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霁,姚传福,管淑婷,王惠,王浩宇,张静,徐新萍,姚斌伟,周红梅,赵黎,彭瑞云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微波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化学合成、消毒等诸多领域。但同时,也使得大量的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更多地暴露于微波辐射环境中,因此,人们对于微波辐射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也日益增加[1-3]。大量研究报道提示,微波辐射可通过热和非热效应损伤机体多个系统[4-8]。L 波段微波(1.0 ~2.0 GHz)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中,但其对机体影响的研究缺乏。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源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敏感靶细胞[5]。相对于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9-12]。因此,本研究采用1.5 GHz 微波辐射大鼠,探讨不同功率密度条件下,大鼠免疫组织和相关细胞的变化,明确免疫系统损伤的特征和量效关系,为微波辐射致免疫系统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1.1 试剂 石蜡购自德国 Leica 公司;二甲苯、高锰酸钾、升汞甲醛、脱钙液等购自国药集团;中性树胶、苏木素染色液、伊红染色液等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小鼠抗大鼠 CD45 抗体、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小鼠抗大鼠 CD3 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小鼠抗大鼠 CD45R 抗体、PE 小鼠抗大鼠 CD45抗体、APC 小鼠抗大鼠 CD3 抗体、FITC 小鼠抗大鼠 CD161a 抗体、APC 小鼠抗大鼠 CD3 抗体、FITC 小鼠抗大鼠 CD4 抗体、PE 小鼠抗大鼠CD8a 抗体等购自 Biolegend 公司(中国)。Cytokine&Chemokine 22-Plex Rat ProcartaPlex Panel购自美国 Thermo Fisher 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 仪器设备 高速离心机为德国 Eppendorf公司产品;水平低速离心机为 Monad 公司产品;全自动脱水机、石蜡包埋机、石蜡切片机、烤片机和光学显微镜为德国 Leica 公司产品;透射电子显微镜为日本 Hitachi 公司产品;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 Sysmex 公司产品;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 公司产品;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平台为美国Luminex 公司产品。
1.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80 只二级雄性 Wistar大鼠,体重(180 ± 20)g,购自维通利华,合格证号 SCXK(京)2016-0006,饲养于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根据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假辐射组(Sham 组),5 mW/cm2微波辐射组(L5),30 mW/cm2微波辐射组(L30)和50 mW/cm2微波辐射组(L50),每组 20 只大鼠。
1.2.2 微波辐射 采用本院微波辐射系统[13-14],大鼠置于有机玻璃圆盘中,辐射台匀速旋转以确保全身均匀辐射。微波辐射频率为 1.5 GHz、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 5、30 和 50 mW/cm2,辐射时间为6 min。假辐射组处理方法同微波辐射组,但不予微波暴露。
1.2.3 大鼠外周血细胞分析 分别于辐射后 6 h、7 d 和 14 d,采用 1% 戊巴比妥钠(30 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经腹主静脉取血 0.5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目。
1.2.4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收集抗凝外周血,取 100 ~ 200 μl 置于流式检测管中,按照下述模块加入相应的抗体各 1.0 μl。模块 1:T 淋巴细胞和 B 细胞淋巴比例(PE 抗大鼠 CD45 抗体、APC 抗大鼠 CD3 抗体、FITC抗大鼠 CD45R 抗体);模块 2:NK 细胞比例(PE 抗大鼠 CD45 抗体、APC 抗大鼠 CD3 抗体、FITC 抗大鼠 CD161a 抗体);模块 3:T 淋巴细胞亚型(APC 抗大鼠 CD3 抗体、FITC 抗大鼠 CD4 抗体、PE 抗大鼠 CD8a 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亚群百分比。
1.2.5 大鼠外周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检测 按照上述方法收集外周血(不抗凝),分离血清,采用Cytokine&Chemokine 22-Plex Rat ProcartaPlex Panel,于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检测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包括 IL-2、IL-4、IL-6、IL-17A 和 TNF-α 等浓度。
1.2.6 大鼠脾脏和骨髓组织结构观察
