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矛盾探析*

2023-02-17 09:46王春梅刘春洋王春黎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图书馆资源

王春梅 刘春洋 王春黎

0 引言

农村阅读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界以往多基于图书馆学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公共阅读资源“物”的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农村图书馆卷》在系统梳理农村图书馆发展历程中也着重阐述了农村阅读投入体制、规划、场所、设备、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汇总这些学者的研究大致分为“资源短缺说”“致贫基础说”“分配不公说”“问题严重说”四种观点。“资源短缺说”以为农村图书馆多一本书,就可能多一份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力量[2];“致贫基础说”强调,信息贫困、文化贫困和贫困文化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致贫的基础性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根源[3];“分配不公说”认为,农民没有读书习惯,主要是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沉淀、农民的话语权严重缺失所致[4];“问题严重说”指出,农村图书馆在经历了“整批建设高潮—迅速消亡—再次整批建设—再次迅速消亡”的轮回之后,依然挣扎在经费短缺、人才匮乏、资源不足等泥沼之中[5]52。

这些讨论的确有很多根据,但大都忽视了三方面问题:一是建国70多年来农村阅读建设成绩斐然,但学界对于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阅读建设和服务成效的研究较少;二是农民利用阅读服务存在自身的内在差异,而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三是图书馆的实际作用具有局限性,并非都能有效开展农村居民阅读服务。显然农村阅读中的“人”的问题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注,现在学界探研的重点应当转到“人”的内在需要上来。准确把握和解决农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更有利于普遍均等服务的实现,图书馆也能更好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服务。

1 农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主要矛盾的新形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对农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这里所指的农村公共阅读泛指在农村公共图书馆、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及各种社会力量创办的阅读服务设施等公共文化机构或公共空间场域内进行的个人借阅、集体诵读及参与各种读书活动、阅读交流等行为。而所谓阅读资源,广义是指各种阅读设施、设备和书刊等信息资源,狭义仅指书刊等各种信息资源(本文所述即为狭义的阅读资源)。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程度上看,农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阅读资源稀缺且难以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的困境,转化为阅读资源不再短缺。且难以匹配农村居民阅读需要之间的矛盾。

1.1 农村“物”的阅读资源业已相对过剩

第一,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阅读事业获得迅猛发展,1950年就开始对有条件的村、镇建立图书馆(室),于1956年着手建设包括图书室在内的农村文化网,1981年实行了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建设。在深化知识信息服务方面,1997年启动了“知识工程”,2002年开始了持续十年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6年在县(市)公共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发挥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为实现村村有书屋,2007年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于2012年在全国行政村完成了全覆盖[6],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阅读服务。2012年党中央又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发展了农村阅读事业。

第二,服务机构为促进农村居民阅读做了大量工作。新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信息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又不断创新城乡一体化总分馆建设模式[7],还创建了各种类型的图书流动站(点),开展各种途径的送知识和信息到村入户服务及各种形式的城对乡捐书活动。其他各类图书馆及社会力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热情参与了服务农村阅读建设,使农村阅读服务体系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三,农村公共阅读资源建设实现了重大飞跃。据《中国图书馆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国家图书馆为3646万册/件,省级图书馆共20 183.77万册/件,地市级图书馆计24 106.08万册/件,县级图书馆有42 237.92万册/件,少儿图书馆有4 230.94万册/件。据统计,城市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各类型图书馆的总藏量则为52 166.79万册/件。另据2012年9月2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农家书屋图书有94 000万册、报刊54 000万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2 000万张。到2018年底,图书突破110 000万册[8],这就是说,农村图书文化资源已经是城市公共馆总量3倍多。农村藏书量的历史性突破至少可以证明农村阅读资源短缺状况成为过去时。

1.2 农村“人”的阅读资源需要明显不足

阅读资源的供给,由于需要不同而对部分人群显得过剩。农村阅读率一直上不来的主因是农村居民的阅读需求太少。阅读需要的形成,需对阅读有充分认知、正确理念、炽热情感和坚定意志四要素。从2013年起,我们多次深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进行阅读需要调查,在21个县(区)的71个村中,通过专访村长、村民集中问卷调查与家访等方式,获得2136名村民及其中566户家庭10年来的阅读资料,于2018年10月至年底,又电话采访了12个村干部,并于2021年6月至7月,到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克山县委宣传部和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等,向有关领导请教了农家书屋的一些问题,调查数据凸显农民的阅读需要要素有所缺失。

一是阅读认识模糊。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都以为自己一辈子跟“土垃坷”打交道,知识多了也没用。虽然有63.5%的人知道图书馆,但不少人不清楚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其中在图书馆看过书和借过书的分别占18.0%和8.1%,而从来没在图书馆看书和借书的竟然高达82.0%和91.9%。知道本村农家书屋的一共为43.7%,而去看书或借书的一共有17.2%(见表1)。

