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2023-02-17 09:46谢紫悦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专利知识产权

谢紫悦 陈 雅

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贯穿科技创新活动的始终,有利于提升所创造的各类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有助于实现科技创新的产业落地。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1]。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资源和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有利条件,是高校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主要阵地,于高校图书馆自身转型、科研创新能力培育与自身价值提升而言至关重要。为谋划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本文基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建设,对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进行分析归纳,阐释高校参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服务框架与路径规划,针对实施环境和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研究及服务现状

2008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我国开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部署;2017年1月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正式明确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的职责;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提出挂靠高校图书馆,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自此,研究人员以“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为主题,或以高校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或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调研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开展情况;或专注于用户对专利信息或版权信息的特殊需求,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案例出发,提供系列信息服务,带动区域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形式与理念创新;或引入用户参与式设计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进行绩效评价,构建服务能力框架。纵观关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我国暂处于成形初期,主要着眼于某一特定的专利信息或版权信息进行服务。

此次调研的22所“双一流”高校所建立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均挂靠本校图书馆,由其牵头负责人员组建与运营管理,其组织管理、运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各有异同,都在该校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与相关学院和科研院的支持下联合共建。其中,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根据工作需要专门成立了网站门户,并在本校官网或图书馆官网中增设独立链接。其余15所高校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要下设于本校图书馆官网中,且多为二级类目,隶属“科研服务”“科研支持”或“服务导航”等栏目,其同级类目主要是“科技查新”“学科服务”或“数据服务”等。这样的二级类目设置体现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机构知识库等服务有着相同地位,诠释了高校图书馆对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界定,类属情报信息服务范畴,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涵盖该校全部院系的师生和科研人员,主要提供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与教育培训,以培养师生知识产权素养与意识;同时,也为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的创新团队在创新创造、质量管理、申请保存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知识产权生命全周期的信息服务。此外,还为校外企事业单位或高新技术创新团队提供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技术创新可行性论证、高价值专利培育、竞争态势综合分析等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为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中高端情报服务与智库研究等。

2 “双一流”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非营利性服务主体,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应肩负实现高校学科规划及“双一流”建设,以信息资源、财政扶持、人才储备、技术与学科等优势,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发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的部署下,为提升高校在全国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服务能力,联合开展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截至2021年8月30日共计80家高校入选。为维护与提高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业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由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应运而生[2]。对此,笔者将此次调研范围内的22所“双一流”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归纳为专利服务、宣传服务与专项服务三大类,具体调研结果见表1(调研截至2022年2月16日)。

表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

续表1

在此次调研中,“专利资源服务、专利咨询服务、专利检索服务、专利分析服务与专利情报服务”五种最为常见,常作为基础服务内容归纳为“专利服务”,近八成高校均提供相关服务。其中,“专利情报服务”作为专利信息深层次的加工及组合,对高校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和专利质量提升与成果转移至关重要,但仍有部分高校有所缺失;“宣传与培训”是指面向全部用户开展的与专利素养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政策法规相关的培训服务,还为本校师生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提供以基础知识普及、情报分析技能提升及运营管理为主题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此外,高校提供的其余知识产权服务大致包含“嵌入科研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三类,可归纳为“专项服务”。相较于之前两类服务,此类服务难度大、层次深,需要充足的知识产权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科背景与信息素养等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依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6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校内外科研创新团队的立项、研发、成果全过程提供检索、查新、分析、申请指导等嵌入科研服务。有7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校内外个人或组织机构、政府部门提供竞争力分析报告或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等决策支持服务。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环境,增设了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有效地为地方政府和高校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了科研团队和企业创新发展[3]。大连理工大学与南京大学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可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南京大学的《扬声器线阵列相关专利分析》《图书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等。