1.2.6.1 光镜观察 于微波辐射后 6 h、7 d 和14 d,分离大鼠脾脏组织和胸段椎骨。将脾脏组织置于 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3 周后,进行病理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将胸段椎骨采用Helly 液固定 24 h 后,置于 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3 周,取材后在脱钙液中浸泡 3 周,待骨组织软化透明,进行病理制片和 HE 染色。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1.2.6.2 电镜观察 取微波辐射后 7 d 的脾脏组织 1 mm2,置于 2.5% 戊二醛磷酸缓冲固定液中固定过夜,0.1 mol/L 磷酸缓冲液冲洗后,采用 1%锇酸固定并用双蒸水冲洗。经梯度乙醇脱水,丙酮和包埋液浸透包埋后,制作半薄切片和 HE 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定位组织,并制作超薄切片。经醋酸铀和硝酸铅负染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下观察并拍照。
文中的数据均以±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0 软件,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进行整体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为了明确微波辐射后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波动,首先分析了辐射后外周血中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结果发现,1.5 GHz 微波辐射可在辐射后 6 h 和7 d 减少 WBC 和淋巴细胞的数量(P< 0.05),辐射后 14 d 恢复(图1A 和图1B)。但是,微波辐射对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图1C)。进一步分析发现,辐射后 6 h 和7 d,L5 和 L50 组,WBC 和淋巴细胞的数量略低于L30 组。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平均功率密度的微波辐射对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影响不一,可能是辐射损伤及机体自我修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 1.5 GHz 微波辐射后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A:白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与 Sham 组相比,*P < 0.05,***P < 0.001)Figure 1 The alterations of immune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after 1.5 GHz microwave exposure (A: White blood cells; B:Lymphocytes; C: Neutrophils; *P < 0.05, ***P < 0.001 vs Sham)
由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于微波辐射的敏感性,分析了不同亚群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包括 B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等。辐射后 6 h、7 d 和 14 d 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 mW/cm2微波辐射对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影响,而30 和 50 mW/cm2微波辐射可显著提升 B 淋巴细胞的比例,并下调 T 淋巴细胞的比例。同时,微波辐射对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与平均功率密度相关(图2A ~ B)。与 Sham 组相比,各辐射组 NK 细胞于辐射后 6 h 显著上调(P< 0.001)(图2C)。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 T 淋巴细胞亚群,包括 CD4+T 淋巴细胞和 CD8+T 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对 T 淋巴细胞亚群并无显著影响(图3D)。上述结果提示,1.5 GHz 微波辐射后,机体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亚群呈现剂量依赖性的调节,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图2 1.5 GHz 微波辐射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A:B 淋巴细胞;B:T 淋巴细胞;C:NK 细胞;D:CD4+T与 CD8+T 的比值;与 Sham 组相比,**P < 0.01,***P < 0.001;与 L5 组相比,#P < 0.05,##P < 0.01,###P < 0.001)Figure 2 The subtypes of 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after 1.5 GHz microwave exposure (A: B lymphocytes; B: T lymphocytes; C: NK cells; D: The ratio of CD4+ T lymphocytes to CD8+ T lymphocytes; ** P < 0.01, ***P < 0.001 vs Sham; #P < 0.05,##P < 0.01, ###P < 0.001 vs L5)
细胞因子在促进淋巴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与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增殖和活性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 IL-2、IL-4、IL-6、IL-17A 和 TNF-α 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辐射后6 h 和 7 d,5 mW/cm2微波辐射后细胞因子无显著改变,而 30 mW/cm2和 50 mW/cm2微波辐射后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P< 0.05)。其中,辐射后6 h,50 mW/cm2微波辐射对细胞因子的上调作用强于 30 mW/cm2微波辐射;但辐射后 7 d,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图3)。上述结果与外周血中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表明 30 mW/cm2和 50 mW/cm2微波辐射后,机体通过动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可以达到修复免疫系统损伤的目的。
