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建,刘 拓,钱益琴,罗 雯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职业院校生源与普通高等学校生源有较大的差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基于教育发展的全局视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达到课程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院校要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课程思政现状,正视其问题,分析其成因,探寻其路径以促进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政策文件。课程思政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深入探索。这些研究主要聚焦在改进、优化课程思政的建议和策略,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韦莉莉(2019)提出“四位一体”的同向同行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的基础,“一体化”教学体系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德能并重”多元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的保障[1]。隆平等人(2020)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基础是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保障是加强学校课程思政机制建设[2]。肖加平和王蕾(2022)从“大思政”视角提出,要从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实施个性特色课程思政来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3]。陶小模等人(2022)从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思政”师资建设、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方面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4]。刘晓宁和刘晓(2022)更加强调高职院校要以专业为育人载体、以隐性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双协同为理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5]。陈萍萍和孟庆波(2022)提出了落实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育方法、发展教育队伍、完善联动机制等路径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6]。周志国等人(2022)认为课程思政需要从立体式顶层设计、一体化育人范式、教师成长新策略、高质量评价新机制等层面培育实现路径[7]。高红艳和单文慧(2022)认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举措,从定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和锻造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适合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8]。以上研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现阶段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范式几乎都是基于现状的规范性研究,缺少基于区域性特别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先进地域的调查研究。而且当前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本研究将立足广西柳州4 所高职学校,基于调查数据,探讨课程思政的现状、成因与优化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国家首批和广西唯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柳州职业教育涵盖了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建成了华西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成为国内有名的职教基地。本研究选取了柳州4 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这4 所职业院校既包括国家“双高”建设学校,广西“双高”建设学校,又包括广西五星级职业学校,也包括具有鲜明民族化和国际化特色的学校。因此选择这4 所职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调查研究法的典型性特征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为了深入了解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本研究制定调查问卷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督评机制、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企业参与度等方面对柳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它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全局。职业院校要“吃透”中央、各部委制定和颁布的课程思政相关文件,并结合本校特点做好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研究中发现4 所学校均按照要求初步制定了适合本校的课程思政实施文件,但对于如何将文件有效落地的探索尚处于起步状态。各院校均认同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要求,但仍然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4 所学校中80% 以上的职能部门和专任教师认为存在课程思政培训机会少、沟通不畅、责任分化不清、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各学校、各院系因学科属性和专业类别不同,课程思政的实施出现了冷热不均、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说明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所有职能部门和一线专任教师都认为课程思政要避免“空谈口号”的形式化,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顶层设计来推动实施。
教师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课程知识,更要善于洞察隐含在专业课程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有接近50% 的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形式和方法存在一定困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找到恰当合理的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调研数据显示高达72% 的教师承认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存在困难,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融合的深度不够。调研显示个别学校已经明确要求教师在编写课程教案或教学大纲时按照教学文件要求把教学目标分为了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层次。但在更加重要的教学实施环节中思政目标缺乏必要的科学设计,甚至存在无设计情况,实属“有名无实”。
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督评机制能够有效管理与监控职业院校相关部门的工作,并能够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督评机制是重要的激励和保障措施。调研发现所有学校的职能部门均认为督评机制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4 所院校中有1 所学校实施了校内督导和校外督导相结合的督导方式,并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部门,提高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其余学校尚未以文件的形式做出规定、出台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督评机制,不能有效监控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各个学校均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督评机制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保障课程思政正常运转,评价课程思政工作的效果,而且能督促职业院校教师基于内生动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载体。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调研发现,所有专任教师都认为当前融合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教材非常匮乏,很难在市场上寻觅到融合思政元素的高质量规划教材。因此,编写课程思政校本教材是当前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调研发现各学校尚未明确将课程思政作为编写和考核校本教材的重要指标。除了教材问题,超过80% 的教师把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其核心教学方法,这说明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容易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生硬堆砌,无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调研也发现多数教师认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到底合不合企业“口味”,唯有企业才有话语权。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只有与产业企业密切合作,才能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调研中有超过70% 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与企业合作,但当前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社会公益,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所有院校均认为如何把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发挥企业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是今后校企合作探索的重要方向。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顶层设计、建设机制、理念意识、企业参与度等各维度探讨分析。
