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妮,孙长坪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各科各类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1]。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设置在第六学期,为期6 个月。在岗位实习教学环节中充分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在岗位实习中接受到思政元素的滋养,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岗位实习课程思政如何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有效推进还有待深入探讨。为此,笔者拟结合茶艺专业蕴涵的丰富思政元素,探讨发掘茶艺专业思政资源,从而促进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思政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 年1 月,教育部联合八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明确指出岗位实习是进行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可见,国家在要求高职学生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更是要求锤炼个人的意志品德。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岗位实习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在岗位实习环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近些年来,高等学校持续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素质不够高、奉献钻研精神不足等问题。如果在岗位实习课程环节没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将很难打造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大国工匠”。因此,要达到“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目标,必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岗位实习课程中,在实践环节进一步实现学生思想素质与技术技能有机统一、有效融合。
岗位实习是高职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时最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校学生通常在第六学期进入企业等实习单位开始岗位实习。通过岗位实习,学生更能够直面社会,了解社会发展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与社会生产实际融会贯通,缩短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一定基础,也能提高自身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但岗位实习期间与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存在较大区别。第一,学生身份转变,由原来的单纯学生身份迅速转变为“学生+ 职员”双重身份,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与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有较大区别,在实习工作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企业规定的业务工作,而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任务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第二,学生分布广泛,班级各位学生的岗位实习工作地点往往较为分散,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面的控制力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三,教师角色淡化,学校虽会为每位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但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QQ、微信等线上方式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并且通过分析近些年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日记、学习心得、实习总结等不难发现,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学生“临时抱佛脚的赶工之作”。由此可知,岗位实习教学与普通课程教学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因此,在高职院校岗位实习这一重要的课程教学环节,在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更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要求。
2.1.1 茶文化中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
茶的起源地是中国,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利用茶的国家。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经过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与我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歌舞等作品融合交织,独具特色且底蕴深厚的中华茶文化逐渐形成。学生通过学习茶饮的发展变迁史、各民族特色饮茶习俗、茶器茶具等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茶席设计、茶会组织、茶艺表演、茶饮调配等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际,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传承,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五千年文明的认同感。
2.1.2 茶文化中的儒、道、佛思想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叶专著《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2],其意为饮茶之人不仅行为要精严完美,道德品质更要俭朴高尚。自古以来,茶文化发展与儒家、道家、佛家密切相关,中国茶道精神的“敬、俭、和、清、静”正是这三家思想的统一所形成,儒家思想中的客来敬茶、以茶留客,道家茶韵所追求的自然纯朴、清新脱俗,佛家思想禅茶的心无杂念、专心静虑,这一系列的思想内涵都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茶人在进行茶事活动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更可以引其平和心态、审己自省,汲取沉稳内敛的品质。
2.2.1 茶树生长中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品质
茶从嫩叶到出厂,要历经杀青、晾晒、烘烤、焙制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如同一次人生阅历的沉淀,每一次锤炼,都如同人生感悟的一次升华。茶树,不论生长环境所处是高山、坡地还是僻野深谷,从不畏严寒酷暑,也不计土壤贫瘠肥沃,总能深根大地,伴随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采又复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为人类无私奉献,直到消耗殆尽,给人类带来清新与健康。茶植物本身蕴含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2.2.2 制茶工艺中的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
茶叶从采摘到成品,中途大致要经过“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等工序环节,其中乌龙茶中的大红袍品种更是要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等10 余个环节才能制成。每一个环节的把关最终都决定茶的品质好坏,例如把握准确的采摘时间就能保证鲜叶的质量、反复多次地摇青才能使茶青叶呈现绿底红镶边,而后需静置发酵使茶叶内含物质逐渐氧化,才能散发出乌龙茶特有的花香,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看似简单两字概括的“制茶”,其过程包含了采茶工人和制茶大师辛勤劳作、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2.2.3 茶产业发展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要求,茶产业亦是许多贫困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它让无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脱贫摘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转变了当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绿色有机茶产业,美了山乡,富了百姓,更好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目前,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也是世界茶消费大国,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历史机遇期,发展前景良好,茶艺专业的学生理应学好茶、用好茶,怀有匠心、创新产业,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乡村,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造福家乡百姓。