3 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基本框架

高校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不仅是对其持有资源的创造开发与价值再造,更是一个在接受各方用户业务委托的过程中培育自身知识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双向行为。笔者基于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中2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情况与服务内容,梳理出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见图1)。在该框架内,高校图书馆根据各类用户的服务需求,针对用户事先选定的某一主题、技术或专题研究方向,进行全球或指定地域内的检索、分析与挖掘,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该领域内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一系列智力劳动成果的发展情况与重要组成,并为其后续工作或决策制定提供指引。反之,各类用户在使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同时,作为业务委托方在提交需求、沟通和验收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推动高校图书馆对现有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更是对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以此实现了双方双向互利共赢的目标。

图1 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

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上所服务的用户主要有以下四类。

(1)高校科研人员与团队。高校科研人员与研究团队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基础性专利服务,更依赖于高校知识产权素养培训、嵌入科研服务、学科专题服务等进行人才评估、学科评价、高价值专利培育、立项等研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借助图书馆建筑场所、办公经费、人才设备、数据资源等硬性条件,更需要发挥科研人员与团队等代表高校创新服务能力的科研软实力,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深度化发展。

(2)高科技企业与产业联盟。高科技企业与产业联盟在进行智力成果转移转化、企业招商调查、制定部署研发战略等工作时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其中一部分服务亦来自于高校图书馆[4]。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该高新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与数据资料等有效信息,充实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储备,拓展了业务范围,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地方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起着关键技术引领和前沿技术挖掘的作用,在进行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创新突破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专利资源、专利情报、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评估等服务保障[5]。科研院所还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确保高校图书馆实现优质信息服务的供给。

(4)国家与地级政务部门。国家与地级政务部门包括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图书馆可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支持。他们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同样也是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通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可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提供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赋予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中担负重要角色。

4 基于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高校图书馆参与服务路径

基于“知识产权生命全周期”概念,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可视为由“生产、利用、保护和管理”四个不同阶段组成且不断循环往复可持续推进的模型,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均为下一阶段的服务提供资源与知识基础。高校图书馆通过与各类用户密切互动,明确此次服务的长期战略目标、中期执行目标与短期现实目标,根据目标拟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与资源规划,为用户提供全周期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充实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整体框架。结合各类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全路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高校图书馆参与服务路径

(1)知识产权生产阶段。知识产权生产阶段主要可以细分为知识产权研发战略目标制定和组织实施知识产权研发活动两个部分。首先,高校图书馆根据用户类型与需求,拟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战略目标,为用户提供资源、咨询、检索、分析和情报服务;其次,以报告或PPT或会议形式向用户展现其服务成果,并以此为研究起点提高研究效率;最后,通过持续关注并跟踪该领域内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协助用户提高产出成果质量,指导用户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申请或布局。

(2)知识产权利用阶段。实现知识产权利用通常包括专利权人自行组织实施转移转化、对外转让实施和对外许可实施等方式[6]。在此阶段高校图书馆可为用户提供两部分的信息服务。一是通过对该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或技术转移转化价值参考,从合作情况、相关引证情况等多视角发现技术布局特征[4],作为知识产权技术转化的实际运用部分;二是对该行业领域内的核心、重点专利或技术进行分析与挖掘,得出特定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发现有潜在转让价值的相关企业或行业联盟,作为对外转让知识产权的作价投资部分。

(3)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图书馆为避免用户知识产权的失效或被侵权,应采取动态跟踪知识产权法律状态和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两方面的措施。将与用户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提醒发明人或负责人及时缴纳相关费用,当侵权现象发生时协助并指导用户进行侵权检索和权益保护。高校图书馆还应努力平衡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应变性与可转授性,以及司法保护的稳定性与专属性,实现对权利人的双重保障。

(4)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实则贯穿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全过程,但作为“知识产权生命全周期”的一部分,则包含知识产权创造成果绩效评估与知识产权分级管理提前预警两方面。知识产权成效的好坏主要依据其产出量及产出价值而定,高校图书馆结合专家意见或第三方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或绩效评定,判断有转化价值的知识产权应用前景,挖掘潜在用户的市场价值,评定投资规模或转化风险,基于此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和风险规避方案。

5 基于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服务全路径的创新发展策略

高校全面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不仅是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紧密联系企业、研究院所等利益相关主体,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再次反哺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途径。