表1 利用阅读服务情况调查

二是阅读理念缺失。对社会捐赠的阅读资源,村民不问使用价值如何,不给也要,但不久又随手扔掉了。农家书屋创建初需自愿申报,各村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参与建设,但建成后“有书没人”现象成为常态。当国家下拨资金让村民自己买需要的书时,购书费则被挪用,理由是“还有那么多书都没人看,再买就更浪费了”。

三是阅读兴趣不足。村民大都不想买书,即使一年花百十来元也舍不得,而掏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买手机则毫不吝啬。买书的虽然有31.1%,但给孩子买教辅资料的占86.0%。家有藏书的仅占13.0%,其中藏11册以上的总共5.7%,喜欢唱歌、跳舞和体育活动的各占25.6%、27.5%和12.4%。每天看电视的却高达91.0%,其中看1小时以上的达84.5%(见表2)。

表2 看电视情况调查

四是阅读意志衰微。在2136名村民中,虽然有82%的村民(1751名)认为阅读重要,但却有74.2%没有看过书。村民大多认为看书不如干脏活累活轻松,不少人抱怨一看书眼睛就疼。十多年来,看1~2册的为9.0%,看5册以上的仅有1.1%,而且主要是法制故事、纪实小说等通俗读物,从来没接触过书报刊的占74.2%,而每天阅读书报1小时以上的仅仅6.3%(见表3)。

表3 利用阅读服务情况调查

2022年4月公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5%,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8本,而农村居民相应地仅为50.0%和3.76本[9],这也说明农民阅读需要相对不足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2 农村阅读资源供需主要矛盾转化依存的客观环境

农村阅读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农村居民阅读需要相对不足,是由其所依存的农村客观环境决定的。

2.1 农村文化教育先天缺陷的桎梏

人们利用阅读资源的内在首因是富有阅读情感。唯能充分认知,才会产生阅读偏好和意愿,但农民对阅读漠然由来已久。这就造成广大农民更加依附于传统农业文明的封闭性文化模式,此文化模式是历史凝结成的具有普遍认同的生活样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限定着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进入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的农民,生活在自在、自发的文化图式中,经营着以家庭为单位和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依据祖辈相传的自发的生产和生活习俗、习惯,就能过好今日复明日的小日子[10];再就是生存在宗法关系维系的自然秩序中,主要基于血缘和天然情感进行日常交往,农村因之成为狭小的天然共同体[11]。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大多农民没有清晰的社会分工概念,未能充分认知阅读的重要意义,更难以对阅读服务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

2.2 农村日常生活对阅读的排斥

普遍均等服务有效实现的现实屏障,是农村日常生活世界仍是与自然经济密切相联的个体再生产领域,其运行图式主要是经验性的生活体验场域,直接阻碍着人们的阅读愿望。在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深层结构和内在活动轨迹中,当前解构阅读需要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二是阅读能力的钳制;三是人们对阅读获得感的失望;四是家庭消费结构的异变;五是农村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农村这些活动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村居民对阅读及阅读服务产生困惑,致使阅读需要不足。在这种境况下,即使为每个村都建设一个县级以至更大规模的图书馆,也难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2.3 农村读者队伍建设薄弱的反制

普遍均等服务的实现,必须有相应数量和水准的读者充分利用。如果人们大多不想阅读和无能力阅读时,普遍均等服务的实现是不完全的,也难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读者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普遍均等服务的终极目标,也是普遍均等服务实现的土壤和条件,是阅读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只有培养一定规模并具备应有素养的读者队伍,阅读需要才能源源不断,普遍均等服务才会保持生气和发展活力。从这一点上说,读者队伍的形成、发展,保持饱满的阅读需要,以及热情实施阅读和利用阅读服务的基础,在于人们了解和掌握应有的阅读知识。而人的阅读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和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获得。农村居民利用阅读服务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阅读服务中,阅读知识宣教工作一直存在缺位和虚位。

3 解决农村阅读资源供需主要矛盾的主要任务

图书馆如何有效完成解决农村阅读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的任务呢?党中央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2]。显然,实现这一战略的前提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使之积极参与和利用惠民工程。阅读领域里“人”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有强烈的阅读需要。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中,图书馆无疑应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扩大农村居民“人”的阅读需要上来。

3.1 扩大“人”的阅读需要之首要目标是图书馆阅读推广

图书馆阅读推广要以扩大人的阅读需要为首要目标。现行社会阅读服务三大主体在理论上能从不同领域服务农村,但实践中都有其瓶颈。如宣传管理机关很难解决基层具体问题;专业服务机构均靠利润发展,无法满足贫困人群的需要;社会力量的无偿服务多是短期性行为[13]。另外,农村居民身边的农家书屋虽能提供便捷服务,但管理员都身兼数职,阅读服务的随意性很大。图书馆必须肩负起扩大农村居民阅读需要的重任,是因为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而诞生[14],而且在阅读推广服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图书馆要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重视和开展促进人的内在素养提高服务,不仅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使命,而且可以大有作为,所以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于提高人的阅读素养。图书馆,尤其区域公共图书馆,需紧紧依靠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积极争取政策保障,凝聚区域和系统服务力量,组织两种服务联盟。一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阅读服务组织,以农家书屋为基地开展为村民服务,可创新地市、县区和乡镇域内的服务模式等;二是区域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各类型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结成系统服务联盟,建立合作协调和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各种组合为扩大人的阅读需要服务。