因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考核指标的影响,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点多集中在“双高”建设、项目申报、招生就业、晋升办学层次、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教学水平评估、学校荣誉等方面。部分学校尚未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导致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多有误区。由于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其育人的外显效应不明显,导致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相融合,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向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实现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课程思政自2014 年被提出,有的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机制。但部分学校甚至是“双高”学校的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机制仍然不健全,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反馈”课程思政育人建设机制,就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纷争。现阶段由于部分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健全导致无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合理设计思政元素教学的学时比例,及课程思政的实施条件和实施路径,因而也就无法让职业学校各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思政中扮演好应有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较早,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书与育人的责任更加艰巨,对教师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近几年广西职业院校生源充足,学校招生规模年年扩大,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传统课程教学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构思课程思政,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意识不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关键靠教师,而教师的思政理念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教师唯有不断强化自身课程思政理念,才能融“专”和“德”于一身,融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于一体[9]。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往往只重视引进人才的专业性,而忽视人才的“思政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增进社会公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源自企业员工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而课程思政是培育良好社会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很多企业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忽视了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企业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淡薄,导致学校和企业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误区,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价值认知。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笔者认为要从顶层设计、思政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督评机制等五个方面优化课程思政的路径,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顶层设计是从全局出发,运用系统方法,统筹规划,集中资源,高效快捷实现既定目标的规划。顶层决定底层。课程思政首先要解决顶层设计问题。职业院校要坚定不移秉持“课程承载思政,思政融于课程” 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和规划时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专业知识是主材,思政元素是调料”,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烹饪出学生爱吃的“大餐”。职业院校的顶层设计重在落实。顶层设计不被有效落实就会失去意义。职业院校顶层设计要科学合理,明确“路线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职业院校要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让课程思政大旗引领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形成本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发展之路。
教育理念是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潜在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是“教书匠”,更是学生的“引路人”。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只有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理念,让每位教师牢记育人本质,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职业院校要把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使专业课教师树立坚定的育人意识,扭转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传播的倾向。如果专业课教师较难准确把握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加强与思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学校应积极通过研讨会、联谊会、项目申报会等活动积极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使其共同研讨课程思政问题。
思政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门专业课的重要思政资源。专业课教师要剖析专业特点,挖掘课程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任何一门学科或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前人在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所映射出的不断探索的伟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柳州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在讲授会计发展历程时有效融入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产业发展阐述会计学科发展历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发展中蕴含着柳州人的家国情怀和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将其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各专业教师要打破原有教学思想的桎梏,找到课程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将专业课中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价值性相统一。
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的教师“独唱”、学生“睡觉”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师生共同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暗示教学法、发现法等现代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挖掘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重塑学生的健康价值理念。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案例载体,不搞“填鸭式”灌输,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既紧扣新时代发展主旋律又回应学生的关切,使学生融入课堂。思政就像一把“盐”,课程思政要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教师重点在于掌握好度,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把“盐”溶进专业教育的“汤”,让“汤”变得更加美味可口,让学生变得更加乐于接受,才能更好地实现授业解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督评机制。职教园区内的兄弟院校之间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交流会,共同研讨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督评机制。同时,职业院校还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上至下制订并完善督评机制,最终以文件和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让督评机构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标可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督查和评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可以把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及反馈效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工资绩效、评优评先的依据。各学校要创建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动态督评机制,形成科学评估体系,它可以激励教师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来[9]。概言之,健全科学的督评机制不但有利于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而且能及时发现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醒教师加以纠正,有助于全面反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事业全局为视野,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它是新时代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工程。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政策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要始终处理好立德与树人、知识性与价值性、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对柳州市4 所职业院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的现状,并探究了问题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极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实践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并分阶段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窘境,又不能“原地踏步”,否则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剖析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