”的现象。学生会过度关注某个学科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时间一久,不仅会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限、学业压力加大,还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在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学科之间相互割裂的现状,使学生能够在相对平衡的环境下,实现自身的发展,逐渐弥补自身的短板,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除此之外,随着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能更加轻松地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他们的学业压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进行学科融合时,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关联,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养成跨学科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学科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形成新的综合学科或跨学科研究领域。由于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中,要跳出传统学科边界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得自身的素养能够获得新的飞跃和突破。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导入音乐元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音乐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能够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因此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音乐元素,不仅能渲染文章情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进而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内容,挑选合适而恰当的音乐来辅助教学,在改善课堂氛围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燕子》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小燕子》这首歌,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以及特点形成初步的了解,并借此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导入音乐,教师能够更加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燕子的特点以及燕子与春天的关系,并能让他们在脑海中对燕子与春天的景色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对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学生进一步把握这节课中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通过将音乐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语音特点和语调变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融合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感知课文内容,还能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在激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对于他们理解并学习语文知识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美术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在帮助他们掌握课堂重点内容的同时,将美术与语文课堂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抓“金色草地”这一美术元素,用“同学们都观察过小草,那么有谁见过金色的草地呢”来引出课文题目,并在此基础上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展开创作,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理解的“金色草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现实中的“金色草地”,并与课本内的插图相结合,来向学生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情况,使学生从中明白“金色草地”的由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手抄报或绘画日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

3.渗透德育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养成良好“三观”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除了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其中摘录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观。教师通过在课堂中深入挖掘课文内容,能够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展开延伸,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引入课外资料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教师可以将课前整理好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故事背景,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了解;然后紧抓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性格以及英雄事迹产生理解,并从中感受雨来热爱祖国、勇敢而机智的品质;最后,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总结,并借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能养成珍惜生活、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4.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除了能够为教师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尽管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教学知识点,但过于单一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疲惫,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道理,学生只凭借听讲很难理解并掌握全部内容,这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将抽象的内容以图像或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帮学生拓展语文知识,还能帮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海的女儿》时,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海的女儿》的片段,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并借此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文中有这样的内容:“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美人鱼的美丽与善良。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童话的美妙,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渗透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知识具有综合性,在语文教材中,涉及非常多的科学知识,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旨在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渗透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融入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索文本中描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松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松鼠在动物中应该属于哪类动物,这类动物的共有特点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动物图片,如:鲫鱼、大黄狗、小青蛙、小鸭子、小燕子、苍鹰、乌龟、蚂蚱、蟋蟀、老鼠等,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不同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样,通过拓展教材中的资源,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松鼠的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

又如,《赵州桥》这篇文章描述了石拱桥的样子,其横跨在河面上,桥下没有支撑的桥墩,只有一个圆拱形的桥洞,已经屹立在河面一千多年,那么,没有桥墩,大桥是靠什么支撑着桥面的呢?随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楔形的物品模拟一个石拱桥,将桥的两端固定,然后将楔形物品小的一面向下,大的一面向上砌成一个拱形,不用支撑,然后在上面放东西,看看这个拱形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样,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够验证石拱桥中的受力原理,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6.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教師在课堂中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劳动意识的培养并非是来自个人的内省与领悟,需要学生走进生活,通过亲身参与、投入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教师通过将语文学科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来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过程,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感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教师可以对此展开延伸,通过组织学生大扫除、带领学生为学校植物浇水、清理校园周围的小广告等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身边存在哪些积极劳动、乐于助人的实例,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形成劳动的意识,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将课文中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然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展开分析,让学生能从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加深他们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节课中心思想的认知,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既是为了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导入音乐、融合美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灵活地进行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道明《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四川教育》2020年第14期。

[2] 徐欢《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科学咨询》2021年第23期。

[3] 陈贵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巧妙融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年第1期。

[4] 赵晓宁《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多学科融合点的选取》,《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12期。

[5] 陶文婷《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年第10期。

[6] 黄丽蓉《论多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2022年第6期。

[7] 唐雅琴《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