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 刘益彤
(作者单位: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支出预算管理是高校通过规划、分配、监控和控制内部的支出,确保在特定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完成相应任务的行为[1]。近年来,随着高校各类项目的确立和开展,围绕特定项目开展的支出预算管理逐渐成为高校支出预算管理的常态,而这种管理活动在确保高校财务健康和项目执行成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高校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方面过多地使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思路和方法,导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出现诸如资金浪费、项目超支、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了项目整体的进度和效果[2]。基于此,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可控性、可执行性实现明显提升,就成为高校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项目支出是高校为开展特定项目、完成特定任务或者目标而支出的费用[3]。
与基本支出预算相比,项目支出预算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涵盖范围广泛。项目支出预算涉及的预算资金范围通常覆盖教学、科研、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类项目。第二,具有计划性。项目支出预算是高校经过仔细规划和预算的支出,它们不是随机发生的费用,而是高校根据教育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的。第三,具有可变性。尽管项目支出预算是计划性支出,但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意味着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支出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应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和需求。第四,专款专用。项目支出预算中的资金必须用于特定项目或活动,不可用于其他用途。第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项目支出往往必须在特定时间内使用,以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
目前,高校对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的安排,与基本支出预算同时编制的具体项目支出预算内容,如年度性的建设类项目支出、后勤保障类项目支出、待建项目支出等;另一种是由负责项目拨款的财政部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编制的,用于支持高校完成专项教学、科研或者其他工作任务的项目经费,如学科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教师专业发展提质项目等。
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面、细致、精确的管理方法。该方法旨在确保高校项目支出的合理性、高效性和透明性。从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目前,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按照生均拨款额核定的财政拨款和财政转型资金[4]。财政资金获取途径的单一和财政资金额度的有限,使得高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发挥每一分钱的最大价值,就成为高校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要规则。通过项目支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可以确保每个项目申请、分配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合理性和效益,从而确保每一分钱都被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科研项目以及学生的发展。
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是高校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是从资金方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实践,可以从多方面提升高校的综合管理能力。首先,提升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更为详细地规划和分配资源,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通过精细化管理,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个项目都得到充分的支持,从而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自身综合管理能力[5]。其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项目支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认真对待风险管理工作。在支出预算管理中,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执行中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再次,提升项目绩效产出能力。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围绕项目活动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监测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而在项目支出精细化管理中,高校可以通过评估项目的成果和效益,重点了解哪些项目取得了成功,哪些项目需要改进,这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绩效产出水平。最后,提升财务管理能力。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强调项目所有支出预算信息透明、公开,要求项目相关人员提供详尽的预算报告和财务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内部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财务状况,还能够提升高校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强调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借助预算管理信息,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
高校项目执行的可控性指的是高校在实施各种项目和计划时,能够有效地掌握和管理项目的各个方面,以确保项目按照预期的目标、计划执行。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或者实际的项目小组对项目的资金需求、时间表、资源分配等与项目支出相关的细节进行详细规划,这可以增强项目执行的可控性[6]。因为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高校和项目小组的管理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项目的进展,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是按照精细化的管理内容和专门的管理方法,对各个项目的支出预算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使原本被忽略的内容和被简化的流程得到重视、落实,从而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就目前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
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注重的是全流程的管理,即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涉及支出预算的内容进行详细化、具体化和规范化管理。在这方面,高校需要围绕支出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构建贯穿项目全流程的预算管理系统。高校要结合一般项目和特殊项目的情况,整合项目全流程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建立项目库、项目入库、立项、项目调整、项目支出进度、项目采购进度、项目推进进度、项目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关键节点,将其作为全流程预算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高校还要以全流程预算管理系统框架为参照,建立具体的支出预算管理系统,使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支出预算管理信息能够在系统中得以呈现。同时,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不同环节、流程衔接时支出预算管理的顺畅性,从而确保全流程预算管理顺利实施[7]。例如,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设计各项目的进度以及项目支出预算风险提示,使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项目全流程支出预算管理的功能。
滚动项目库是一种项目信息管理工具,其中包含高校各类项目资金支出、资源分配、时间计划等方面的详细信息。滚动项目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数据库,通常用于支持项目管理、预算编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在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方面,滚动项目库一方面可以明确项目支出安排次序,建立符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项目选择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增加和减少项目支出的灵活资金安排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变化,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滚动项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库使用与维护两项内容。在建立方面,高校要成立项目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导滚动项目库的建设与使用工作。该领导小组应由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建设与管理办法,审定入库项目,根据资金情况制订项目投向和投量方案并提请校长办公会审议[8]。在平时的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实践中,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财力状况,重点审定入库项目,优先考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同时,领导小组也要负责项目级别评定,即根据项目的投资金额、资金来源和重要性评定项目的级别,如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的支出。在使用与维护方面,高校要按照项目入库申报、专家评审和项目维护与滚动管理的机制展开。其中,项目入库申报要实行严格的申报制度,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发布征集指南,申报部门或者个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进行申报。专家评审要按照初审和复审的顺序依次展开,对于初审通过的项目,应由承担项目主管职责的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复审和项目优先级评定。维护和滚动管理是由项目库领导小组对项目库的信息内容进行日常维护,包括及时入库、定期清理、滚动管理等,目的是确保项目库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绩效化管理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以量化和测量项目支出的实际绩效,以便更好地掌握、监督和优化高校项目支出的使用情况,并确保这些支出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目标。
在实际的绩效管理中,高校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确定绩效评估指标。高校应重点按照量化投入目标、产出目标、效果目标、满意度目标、影响力目标等进行探索。其中,量化投入目标指的是明确项目预算的投入目标,包括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率达到某个百分比。产出目标主要是定义项目的具体产出量,如完成项目里程碑、交付可量化的成果。效果目标是测量项目对学校或职能部门的整体效果,如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科研或者其他目标。满意度目标是了解项目相关方的满意度,以衡量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影响力目标是评估项目对学校声誉、社会的影响和长期可持续性的影响。第二,制定可量化的二级指标。高校要将每个主要绩效评估指标进一步分解为可量化的二级指标,以便更精确地评估和跟踪绩效。例如,对于产出目标,可以衡量项目是否按时交付、交付质量是否达标等。同时,要为每个二级指标设定具体的目标值和时间表,以便监测和比较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差距。第三,建立数据收集和监测机制。为实施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化管理,高校要建立强大的数据收集和监测机制。一方面,需要明确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需要制定数据标准和指南,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要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验证、清洗和校对,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要建立绩效报告系统,通过仪表板和报表等方式展示绩效数据,以便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及时了解项目支出的绩效情况[9]。还要定期进行数据审查和分析,以发现趋势、问题和机会,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第四,实施绩效奖惩。高校应制定明确的绩效奖惩措施,以激发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一方面,要制定清晰的奖惩政策,明确定义奖励和惩罚的标准与程序,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其中,奖励可以包括经济奖励、员工认可、培训机会等,而惩罚措施应与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高校项目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一致。对于低绩效的个人或者团队、部门,应帮助和督促其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帮助他们提升绩效水平。
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出于达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方式。相较于以往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可以保证高校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升高校综合管理能力,增强高校项目执行的可控性。而在实际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中,高校要注意从构建贯穿项目全流程的预算管理系统、建立滚动项目库、实施绩效化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确保管理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