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增林
肝脏肿块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肝脏部位出现了囊性、硬质、实性等一些非正常的组织或者结构,一般情况下、肝脏肿块的性质包括良性与恶性,目前临床上以良性肿块居多,如肝囊肿、肝血管瘤、结节性增生等疾病,如果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病情发展成恶性,如肝癌[1]。所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也就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上对肝脏肿块患者的诊断主要以腹部超声为主,其应用优势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2]。本次研究选取了 82 例肝脏肿块患者,通过对其实施穿刺活检及腹部超声诊断,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详细的分析了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诊治的82 例肝脏肿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比例为44∶38,年龄最小43 岁,最大 79 岁,平均年龄(57.38±3.83)岁。纳入标准: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肝区疼痛、下肢水肿等症状;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不能接受手术病理检查;②对检查的依存性较差。本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诊断:采用本院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迈瑞医疗公司,型号:M7 Series)以及配套的探头,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 MHz,在检查前,检验人员要叮嘱患者禁食8 h,检查时,采用探头在患者腹部位置进行详细的扫描检查,先通过二维声像图明确肝脏肿块病灶的位置、肿块形态、肿块数量、边界以及内部回声情况,然后详细观察病灶的血流信号情况,测量肝胆总动脉周围的血管大小,检查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尤其在测量血流信号时尽可能地屏住呼吸。选取本院影像科3 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本次得到的声像图进行阅片,如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解决。穿刺活检诊断:在CT 的引导下,在肝脏部位选择较为安全的手术入路,如果确定肿块位置,在皮肤上做好标记,对标记皮肤进行消毒,建立静脉通道,局部麻醉,将活检针插入肿块部位,根据肿块的部位对插入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采集肿块组织样本,退出活检针,穿刺扣按压5 min,一直到出血停止,将得到的样本送病理科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肝脏肿块患者腹部超声参数。超声参数包括:PCI、THBF、DPI、R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分析 82 例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显示良性62 例、恶性20 例,腹部超声诊断显示良性68 例,恶性14 例。腹部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以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77%(60/62)、60.00%(12/20)和87.80%(72/82)。见表1。良性肿块腹部超声影像显示肝实质为高回声或者低回声,肿瘤形态规则,并且边界清晰;恶性肿块腹部超声影像显示为病灶呈现为圆形或者类圆形,伴高回声、等回声或者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参差不齐,其中高回声占比较多。
表1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分析(n)
2.2 良恶性肝脏肿块患者腹部超声参数比较良性肿块患者PCI(6.13±0.84)、THBF(1195.11± 31.02)ml/min、DPI(0.12±0.05)、RR(1.17±0.15)均低于恶性肿块患者的(8.87±1.17)、(1276.82±36.78)ml/min、(0.49±0.13)、(1.5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肝脏肿块患者腹部超声参数比较()
表2 良恶性肝脏肿块患者腹部超声参数比较()
注:与恶性比较,aP<0.05
肝脏肿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分为良恶性,良性肿块患者如果早期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成恶性肿块,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癌细胞出现转移、扩散,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目前,临床上对肝脏肿块进行诊断时,常用的方式有病理组织活检、二维超声诊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病理活检组织诊断极易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二维超声诊断则主要是根据能够明确肿块的形态、边界以及回声等情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则是根据病灶内部血流情况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也有研究人员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此种诊断技术能够将肝脏肿块的范围、数量以及一些不典型的病变特点准确的显示 出来[4]。
本院近年来主要应用的是腹部超声诊断技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选取了82 例肝脏肿块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后发现,有20 例为恶性,恶性率为24.39%,王鹏昌[5]在研究中通过对230 例肝脏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患者的肿块数量共有230 个,对其肝脏肿块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后,有 47 例被诊断为恶性肿块,恶性率为20.43%,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接近,进一步证实了肝脏肿块发展成恶性的风险比较高这一结论。也提示,在肝脏良恶性肿块的性质判别中,腹部超声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优势[6]。目前,临床上对肝脏肿块患者的诊断主要以腹部超声为主,其应用优势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认可,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2 例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显示良性62 例、恶性20 例,腹部超声诊断显示良性68 例,恶性14 例。腹部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以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77%(60/62)、60.00%(12/20)、87.80%(72/82)。勒文文等[4]在研究中选取了98 例肝脏肿块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及腹部超声诊断后发现良性82 例,恶性16 例,腹部超声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68%、88.24%和91.38%。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比较稍低,这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的例数比较少。良性肿块患者PCI(6.13±0.84)、THBF(1195.11± 31.02)ml/min、DPI(0.12±0.05)、RR(1.17±0.15)均低于恶性肿块患者的(8.87±1.17)、(1276.82±36.78)ml/min、(0.49±0.13)、(1.5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娟等[7]在研究中也发现,在超声参数方面,与恶性肿块患者相比较而言,与良性肿块患者相比较而言,恶性肿块患者的PCI、RR、DPI 和TLBF 等超声参数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腹部超声诊断应用于肝脏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优势,说明腹部超声的应用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肝脏肿块的位置结构、肿块的形态以及大小等信息,同时还能将肿块内部回声特点以及血流信号特点清晰的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肝脏肿块的良恶性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临床治疗医师还能够根据此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利用腹部超声在诊断的过程中,将所得到的二维图像与血流信号图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通过对肝胆总动脉周围的血管大小进行测量,结合一些微小血管的血流信号,为准确判断肝脏肿块血流状态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诊断人员可在此基础上对肿块组织的灌注状态进行分析[8]。另外,本次研究中采用腹部超声对肝脏肿块良恶性进行鉴别后发现,依然存在着漏诊及误诊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病灶的体积比较小,超声诊断对一些极小体积的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受到了限制,导致超声表现特点不典型。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在腹部超声诊断的基础上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9-12]。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肝脏肿块性质诊断时采用腹部超声诊断,能够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准确的指导依据,但是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在腹部超声诊断基础上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