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路径探索

2023-02-16 14:12吕少鹏
中国教育网络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部门信息化

文/吕少鹏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随之快速迭代。区域教育部门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以期较好地提升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相关目标的必然途径,只有实施高质量的项目,才能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逐步缓解或解决。

项目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

各地区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持续推进,基本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信息化发展体系,也基本能明确信息化部门的定位,但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业务部门往往将本部门主导推进的信息化项目转给信息化部门,由于信息化部门不熟悉具体的业务需求,从而形成“建用分离”的项目实施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其存在的逻辑内因和成功案例,但因缺乏内生动力和项目模式缺陷,导致项目实施存在较高的失败率。

二是不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自计算机发明以来,市场化一直是推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通过研发优质的产品获得利润,再继续投入研发。一些区域教育部门在谋划信息化项目时,过于倚重行政的力量而忽略了市场的作用,对教学一线常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视而不见,规划了与教学一线实际需求不符的项目。此类项目交付后,满足不了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很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是项目目标不清晰。信息化项目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信息技术基础建设项目外,大部分资源类、应用类项目都与辖区学校和业务部门有关联。这也导致信息化部门在谋划项目时容易与实际需求脱节,出现贪大求全、项目目标不清晰、实现路径不明确等难题。

此外,未选取合适的厂家和产品、未选取合适的采购模式、未选取合适的建设模式以及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依然突出。

从七个方向破解项目难题

结合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接下来应从这七个方面进行破题。

第一,加强顶层推进与协调。2002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明确,由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协调等重大职责。此后,经过多轮变革,教育信息化相关领导机构仍作为各地区教育部门常设的议事协调机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应充分发挥领导职责,在重大信息化事项上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充分调动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学校等各方主体的积极性,明确各主体职责权限,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

在涉及业务需求的信息化项目职责权限划分上,信息化部门可负责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评价等环节;业务部门负责资金申请、招标采购、项目建设等环节。信息化部门的立项审批作为业务部门项目启动的前置环节,信息化部门建立对各业务部门项目绩效的评价机制,相关绩效向本单位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报告。学校应摒弃常规的建设模式,全力用好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并向教育部门及时反馈应用需求,形成应用闭环。

第二,规划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的项目。首先,区域教育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对本区域内口碑较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形成产品库,对适合统一规划的项目可以谋划统一项目,对不适合统一规划的应尊重学校的首创精神,对好的应用经验应适时总结并在本区域内推广。

其次,可根据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依据资金来源不同,采购可分为统一采购、联合采购、独立采购。统一采购是指区域教育部门统一向财政部门申请采购资金,为学校采购信息化产品的采购方式,统一采购能够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但因采购过程学校参与较少,市场化因素比较少,易造成学校不重视、不了解、不应用的情况,因此项目谋划时应充分征求学校的意见,项目交付后通过应用培训、标杆示范等方式促进应用。联合采购是指由区域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区域内对某一类信息化产品有需求的学校集中采购,资金由参与学校解决的采购方式,联合采购既能够发挥批量采购优势,又尊重了学校的选择权,项目交付后应用效果较好,但联合采购对学校资金有一定要求,资金困难的学校不好参与。独立采购是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方式由学校自主选择,应用效果一般较好,但对资金预算不充裕的学校不利。

第三,加强信息化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应该看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专家提出的特定行业概念,其他行业在没有信息化专门部门甚至没有行业信息化概念的情况下,信息化应用仍然有声有色,本质原因在于需求驱动,因为只有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从国家到地方教育部门一般均成立了信息化专门机构,这既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挑战。优势在于有专门力量负责信息化建设,挑战在于信息化部门自身没有业务需求,在开展工作时容易走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迷境,策划的项目很容易与实际需求脱节。

对此,信息化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需求的论证管理,无论是信息化部门负责的信息化基础建设项目,还是面向辖区学校或者业务部门的的信息化项目,均要做好项目论证工作。信息化部门要对各项需求有全面的论证,对各种非刚性和假性需求要有清晰的判断,必要时可邀请信息化专家参加论证。对于刚性需求和真实需求,信息化部门应加强建设方案评审,确保实施路径正确,保证项目取得良好绩效。

第四,完善项目规划评价体系。信息化部门应积极拓宽视野,通过展会、论坛、网站等多种途径获取最新的产品动态和解决方案,与本单位业务需求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在项目谋划时有的放矢。应加强与信息技术咨询、监理、评价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咨询机构在产品选型、方案编制,监理机构在项目实施,评价机构在项目后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闭环。

第五,优化项目采购模式。信息化部门应根据项目特点选取合适的实施模式,如教学资源类项目因涉及资源制作及共享,一个区域的小型资源平台很难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宜采用和实力较强的资源平台服务商合作的服务类模式。又如,通过云服务不能解决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宜采取自行建设的货物类模式,此类项目应和有较强实力的集成商合作,做好建设方案设计,并做好常态化的运营管理。对超出质保期限的基础设施管理,可采用服务类模式与第三方签订维保协议的方式,同时信息化部门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对涉及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核心设施应有自行管理的能力。对于综合性的项目,可采取按类别分包采购的模式,加强各包的采购及实施管理,确保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为师生快速使用“云上资源”提供网络保障,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在网内、在云上”。

第六,优化项目建设模式。对于基础建设需求,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21 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为本地区教育机构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灾备服务。规划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低小散旧’的数据中心,不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设数据中心”。因此,区域教育部门应持续优化教育城域网建设和运营,发挥云计算和市场机制优势,遵循“设备、技术、运维上移,教育信息化应用下沉”的发展思路,降低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为教育信息应用便捷“上云”提供便利条件,为师生快速使用“云上资源”提供网络保障,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在网内、在云上”。区域教育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做好云服务需求论证,对能使用云服务的部分优先考虑云服务的方案,必要时可选用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

对于平台建设需求,应该统筹省市平台建设,对平台包含的网站群、身份认证、低代码等功能模块可分别选用相关领域内优质的软件产品,由集成商负责系统集成和运营,县市区和学校通过子平台的方式使用省市提供的统一平台,将各类业务应用接入平台,实现“设备、技术、运维上移,教育信息化应用下沉”的目标。

对于业务应用需求,首先应明确相关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再次应充分考察市场的相关产品,在预算充裕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业务领域内口碑较好的厂家产品。特定的业务应用需求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但定制对业务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项目立项时应严格论证,在市场上确实无对应产品的情况下方可选用。

第七,持续加强项目管理和运营。首先,有关部门在谋划教育信息化项目时,应加强需求论证,应首先谋划包含刚性需求和真实需求的项目,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当超前谋划包含非刚性需求的项目,对包含假性需求的项目应采取果断措施予以修正或中止。其次,应认识到项目运营是项目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包含刚性需求和真实需求的项目交付后,用户对相关系统的可用性等要求也较高。因此,应适当加大云服务在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并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和安全团队合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结语

以上七个方面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区域教育信息化项目的绩效决定了投入资金的效益,影响了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对七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初步论述,在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期达到项目预期目标,不断提升本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部门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教育系统绩效问题探讨
7部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