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2023-02-17 02:35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国有企业成本

蒋 峰

(作者单位:常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面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而成本控制是财务会计控制的具体方式,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企业要控制成本,必须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控制环境才能实现,而科学完善的控制环境的营造需要依靠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化和量化的战略方案,所以,从关系上看,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基础[1]。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指标设定的重要依据。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成本控制的内容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各环节和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2];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方面的成本费用控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生产、经营管理层面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明确生产、经营管理层面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指标分解,细化到各个责任中心,严格把控,以确保成本费用在可控的范围内。因此,在指标和确认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指标设定的根本依据[3]。

二、国有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国有企业要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强化成本控制能力,需要在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遵循合理性、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4]。

(一)合理性原则

在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中长期战略部署,遵循合理性原则,制定相关的流程、责任制度、体系框架。只有不盲目地套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内容,才能有效识别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中的潜在风险,发挥成本控制的价值[5]。

(二)公平性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所以,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要遵循公平性原则,以此来确保员工的根本利益,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三)效率性原则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应该遵循效率性原则,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标,突破传统成本管理瓶颈,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闭环式的成本费用管控“生态圈”[6]。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预测不足,影响了预算编制质量

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复杂,管理难度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需要根据产品销售、市场环境、经营现状等因素做好前期预算,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为全面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提供基础依据。但是,从国有企业前期预算的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短板和漏洞,影响了预算编制质量。具体表现如下:①对产品需求、市场环境调研不够全面。部分国有企业对产品销售预期过于乐观,营销环境分析不够细致、精准,没有结合自身的现金流走向进行成本模型分析,出现了全面预算编制松弛的现象,要达到成本控制最优水平还有一定的难度。②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管理、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成效,还阻碍了企业资本管控和绩效优化的步伐。

(二)缺乏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核心是构建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从现状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与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重利润,轻管理”的思维一直存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部门机构和岗位设定科学性不足,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推进步伐。②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制度和流程存在形式主义。企业一些部门超预算现象频发,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考核指标不合理,超预算没有惩罚制度,节约预算也没有奖励机制,影响了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的积极性。③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复合型人才缺乏。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人员还存在专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进度。

(三)缺乏智能化平台支撑

国有企业在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数据,做好各项优化工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智能平台还存在平台功能挖掘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对全面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动态监督,也不能通过数据对比及时发现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关键信息错漏、决策失误等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成本,而且不能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形之中给大问题、大风险滋生保留了空间,给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埋下隐患,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7]。

四、国有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策略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做好前期预测,为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支撑

科学、高效、智能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石。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成效不同,带给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引领、资源配置、经营管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从前期预测入手,做好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夯实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实施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

第一,紧盯市场发展趋势,认清产品销售情况,客观预估产品销售预期,拓展数据采集范围,通过数据赋能和数据变现,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在确保年度预算与战略规划相互衔接的同时,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数据汇总,结合市场形势预测未来产品销售情况,从而为全面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第二,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业财融合能力,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优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部门发展目标、员工个人利益等内容串珠成链,提升成本预算的精准性。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强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可以深入业务前沿,掌握业务的关键环节,借助科学的财务经验和精准的财务数据,为业务部门提供合理建议。

第三,细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发挥其主导作用。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中需要细化目标,将所需要的信息与前期预测内容关联,在前期预算和调研过程中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同时,从企业内部层面来看,还可以将这些细化目标与部门职能、责任等内容关联,围绕目标从生产、运行和营销等不同层面设定具体指标,提升经营管理质量与效益。

第四,优化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可以基于产品业务线或者产品类型,进一步明确预算编制考量基础,对比各个预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比如,以业务量为基础的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以预算时间为基础的可以采用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不以企业历史期相关指标为依据的可以采用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

(二)搭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实现双向降本增效

针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在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核心内容入手:

第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组织框架。国有企业可以基于产、供、销,以及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视角,成立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和安排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设立专门的预算岗位,明确岗位职能,发挥岗位作用。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的不同,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领导小组、预算编制组、内部仲裁组、内部审计组和考核评价组,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多元化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细化权责,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制度。良好的制度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企业应该积极编制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实务工作指导手册。以客观、科学性为指导原则,以案为范、以史为师,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执行细则,广泛收集最新标准需求,分别从规章制度、执行优化和价值发展三个层面强调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实务工作指导手册》为抓手,以制度规范为引擎,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中每一项内容都能有章可守,有法可遵。

第三,建立全面预算指标产生的模型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全面预算指标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对未来环境的变化、频度和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最优预算指标,为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实际来看,企业可以成本控制为起点,借助收支数据和现金流量信息,建立成本导向性全面预算指标模型,规避传统预算目标单一强调结果的弊端,在企业控制成本的过程中增加企业回报,促进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第四,构建常态化的绩效考核模式。绩效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流程中起到关键监督作用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有效衡量全面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企业要构建常态化的绩效考核模式,编制职能部门与工作人员实务评价表,以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结果为根据,构建绩效考核联动模式,常态反思总结,优化激励和惩罚模式,驱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效能提升。

第五,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锤炼高素质工作团队。企业要在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强调核心团队的引领功能,发挥“雁阵效应”,适时开展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经验交流、实务操作技巧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能力提升活动,在提升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优化其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助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效率提升。

(三)构建智慧财务平台,提升成本控制信息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成效,国有企业可以构建智慧财务平台,提升成本控制信息化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第一,预设“阶段式”智慧财务平台功能框架。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设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指标,通过广覆盖、多频次的目标引导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互协同,缩减成本费用总额,连点成线,以更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更高效率的工作推进。

第二,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价值,加大对智慧财务平台的投入比例,开展周期性智慧财务平台的维护和升级,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来看,企业可以每一年的净利润为基数,对比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智慧财务平台投入数据信息,衡量自身智慧平台运营情况,设置浮动的智慧财务平台升级、维护费用资金额度,确保智慧财务平台正常运营和使用。

第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性,精准设定智慧财务平台功能。具体功能框架如下:①数据源层。数据源层是智慧财务平台建设的基础,通过采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为企业成本控制打好基础,稳扎稳打实现智慧化和智能化进阶。②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是智慧财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在这个部分,通过业务指标分析、财务数据穿透分析等功能,实现财务、业务交叉管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型化、多视角、灵活性职能发挥提供“能量”,做到资源有效统筹,风险全面防范。③数据应用层。数据应用层设计更关注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价值体现,通过可视化管理,辅助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

五、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不仅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还是企业推进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措施。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虽然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只要能够因地制宜,做好前期预测,搭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构建智慧财务平台,提升成本控制信息化水平,就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国有企业成本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