5.1 谋定而后动:以制度完善实现高标准知识产权维护

现阶段,企业仿制低附加值产品与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虽不断增强,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保护水平鲜有提升,两者间产生了难以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同时,我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暂不完善,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不甚明确,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劳动者处罚与监管较为模糊,社会群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更是略有疏忽。因此在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走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追求知识产权质量提升的转变过程中,应认清当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环境,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完善推进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专门化,另一方面从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产权管理。高校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受到政策指导与国家财政扶持,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落地、助力知识产权商业化落地与实物化转型的同时,也是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从理念、格局和质量三个方面入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7],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贯穿于知识产权生产、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全流程。紧贴各类用户类型的信息服务需求,以高校图书馆坚实的资源储备能力、信息服务专业能力和规章制度保障能力,为其提供申请阶段的基础优势,通过开设评定小组进行定期审核与监管,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8]。

5.2 厚积而薄发:以资源整合促进高效能知识产权管理

高校在落实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能力外,更应以双向友好互动的形式不断整合其他知识产权价值主体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聚集向服务升级的优化递进。凝聚政策保障、财政支撑,市场资金、商业经验与社会人才、知识创新等发展要素,在协同保护的大格局与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中,增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内生动力。现阶段,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大多挂靠在高校图书馆下,仅依托高校科技查新站或院系研究力量进行传统服务,难以支撑应对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的诸多变数。如何实现运行过程中多主体紧密合作,从各类用户需求出发实现优势要素融合,对于知识产权生命全周期参与全路径的服务至关重要。因此,在高校内部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取得管理部门与院系研究力量的支持,可有效解决仅由图书馆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时所带来的软硬件不足的问题[9]。在高校之间,以联盟为建设与服务背景,加强联盟内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互惠互利、服务经验互通有无,借助高校联盟的力量学习服务经验,提升业务能力,保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在高校外部,寻求来自政府部门、知识产权研究机构、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门的合作,形成多层次参与、多元共治的发展趋势。这种持续融入多主体的资源优势,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社会化建设的同时,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零散向集中发展,以协同保护格局整合区域力量,形成知识产权价值共创、共享、共生的良好生态。

5.3 知止而有得:以专业馆员培育激发高价值知识产权运用

随着国家对高校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视,高校图书馆也将其作为自身服务转型的新方向,除购置与完善的国内外优质专利数据库及专业信息分析工具外,还应配备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馆员作为服务开展的基础。理想情况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应包含信息分析人才、专利代理人才和IT类信息技术人才[10]。因此借助高校平台,通过与多部门、多院系合作培养一批具备信息服务能力、意识与素养的图书馆员群体,可以实现以人才战略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目标。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个人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将个人素质按照表现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和动机6个层面[11]。基于此,结合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全路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行业领域知识、硬性工作技能和软性沟通技能、组织者与服务者、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的认同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好奇心与行动力、通过服务树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等能力素质。应以有效赋权重视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地位,调动馆员积极性与服务潜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激励、考核机制来明晰不同馆员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全流程中的职责范围,以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保障业务流程有序进行,挖掘馆员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上的高价值潜力。

5.4 笃行以致远:以技术赋能提升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持续推进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信息整合与机构集成的碎片化状态,难以实现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在数据与技术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更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以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和权威性确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标准,将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与知识产权数据库、资料库、知识库等进行综合构建,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数据整合、知识集成的基础上,以联盟或地区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整合多元异构信息,深度挖掘知识产权信息价值,实现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此外,还能借助区块链的链式结构直观追溯知识产权生产、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各阶段流程,利用“去中心化”安全性来辨析知识产权归属。理想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可依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持续关注不同主体间的知识产权发展动态,追踪竞争对手专利布局、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供知识产权预警或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并运用于多元化的场景。

6 结语

在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的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12],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作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使命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政策完善、资源整合、人才培育与科技赋能四个发展策略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全过程,实现高标准、高效能、高价值与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重要节点的职能,促进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知识产权
专利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