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幼儿园 朱秀梅 周惠婷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蚂蚁、小虫、蚯蚓……是他们的好朋友;树木、小草、花儿……是他们的好伙伴。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无疑是幸福的,和同伴一起探索大自然未知的奥秘无疑是快乐的——自课程游戏化推进以来,教师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游戏化课程观逐步形成。幼儿园里的偶发事件、热点问题、误闯的小鸟、雨后的蚯蚓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有智慧的教师会放慢脚步,追随幼儿的兴趣,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支持、陪伴幼儿,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下面笔者以中班“石榴”微课程为例,谈谈教师是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的。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幼儿园里的石榴树也开花结果了。国庆前夕,一群中班幼儿做完早操,在回班的路上发现了石榴树上的石榴,“这是什么?石榴?这么小?有没有熟?这个好吃吗?”围观的幼儿逐渐多了起来。大家对石榴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支持幼儿对石榴展开一次有趣的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重视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那石榴到底有哪些秘密呢?请跟随幼儿一起去探寻吧!
停下脚步的幼儿向石榴树围了过来。莎莎问:“这就是石榴树,树上面有几颗石榴?”毛毛伸出了4根手指头说:“好像是4个。”小雨说:“不对,不是4个,1、2、3、4……”其他幼儿也跟着小雨一起数了起来……“哈哈!不是4个,是6颗石榴耶!”原来生活中的计数学习可以这样轻松与自然。这时萱萱问:“老师,我们可以采摘这些石榴吗?”教师决定支持幼儿的想法——采摘石榴。可是石榴长在树上,高高的,幼儿够不着。怎么办?帅帅走到石榴树旁比划着树的高矮,同时伸出手试图去摘石榴,但是够不着。怎样才能摘到石榴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毛毛跳起来说:“我可以找竹竿和网兜来摘,奶奶摘桃子就是这样摘的。”萱萱说:“可以搬我们做操的凳子过来试试,看能不能够得着?”调皮的小雨说:“可以把我们玩游戏的攀爬架搬来试试。”……别看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可真多。到底哪种方法安全又便于操作呢?萱萱说:“我的方法最方便。”说着她便搬来小凳子爬上去,小手用力往下摘。哇!第一颗石榴采摘成功啦!毛毛爬上凳子采摘了第二颗,贝贝摘了第三颗……怎么采摘最高的那颗石榴?小雨对老师:“把攀爬架搬过来一定能摘到。”于是小伙伴们搬来了攀爬架,挪挪位置,靠着石榴树摆好,摇一摇,貌似稳稳的。小雨爬上去果真摘到了那颗最高的石榴。幼儿欢呼雀跃,小凳子、攀爬架、小篮子、小剪刀都派上了用场,幼儿满心欢喜地将6颗石榴带回了活动室。
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愿意放手让幼儿试一试;支持幼儿数一数石榴有几颗;运用他们的好办法去解决摘石榴的问题——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获得了采摘石榴的生活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我们将采摘回来的石榴先投放在科学区,不妨跟着幼儿的节奏,和他们一起讨论有关石榴的话题吧!每组投放一颗石榴,大家看一看,石榴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熊猫组的幼儿认为——石榴像小灯笼,颜色红又黄;青蛙组的幼儿有不同的想法——石榴像红红的水果萝卜,圆溜溜的,太阳晒到的地方是红色,没晒到的地方是黄色……
伸出小手摸一摸,石榴的外皮摸上去感觉如何?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滑滑的、硬硬的;放在桌子上还能滚动;用小手敲敲有“嘟嘟”的响声;那凑到鼻子边来闻一闻,有味道吗?……谈话活动中,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从而充分感知了石榴的外形特征——原来石榴圆圆的、红红的像灯笼,外皮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
石榴又从科学区来到了美工区,放在小小的展台上,它又成了幼儿用来写真的“模特”。萱萱搬来画架、挤出颜料,她要给石榴写生;果果拿来泥工板和小工具,他想在泥工板上用彩泥捏出石榴的形状——泥塑石榴就这样立体地展现了出来,惟妙惟肖;莎莎选择用彩色笔画一画,油画棒下红红的石榴像极了一个个小灯笼……幼儿用各种方式将自己眼中的石榴表征出来,形态多样,各美其美。
教师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石榴的特征,支持幼儿用多种方式对石榴进行表征,这些有效的支持策略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自由的探究活动追随着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脚步。
那石榴里面是什么样?好吃吗?幼儿的问题逐渐从石榴的外部走向了内部——于是科学活动“好吃的石榴”开始了。怎样才能剥开石榴?幼儿用剪刀、小锤子、工具刀进行了尝试——一阵叮叮咚咚的声响后,石榴张开了小口,掰开石榴的外壳,石榴的果肉便露了出来,颗颗珍珠般的果肉紧紧地簇拥在一起,黄黄的、粉粉的,眼尖的幼儿还发现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果肉就像一团蜂巢。小心翼翼地剥开一粒粒石榴果肉放到小碟子里,幼儿迫不及待地凑近闻一闻,一股酸酸的味道弥漫开来。小雨伸出舌头舔了舔流下的口水;毛毛张开小嘴尝了尝缩起了脖子;淼淼眯起了小眼睛;莎莎皱起了眉头……香、甜、酸,哇!味道好特别!一起品尝时,大家发出了啧啧的声音……酸爽真过瘾,幼儿吐出石榴籽,伸伸舌头、咂咂小嘴——原来石榴果肉的味道酸酸的。
在探究石榴的味道、品尝石榴的活动中,教师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支持幼儿通过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多感官了解石榴的味道——幼儿对石榴的感知已经从外部特征推向内部深层的探究,其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回望整个探究活动,教师适当放手,鼓励幼儿与石榴有效互动,支持他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小手摸、嘴巴尝,并为幼儿的主动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遵循了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理论思想。幼儿多感官、多通道参与关于石榴的探究活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与石榴相关的知识经验——摘一摘、画一画、尝一尝,石榴的秘密在幼儿的探究中被层层剥开……
石榴是一种常见的秋季水果,幼儿在生活中也常常能接触到,为什么幼儿园石榴树上的石榴小小的、果肉黄黄的?而水果店里卖的石榴却大大的、果肉红红的?关于石榴,幼儿还在探究着,我们及时在班级群里分享了幼儿对石榴探索的相关信息,很快爸爸妈妈们也参与到了石榴课程中,并和幼儿一起上网查阅有关石榴的各种资料。随后幼儿结合生活实践对石榴进行再次比较与探索——原来石榴有观赏性石榴和食用性石榴之分,幼儿园种植的石榴属于观赏性石榴,个头小小、果肉黄黄、颗粒小小、味道极酸、不可多食;而水果店里卖的石榴,个头大、果肉红、颗粒饱满、味甜可口、营养丰富。
接下来,教师鼓励幼儿将两种石榴对比得出的相同和异同点用图片、故事等方式记录下来,形成石榴双气泡思维导图及可视化的学习资料,供幼儿进一步展开讨论。
秉持“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石榴”微课程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某个环节之中,我们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支持并鼓励幼儿对石榴展开了有趣的探究活动。相信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支持他们主动探究,以课程游戏化的视角和思路陪伴幼儿一起去感知、去发现、去学习,让主动探究成为幼儿深度学习的宝贵品质,让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自然绽放,以此来“烹饪”出幼儿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