2.3.1 茶科技中的探索精神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3],但那时人们并不知茶叶解毒的原因及机理。随着科学不断进步,专家学者对茶开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知茶叶中鉴定出的物质有1 500 多种,茶叶中的功效成分对癌症、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口腔疾病、肝硬化、一些骨骼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专家学者的探索钻研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生活中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其在思考、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茶科技中的健康观念
目前茶艺专业已开设“茶与健康”课程,此课程会传授学生茶叶科学与健康知识,使其了解茶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机理和疗效、六大茶类不同的保健功效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合理选茶、科学饮茶等知识[4]。该课程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茶叶基本保健知识、科学适量饮茶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将健康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其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以强健体魄来面对生活与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工作岗位中也能将茶叶基本保健常识进行传播,倡导爱茶之人健康饮茶、健康生活等理念。
为了更好地培养茶艺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加强学生岗位实习前期、中期、后期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文化与思政文化有机融合,提升茶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1.1 以案例讲述方式将茶艺专业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讲述茶文化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典故、民间故事案例让学生了解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大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国,自古人们对于茶就钟爱,“敬、俭、和、清、静”的茶道精神与儒道佛三家思想更是密切相关,这些历史故事的传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树立正确、客观的历史观、国家观;讲述茶叶鉴别与茶艺课程时,通过播放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案例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感受茶叶种植、培育的艰辛以及制茶工艺的精湛,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讲述茶健康课程时,通过科学研究数据与案例让学生了解茶叶中有效成分对癌症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针对不同茶类的不同保健作用,引导各类人群合理选茶、科学饮茶,使学生拥有尊重科学、健康养生的思想观念。
3.1.2 以实践操作方式将茶艺专业思政元素融入实习实训
在茶叶审评实训中,教师通过实操让学生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多指标、“外形、叶底、汤色、滋味、香气”全方位分析茶叶品质,培养学生养成系统科学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茶艺表演实训中,以茶艺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试错明知、实操体验、拟案思疑等环节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结合示范操作、指导点拨、设置赛程等方式,让学生提升团队意识,理解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3.2.1 四级联动管理,完善茶艺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四级联动管理机制的构建,确保厘清权责、明确分工、及时沟通。学生实习期间,日常工作、生活都在企业,学院聘请企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实习服务,专业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训练由校企指导教师双方共同指点、辅导,思想动态、心理状态由学生干部配合辅导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交流,确保学生思想教育到位、生活管理贴心、术业传授有效。
3.2.2 线上线下活动,创新茶艺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育人方式
线上,教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等思政元素,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以短视频的方式来记录“我的实习生活”,积极打造以茶为载体的自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行“最美茶艺师”竞赛评选,激励学生见贤思齐、乐观进取,在实习中刻苦练习茶艺表演、茶席设计等茶艺师的岗位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道德与劳动精神;线下,企业可组织学生亲临茶厂参观体验,实地查看茶树生长环境、茶园管理模式,观摩制茶大师手工制茶过程,通过亲手体验炒茶来感受制茶所需的技艺,让中华民族的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能触抵学生内心。
3.2.3 临时党团组织,引领茶艺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感悟
教师将班级党员、团员按同区域同工种分为4-5 人小组,成立临时党团组织,通过定期组织组内活动,例如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共同分享国家对于茶产业方面的最新形势政策、市场走向,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激发青年学生在茶产业方面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思想碰撞,带动青年学子抢抓机遇,带着知识与技能积极投身乡村,把汗水播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推动国家乡村振兴;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乡镇、社区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及茶叶科学知识宣传,为大家讲解如何辨茶、如何泡茶、如何喝茶等知识,倡导合理选茶、科学泡茶、健康喝茶。
3.3.1 将专业思政元素指标融入岗位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基于岗位实习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茶制作中的“匠德、匠心、匠技、匠艺”等思政元素转换为可量化的指标,融入茶艺专业岗位实习考核标准中,构建全过程覆盖课程思政的岗位实习评价指标体系[5]。
3.3.2 将专业思政元素作为“观测点”纳入学生岗位实习日常评价
在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辅导员日常对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点评时,可将是否爱国家、爱劳动、懂礼仪、有诚信、能坚持以及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意识、健康意识等指标融入岗位实习过程点评中,促进学生专业思政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中注重德技双修、崇能尚礼。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课程思政建设更是立德树人的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笔者探索挖掘了茶艺专业中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方面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精神、国家发展理念、探索精神、健康观念等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通过前期引入教学实训、中期融入交流活动、后期进入评价体系方式贯穿岗位实习全过程,持续加强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中的思政意识、道德品质及职业素养,解决了茶艺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一些障碍问题。后续团队还将跟随时代变化、依托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特点,着力做好顶层设计,更为全面、深入地挖掘专业思政元素,更紧密地与岗位实习融合,强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培养具有“德技双修、崇能尚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