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杏林
“校园运动会经常出现‘一部分学生在奔跑,另一部分学生在晒太阳的情景,”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校长王海燕以学生们的日常体育活动为例,提到教育教学中忽略部分学生的现象,她表示,“无论是运动会还是日常教学,我们努力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
和义学校坚持“师生和,义利同”理念,以“有规矩、有善意、有意识”为立身之基,着力建构明确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培养尚和、至美、明理、守义的和义少年。
有情有理有成,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
“你想玩游乐园里的哪些项目?”“你觉得买套票划算还是单买门票便宜?”“哪条线路离园区出口最近?”三年级数学教师王欣用几个问题串起了一堂数学课,带领学生们以游乐园为话题,学习并运用估算、演算等数学知识。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踊跃发言:“我应该选套票,因为我想玩的项目加起来超过了套票的价格100元。”“他说的不对,两组数字内有大估也有小估,估算的方式不能正确比较哪条路线更近。”……在热烈的讨论与探究中,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计算的相关知识点也印在了学生心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和义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和义文化投射到课堂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情理课堂文化体系,着力打造“有情、有理、有成”的课堂模式,让师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过程,并实现“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
其中,“有情”是指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双向奔赴”,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也要尊师敬学。“有理”是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既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又奠定人文底蕴。“有成”包括了既定目标与生成目标的达成,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课堂表达等细节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成长。
王海燕还提及“低起点、小步子、多互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即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与接受能力,并基于学生实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要求与目标,带领学生取得切实的进步。同时,与学生多交流,及时获得学习反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勇于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心得;英语课堂上,学生们踊跃报名,扮演着一个个情景剧人物;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与探讨,让课堂更加妙趣横生……
以素质为基,打造多元体育模式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起素质操。下腰、劈叉、平板支撑、肩肘倒立……一个个颇有难度的动作被孩子们有节奏、有韵律地展现出来,体育的灵动与力量呈现在眼前。
“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专门为这个课间操取名为‘素质操,一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三是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寻找快乐,从精神到身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提到素质操的难度,王海燕补充道:“我们的教师对难度进行了评估,认为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所有动作,还能努力让呈现效果达到最好。”
体育课程历来是和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王海燕坚持认为身体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学生们热爱体育运动,更能够精神抖擞、积极向上地应对学习与生活。素質操就是学校着力推出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特色项目。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体操,素质操将体操、课间操、瑜伽等多种运动进行开发组合,增强了对学生柔韧性、平衡力、肢体力量的锻炼,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舒展,形成良好的体姿。为了克服训练的难度,全体体育教师齐心协力,出实招、使实劲,分单项、抓细节,秉承和义学校“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德育理念,带领学生们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素质操的最佳效果。课间、午饭前后,校园里总能看到学生们铺上瑜伽垫,与同学们相互帮助、指点着学习素质操的身影,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学校开展全员篮球活动。依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掌握能力以及篮球技术的难易程度,学校为每个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以保证篮球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低水平段的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对中高水平段的学生,以熟练运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为主。此外,在一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赛、趣味运动会上,人人参加,师生互助,让情谊与精神在比赛中得到巩固与升华。
值得一提的是,和义学校还形成了曲棍球运动特色。初中各年级的球员们在球场上抛洒汗水,为学校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学校也成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运动项目受到学生喜欢,让学生们养成运动习惯,以更健康的状态投入人生的各个阶段。”王海燕说。
建构共享平台,展现每个教师的风采
“每次跟老师们在一起,我都会被他们昂扬的面貌和独特的风采打动,觉得自己都变得更有活力了。”王海燕说。
近年来,和义学校的师资队伍注入了不少年轻力量,为整体的教学环境增添了活力。同时,作为刚刚步入教坛的新人,年轻教师们还存在着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对此,和义学校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对,发挥前者的引领作用,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学状态、掌握教学方法;同时,年轻教师思维灵活,能为老教师开拓思维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双方互补互助,共同进步。
“我们的新教师不会一味地模仿‘师父的教学方式,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特点。”王海燕介绍。在和义学校的课堂上,有善解人意、跟学生们“玩”在一起的“大姐姐”,也有活泼好动、跟学生们做好朋友的“大哥哥”,还有多才多艺、让学生们艳羡不已的“小偶像”……新教师们不拘一格,为学校的教学环境增添了不少亮色。
为了增强每一个教师的归属感,和义学校开设了“蕙心兰质青年班”,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深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第二个家。成员们定期举行活动,可以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把聚会办成思想碰撞的茶话会;也可以把自己擅长或正在学习的技艺向同事们传授和展示,把教师活动办成“课程”,帮助同事们了解新鲜事物、学习新技能。
所以,活动室内经常洋溢着学习的热情。教师们围在一起欣赏同事拍摄的照片,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各个按键的功能,尝试拍摄自己的作品;观赏优秀的绘画作品,了解颜料的使用方法,学习绘画的运笔手法;端坐在茶桌前,学习点茶技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導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主题活动,组织教师共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致青年教师》《不做教书匠》《我的专业成长之道》,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专业性。
实践研学助力,拓宽教育边界
“隔岁香山例一游,平湖横渡木兰舟。波宽鉴远临西望,上下峦光早漾浮。”学生们以清人弘历于昆明湖泛舟时所作诗歌开篇,拉开了“人水和美,明理守义”实践活动汇报的序幕。
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搜集,学生们从各学科的角度解读了“水”的内蕴。历史组介绍了北京城的排水情况;地理组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再生水厂的选址原因;化学组现场演示过滤实验,直观呈现再生水的工艺原理;物理组讨论了河湖水资源对周边环境的调节作用;英语组以情景剧形式再现了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等不良现象,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 在《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的旋律中,汇报活动落下帷幕,对水的认知深刻地留在学生心中。
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义学校着力完善课程体系,从“国家—地方—校本”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发展至“基础—拓展—卓越”新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学校将各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尤其是将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特殊教育行动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列入拓展类或特色探究课程,并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实践、感受成长。“将课程与实践活动紧密融合,既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养,又能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王海燕说。
学校附近有条小河名为“小龙河”,学校以此为主题,针对各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各学科内容,推出一系列实践探索课程。如,语文学科教师带领学生们搜集“水”意象的诗词文章,感悟水的精神文化传承;历史学科教师引领学生们探究小龙河的历史,从而梳理其演变历程;生物学科教师引导学生们了解小龙河附近的生态链,感受身边的生态循环……同时,学校定期组织低年段学生步行至小龙河,既锻炼身体又磨炼意志;带领中年段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近距离观察水的再生过程;高年段学生则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报展示。
“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致很高,我们的活动课程也关注着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王海燕说,“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她还介绍说,参观国家博物馆、黄花水长城等校外实践项目已经成为学生们最为期待的活动了。
王海燕经常用“花落无言”“人淡如菊”来形容学校教师的精神素养,这也是和义学校的内在特质。“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深挖和义文化内涵,并将其进一步融入教育全过程,让全校师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努力奋进。”王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