图3 1.5 GHz 微波辐射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A:IL-2;B:TNF-α;C:IL-4;D:IL-6;E:IL-17A;与 Sham 组相比,*P < 0.05,**P < 0.01,***P < 0.001;与 L5 组相比,#P < 0.05,##P < 0.01,###P < 0.001;与 L30 组相比,$$P < 0.01,$$$P < 0.001)Figure 3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in serum after 1.5 GHz microwave exposure (A: IL-2; B: TNF-α; C: IL-4; D: IL-6; E: IL-17A;*P < 0.05, **P < 0.01, ***P < 0.001 vs Sham;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vs L5; $$P < 0.01, $$$P < 0.001 vs L30)
平均功率密度为 5、30 和 50 mW/cm2的1.5 GHz 微波辐射大鼠后,采用光镜观察脾脏和骨髓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可引起脾脏组织损伤,辐射后 6 h 损伤出现,以辐射后 7 d 损伤最重,辐射后 14 d 呈恢复趋势。以辐射后 7 d为例,Sham 组脾脏组织脾小体完整,细胞增殖旺盛,而各辐射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淤血、淋巴细胞核碎裂等改变,且随着平均功率密度的增加,组织损伤呈现加重趋势。但微波辐射对骨髓组织结构无显著影响,表现为骨髓结构完整、骨小梁排列整齐,血细胞丰富(图4A ~ B)。
图4 1.5 GHz 微波辐射后 7 d 大鼠脾脏和骨髓组织结构、脾脏超微结构变化[A:骨髓组织结构(Scale bar = 50 μm);B:脾脏(Scale bar = 50 μm);C:脾脏组织超微结构(Scale bar = 500 nm)]Figure 4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rats′ spleen and bone marrow at 7 d after 1.5 GHz microwave exposure [A: Bone marrow (Scale bar = 50 μm); B: Spleen (Scale bar = 50 μm); C: The ultrastructure analysis of spleen (Scale bar = 500 nm)]
进而,通过 TEM 观察脾脏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显示,Sham 组脾脏组织淋巴细胞胞核、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结构完整,L5 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粗面内质网肿胀,L30 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消失,L50 组可见线粒体空化明显,同时胞浆胞核凝固、溶酶体增多等(图4C)。上述结果提示,微波辐射可剂量依赖地损伤脾脏组织。
微波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波辐射引起的健康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12-21]。既往研究主要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为重点,揭示了不同波段微波的损伤效应[22-24]。由于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外源危险信号的第一道防线,能快速启动反应,因此对于免疫系统损伤效应也逐步开展,主要以 S 波段微波辐射大小鼠,明确了其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同时发现微波辐射可显著降低 NK-92 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诱导其凋亡[25]。但目前,微波辐射对免疫损伤效应的研究仍然较少,且研究结果存在争议[9-12]。
L 波段微波是通讯系统中常见的微波频段,其对机体的影响研究缺乏。本课题组前期已经成功建立了 1.5 GHz 微波辐射损伤动物模型,发现了其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和工作记忆,并明确致伤机制[23,26]。但 L 波段微波对免疫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此外,我们前期研究了不同功率密度 S 波段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发现平均功率大于 5 mW/cm2的微波辐射可造成明显的损伤效应[14]。因此,本研究以 5、30 和 50 mW/cm2等不同平均功率密度的1.5 GHz 微波辐射大鼠,发现该辐射损伤模型未引起大鼠体温的变化(数据未显示),表明该条件下存在非热效应。1.5 GHz 微波辐射可造成大鼠外周血 WBC 和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于辐射后 7 d减少最为明显,于辐射后 14 d 恢复,表明微波辐射可造成免疫相关细胞可逆性损伤;大鼠脾脏组织损伤,且于辐射后 7 d 损伤最重,而后逐步恢复,表明微波辐射可损伤机体免疫器官。此外,30 和50 mW/cm2微波辐射刺激下,可剂量依赖地上调B 淋巴细胞比例和下调 T 淋巴细胞比例,并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含量,以稳定机体免疫平衡,促进免疫修复。因此,上述结果提示 1.5 GHz 微波辐射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效应,且不同功率密度下的机体损伤修复机制不同。
综上所述,1.5 GHz 微波辐射可致大鼠外周血WBC 和淋巴细胞数量下降,B 淋巴细胞比例上调、T 淋巴细胞比例下调,B 和 T 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脾脏组织损伤。同时,脾脏组织损伤程度、淋巴细胞比例改变和细胞因子分泌变化等,与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