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丹 供图视觉中国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所谓“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秋天不仅有最浓郁的色彩,有最丰硕的果实,也有最伤感的意味。
悲秋何来?只因它拼尽了全部力气,将姹紫嫣红和硕果累累留给世界之后,一切都将归于萧瑟与寥落。“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草木于此时逐渐凋零,进入秋收冬藏的内敛状态。
大地阳气始收,秋凉冬寒渐渐逼来。季节变迁,人的身体也需要调节。秋季正是喝乌龙茶的好时节。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因颜色泛青,也被称为青茶。它既有绿茶的清冽,也有红茶的醇厚,滋味介于发酵茶与不发酵茶之间,用心玩味,能喝出其中别样的芬芳。
乌龙茶主要产于闽北、闽南,以及台湾和广东。闽北以岩茶大红袍最为知名,武夷肉桂也多受人青睐;闽南茶有大家熟知的铁观音和黄金桂(黄旦);广东乌龙茶主要品种为凤凰水仙、凤凰单枞。台湾最好的则是冻顶乌龙(俗称冻顶茶)、文山包种,以及宜兰产的一种口味很重的乌龙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东方美人(又名白毫乌龙、香槟乌龙)。仅仅听这些名字,就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
炒制半发酵的乌龙茶时火候颇难拿捏,甚至可以说,品乌龙品的就是细至分毫的火候。制乌龙茶,要经过晒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复杂工序。制成的乌龙茶“青叶镶红边”,即茶叶边儿已发酵,变为酡红色,叶子中间部分依然青青的。一套程序下来,你能喝出不同茶的风味,不同茶的分寸。
至今依然记得,在台湾佛光山上,目睹星云大师的弟子们泡茶的情形。
那是一段悠闲的日子,适逢秋高气爽的十月间。某一天,几位师父来邀,一起去山上喝茶。于是,一行人从台北出发,坐高铁到中部的花莲,住进月光寺。
随后,师父们提着大桶山泉水,带着小小紫砂壶,以及两三样不同的乌龙茶,沿着木制栈道向上爬,一直走过半山腰。看着师父们背着瓦斯炉,拎着山泉水,我有些不理解,便对他们说:“我们一定要走这么远,爬那么高吗?”
师父们说:“山上喝茶味道会不一样。”
我们最后爬到了接近山顶的地方,拣一间亭子坐下来,烹水泡茶,满眼风物苍黄老绿,果然是意味无穷。
泡乌龙茶多用紫砂壶,茶的芬芳才能一点一点散发出来。那时,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来,宋代以前泡茶多用大壶,唐代斗茶也用大壶,宋代点茶还是用大壶,而为什么明代以后开始使用紫砂小壶呢?这正是自行脚僧人那里兴起的风尚。
小壶便于携带,游历山水,每到一处皆可烹茶喝茶。茶本来生长在沙土岩石之间,紫砂也是泥土烧制而成。茶在壶中浸泡,还原一段前世的渊源,也在紫砂中徐徐苏醒,完全舒展开来。
也是在那时我才真正懂得,那金灿灿的茶汤恰如古人所言:“一片金波谁得似?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喝茶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慢慢喝,能喝出松风扫过茶芽时留下的余韵,也能喝出丁香隐隐的芬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