3.2 扩大“人”的阅读需要之重点目标是面向阅读需求贫困人群

当前扩大农村居民阅读需要,最迫切的是解决阅读需求贫困人群的问题。贫困是农村阅读群体短板中的短板,也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最大梗阻,不解决这类人群的问题,就不可能有效扩大农村的阅读需要。

关于普遍均等服务的研究,于良芝等学者对此有深入的阐述,她认为“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无论其经济社会地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区别,都能就近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及其他图书馆服务”[15]。这个阐述虽然提出了为“所有人”服务的理念,但缺少对非读者人群的进一步关注。我国农村还存在其他类型的不需要知识、信息、文化资源及其他阅读服务的非读者人群,他们也都是阅读需求贫困人群。倘若不采取有效的特定方式吸引他们阅读,无疑是普遍均等服务中的最大缺憾和失策。

范并思教授将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归纳为“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障碍”三个方面,而农村居民部分群体洽洽涵盖了这三个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类型仅仅是农村不阅读群体的三种形态,即缺乏阅读意愿而有阅读能力的人群、有阅读意愿而没阅读能力的人群,以及愿意阅读有阅读能力却有阅读困难的人群[16],但是在农村同时还存在没有阅读意愿,没有阅读能力,还有阅读困难,或者既没有阅读意愿,也没阅读能力,又没有阅读困难的人群。此外,农村还有压根不知道阅读、厌恶阅读和没毅力阅读等内在障碍的人群,他们都是阅读需求贫困人群。

3.3 扩大“人”的阅读需要之核心目标是破解阅读文化贫困

阅读文化是经历漫长岁月形成的一种阅读生活模式,由内在的价值取向、习俗等构成的传统习惯,影响着每个人的阅读理念和活动。这个层面的阅读文化不同于学界以往探研的阅读文化,它虽然属于人阅读的一种思想意识范畴,但熔铸在阅读各领域中,从深层影响着人的行为。农村居民的阅读文化贫困因子经过长期积淀后,形成落后的阅读心态和稳定的不阅读价值取向,凝注在不接受阅读的习惯之中。这种阅读文化精神状态实质是甘于沦陷于阅读贫困之中,存在对阅读和利用阅读服务的麻木和冷漠。可以想到一旦人们没有充分的阅读文化精神支撑,就不会有自觉的阅读意识而形成阅读意愿。不言而喻,农村阅读推广服务的核心目标就是改变人们的阅读文化精神状态,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破解阅读文化贫困。

(1)悉心宣传阅读文化知识。一是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公共图书馆需与各类型图书馆等专业服务机构科学策划组织实施,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阅读文化服务,促进人们提高理性阅读认知。二是发挥社会力量的效能,激发社团组织等服务农村的潜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社会各界组建农村阅读服务志愿者队伍,经过相关知识和服务工作培训后,深入农村居民中开展阅读文化精神扶贫。

(2)潜心营造阅读文化效应。一要强化阅读文化要素的效应,利用阅读文化构成要素相互影响机制,通过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等辅导,提升人的阅读文化素质。二要加强阅读领军人物的示范效应,树立阅读文化标杆,发挥榜样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群众学习、交流和掌握阅读文化。对于阅读领军人物,需善于多渠道发现、多形式培育,以及积极引进,包括退休返乡的教师、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与城市志愿者等。

(3)精心组织阅读文化活动。有效组织阅读文化活动,需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阅读文化的感染、激励力量,强化人的阅读文化意识形态,使之充分理解和接受阅读。一是雪中送炭,特别要热心关注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阅读弱势群体,以及残疾人和在经济、文化方面陷入困境等群体,为他们解决各种阅读难题。二是丰富多彩,通过各种活动如报告会、讲座、朗读会、读书会和交流会等,让人们感受阅读文化的魅力。三是喜闻乐见,从人们最感兴趣和最关心的方面开展阅读服务,使之轻松愉快地阅读,而且有充分的阅读获得感,进而离不开阅读,喜欢并习惯阅读。

4 结语

本文主旨是希冀将农村阅读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的新形势背景下进行研究,而不只局限在抽象的图书馆学理论概念及图书馆的应然价值上,还要了解和把握农村公共阅读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及其所依存的客观实在。要认清和明确农村阅读问题基于人的需要不足,源于阅读需求贫困,根子在阅读文化精神的缺失。正确认知的目的在于精准地确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任务,把解决农村阅读问题的突破口转移到提高“人”的阅读素养上来。而农村居民的阅读文化素养不能相应地提升,他们的阅读文化必然会被其他文化瓦解和俘获。图书馆服务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将来可能失守的不仅仅是农村阅读这一块阵地。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图书馆资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