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书香中国”的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一间城市书房,不仅是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有益补充,也是观察一座城市精神气象的精妙切口。
一座城市需要繁華的文化地标,也需要静谧的文化空间。散落在街巷的城市书房,为群众提供了深入思考、提升自我的空间,蕴藏着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一批批特色城市书房在园区、社区开枝散叶,畅通群众与优质文化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书房,一方面融入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体系,提高书籍供给丰富度,营造“处处可学”的氛围感;另一方面也借助自动控制等新兴技术,打造24小时智能阅读环境,延存“时时能学”的仪式感。阅读分享、公益讲座、艺术策展等互动活动,则在拉近书籍与市民生活距离的同时,不断增强阅读的氛围感与仪式感,为整座城市涵养出书香致远、朝气昂扬的精神气质。
给繁华的城市留一处静谧的空间,是建设城市书房的本意,也是构筑现代化学习型城市的应有之义。
我们期待着,在城市中亮起更多这样的灯,帮助我们走向更辽阔的精神远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5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手指与墨香缠绕间,安静地与一本好书独处,是对精神世界最深的滋养,是与灵魂的深度交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城市提升文化气质、提高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民族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愿书香弥漫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愿“城市书房”涵养更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谦谦君子。
◆适用话题
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