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到底”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分析

2023-02-18 19:04:24伊犁师范大学李怡诺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案例教学法

伊犁师范大学 李怡诺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案例教学法以其化抽象理论为生动,化理论知识为实践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欢迎。而“一案到底”是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形态与优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选择一个典型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设置不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一、“一案到底”的教学价值

“一案到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衍生形态,在保持了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教学价值的基础上,修补了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所暴露出的短板,有着传统案例教学法所没有的独特的教学价值。

(一)一则案例贯穿始终,使教学内容脉络清晰

在传统的“一理一例”“一理多例”的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会选择丰富多彩的案例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但这些纷繁复杂的案例往往会导致教学条理不清,环节衔接不连贯,知识点间过渡不自然,学生只顾案例,而忽视了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知识点,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一案到底”教学法重在强调用一个案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与传统的案例堆砌相比,运用“一案到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连贯。

(二)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会选择一则甚至是多则案例去讲解一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是单独存在的。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不够全面的,他们很难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脑海中也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的遗忘速度会更快。“一案到底”教学法为了使“一案”能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会特别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对这些精选出的“一案”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更为系统地掌握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长久保持。

(三)拓宽学生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整体思维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仅仅为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服务,这必然导致教师在实际授课时极力引导学生关注案例的某一方面,使教学案例完全沦为知识的证明材料,案例教学演变成“举例教学”。在“一案到底”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能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的一则案例去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会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多方面来分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对所选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多维度、更综合、更全面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思考角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

(四)深度解构案例材料,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符号去感受理解符号背后的内容与意义,去理解知识最初发现时人们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理解知识发现者可能有的情感、判断、评价知识的价值。是一种主动的、深入的、全面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法多强调死记硬背,这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更不可能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更不要说知识迁移、举一反三了。而“一案到底”教学使用的“一案”是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去呈现,教学提问也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去深度解构,层层递进,步步分析。这能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学生通过“一案”学习相应的知识点,进一步将其迁移到生活里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一案到底”应用方法

(一)案例的选择:精选“一案”

“一案”是“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关键与核心,案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案到底”教学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应该精选“一案”。

1.案例要具有贴近性

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一案”要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学生有能力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多选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所关注的,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生活故事等案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思想政治课不再是晦涩难懂、高深莫测,学生也就乐于参与对案例的讨论、乐于积极发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发现。

2.案例要具有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同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着,注重与时俱进,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选取“一案”时,必须紧跟社会进步与时代步伐,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选用具有时代特征并与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热点紧密结合的案例,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学生能透过案例的分析与运用,把握时代的脉搏,让思政课课堂成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主阵地。

3.案例要具有可探究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一案”的选择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设置适中,既不能太过简单幼稚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不可以过难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同时,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可挖掘性,只有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去选择案例,才能真正地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案例的实施:善用“一案”

若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能善于运用“一案”,那么课堂教学便会连贯流畅。学生通过对“一案”的深度分析获得理论知识,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在实施“一案到底”教学法时,更要注重案例的呈现、分析与归纳总结。

1.多种方式,呈现“一案”

案例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多样的展现形式去呈现“一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呈现“一案”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但由于“一案到底”中的案例具有贯穿性,这就对教师的语言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描述案例时要做到吐字清晰,具有逻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可以配合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去呈现案例,展示出案例的真实性,通过视觉、听觉多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对案例产生共情,更好地去理解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情境在线的方式演绎故事片段。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呈现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自导自演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此外,对某些知识中存在的不同观点还可以采用辩论、演讲的方式进行呈现,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辩论、演讲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2.合作探究,分析“一案”

在“一案到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培养解决问题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首先要遵循同组异质与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将不同特质、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小组成员间也能互帮互助,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得到发展。同时,也要保证组际之间的平衡性,为全班各小组创设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多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去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使教学环节有序高效进行,又能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3.师生协作,归纳总结

归纳与总结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自身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引导。总结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学习知识的路径,具体知识点尽量留空,让学生填充。如果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紧密相关,在总结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体现该内容与其他章节和其他知识的联系。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师生合作下,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掌握案例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归纳总结后转化升华,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巩固知识,加强记忆。

(三)课后的反思:优化“一案”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对“一案到底”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优化调整,使“一案到底”教学法更加有效地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1.反思“一案”的合理性

“一案”是“一案到底”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教师在教学后需要反思“一案”的合理性。首先,教师要反思“一案”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承载和传递本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牵强附会的情况。问题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环环相扣,能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案例分析是否到位,是否能促进课堂教学连贯流畅地进行。其次,要反思本节课所选择的“一案”是否契合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一案”的分析是否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能力是否有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升华。最后,还要反思“一案”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反思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后应该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反思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如何,是否积极主动参与了课堂讨论,是否在讨论后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是否紧跟教师思路深入地分析、思考案例,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同教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点、建立知识网络。

3.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运用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去反思是否通过“一案到底”教学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否连贯流畅,科学完整,通过对“一案”的分析是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实现教学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是否养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更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一案到底”教学法来源于案例教学法,继承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它又不等同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值得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运用实践与推广创新。

猜你喜欢
政治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如何上好政治课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