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春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随后,“赓续”一词便迅速活跃于各大主流媒体,成为“红色年”现象级的语言印记。
《说文解字注》中有“赓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意思是说,万物到了秋天而发生变化,植物枯萎,成熟的果实将作为生命延续的种子。“赓续”既强调持续不断,又强调在延续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相比“继续”和“延续”,承载着更为厚重、丰富的语义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赓续”这个词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题是一道情境式材料作文题。情境是写作思考的范围或前提,据此得出的立意才是核心立意。本文题中,材料第一段是一个情境——传承红色基因,这也确定了同学们审题立意的范围应在此,是一种潜在的“限制”;材料第二段是一个情境——解读“赓续”,意在告诉同学们,在情境中选材后,要纳入到对“赓续”的论述中,用材料解读你对“赓续”的联想与思考;另一个叙述角度的情境——新时代青年,意在告诉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把新时代青年作为一个叙述角度,要在文中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态度。由此,可以确定本题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关注三个关键词:“红色基因”“赓续”“新时代青年”。
参考立意:1.赓续红色血脉,做有为青年;2.红色基因,赓续有我;3.在继续、延续、赓续的路上,等等。
佳作展示一
赓续千年星火,谱写文化新篇
魏 帅
千年栈道、古韵书香……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一件件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
星火的延续,是文化发展和丰富的前提。儒家文化在中国的根植和传承,为中华民族“以礼待人、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古以来的书法文化,在千年之后成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增强了民族自信;独特的陶艺和雕刻艺术,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更多美感……正因有了传统文化千年星火的赓续,才使今日之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典的创新,是文化焕发生机的必然手段。中学语文教师用文言文创作《钢铁侠传》,让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虚拟现实版的敦煌莫高窟,使观众得以观赏到千年遗迹;影视版《清明上河图》,带领人们目睹北宋年间汴京城的繁荣气象。当“故事”得到新编,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文化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赓续的同时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华夏精神亦是文化赓续的重要部分。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有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在经济建设、百废待兴的年代,有英雄们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在疫情肆虐、世界局势纷扰的时代,有奋斗者举国同心、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但优秀的华夏精神永不褪色。我们青年一代定要响应号召,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原有的文化精神也会被赋予新的内涵。简言之,发展是文明延续的必然结果。新时代的青年,应将中华文化的千年星火赓续下去,作文明的接棒者和践行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回首历史,在滚滚长河中寻找文化瑰宝,潜心传承;立足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展望未来,在扬帆远航中逐梦青春,谱写最壮丽的诗篇,如此,我们才能穿越重重迷雾,拨云见日,让千年华夏文明永不褪色。
【吉林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二:一是标题亮眼。“赓续千年星火,谱写文化新篇”,不仅给人一种整饬之美,而且逻辑性强。二是思路严谨。开篇用归纳梳理法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星火的延续”和“经典的创新”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论述,接着提出“赓续”的重要意义,进而辩证地论述了延续与发展的关系,论证思路严谨。
佳作展示二
赓续中华薪火,燃烧复兴之焰
王斓潼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回望千年风云变幻,曾走过绿茵花溪,也曾踏过枯骨万里,中华民族始终以其自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时代青年,民族薪火已然传至我辈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你我义不容辞。
民族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追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方可知其源,方可知其将会去向何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五千年而不衰,经数十代而常新,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不竭动力。李大钊于乱世混沌中坚守初心,用一腔爱国热血照亮黑夜,以一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杨根思于民族危亡时携大义挺身而出,将青春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只为换来家国安宁。爱国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这些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渡过劫难,迎来新生。中华儿女生来便有一腔热血,我们应始终怀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炽热信仰,赓续民族精神,为其添上一份新的时代内涵。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千年文明古国,纵经炮火洗礼,终能掸去一身尘灰,接续开拓那一片文明的桃源。中华文明之河自远古奔涌呼啸而来,不断汲取,不断改进,不断收获。当故宫的朱红之美多了一分烟火的气息,当《唐宫夜宴》的曼妙之姿多了一分科技的灵动,当白釉青瓷的古朴之雅多了一分生动的诠释,文明从不曾离我们远去,而是在新时代散发出了新的魅力。我们当在继承中创新,在延续中收获,继续描绘那幅厚重豐富的文明画卷。
赓续精神,方可强民族体魄;赓续文明,方可润国人心田。我们生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我辈青年当做好自己的人生注脚,定好自己的人生航向,不断完善自我,即使微小如尘,也可奔腾入海,汇入史诗,投身于时代洪流,拥抱新的可能。
尼采曾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愿你我青年都能不负使命,赓续中华薪火,燃烧复兴之焰。
【吉林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二:一是立意高远,符合题意。作者站在时代的角度,为新时代青年发声,且从赓续精神、赓续文明角度来论述,高瞻远瞩,不同凡响。二是思路清晰,首尾圆合。开篇提出观点,交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任务,接着阐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民族精神的不断传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繁衍至今,是因为中华文明的赓续延绵,进而总结赓续精神、赓续文明的重要性。最后用尼采的名言收束,回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