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也面临着预算资金不充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因此,在新时期下,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通常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支出,而不考虑实际的绩效结果,这种模式容易导致预算资金的浪费和低效使用。而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利用对预算项目进行的绩效评估和监督,可以保证预算资金的高效利用。将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联系起来,能够促使机关单位对预算资金的运用效果进行更多的关注。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预算结构的配置。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对预算项目展开业绩评价和监督,这样才能及时地找到预算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有助于事业单位及时调整预算结构,优化预算资金的配置。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使相关单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需要以及所获经费的运用状况,进而合理地分配经费,改善经费的利用效率。此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改善公共机构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利益和公众的满意度,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衡量其服务质量和绩效成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预算绩效管理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
要完善公共开支的管理体制。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中,机关单位要重视对绩效的评估和对费用的控制,从而提升公共开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对绩效的评估,事业单位能够对项目的执行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公共开支结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掌握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优化公共开支结构,提高公共开支的效益,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强化公共开支监督。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和外部的监督,从而提高了公共开支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其进行的监管。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对其进行的绩效评估,对公共开支进行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加强对公共开支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浪费和滥用资金。
在新时期下,事业单位面临着预算资金紧缺、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显得极为重要,这关系到事业单位发展。目前,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第一,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从既往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一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仅将其视为经费申请和审批的手续,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和理解。第二,预算编制不科学。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成本分析,导致预算数额与实际需求不符,浪费了财政资源。第三,绩效评估指标不合理。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指标过于简单粗暴,未能真正反映公共服务的实际效果,也无法衡量事业单位的实际贡献。第四,绩效评估结果不公开。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结果未能公开透明,缺乏公众监督,导致一些事业单位出现了绩效评估结果不公、造假等现象。第五,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落实。
在新时期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不合理的原因如下:事业单位的宗旨和目标不明确。事业单位的宗旨和目标可能发生了变化,但是其预算绩效目标并没有随之变化,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与事业单位的宗旨和目标不符;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可能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例如对预算项目的评估不够充分、预算数额不够合理等,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不合理;绩效评估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可能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例如评估指标不够合理、评估过程不够客观等,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不合理;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另外,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必然带来很多问题,如财务风险危机、人员积极性差等。
在新时期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确实存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过于简单,只关注业务活动数量和财务管理指标,忽视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这样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考核方式不够科学。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只是对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缺乏对事业单位实际运营情况的深入了解,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水平;考核结果不够公正。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公正性,这样的考核结果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公平竞争和发展。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较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在地方事业单位和中小型部门中更为明显;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业务和管理知识,同时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绩效评估和改进等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积累,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事业单位招聘和培养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难度较大。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小,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和培养方面存在困难,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招聘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成本相对较高;事业缺乏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往往需要面对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会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树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将绩效的目标纳入其中,将预算与绩效目标相匹配。在编制预算时,要对每一项开支进行详细说明,以保证经费的合理、规范。其次,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要注重绩效监控,负责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动态监测与分析,能够及时地察觉到问题与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要加强对绩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预算分配和提高绩效。再次,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中要注重结果导向,以绩效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强调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采用各种考核方式与手段,以保证考核的全面与准确。最后,事业单位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中要注重全过程预算绩效理念的树立,在事业单位的整个运营过程中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要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增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意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开展。
创新绩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入市场化绩效管理理念。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应该引入市场化绩效管理理念,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在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中,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评价制度,要针对各类财政支出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以保证财政支出评价的公正、准确;强化绩效管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要保证绩效管理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就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与激励机制,要构建健全的监管体系,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管与引导,用一种激励的方式,让事业单位能够主动地进行绩效管理,从而提升其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强化绩效考核的信息化,要有健全的信息体系,实现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全面监控和分析,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合理预测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其次,应加强精细化管理,特别是针对各项支出进行评估,提高评估内容的准确性,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最后,应加强审查与监管,执行针对性的制度,防止预算资金被滥用和浪费。在新时期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质量与效益,必须强化财政支出的监管与评估。首先,应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机制。对财政预算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与审查,可以使财政预算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要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评估。最后,要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管,并将评估的成果应用到机关的实际工作中,把评估的成果当作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一个主要基础,真正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闭环管理。
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机关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的宣传及教育,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二是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使得绩效管理能够与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相匹配,从而达成管理目标,严格审核绩效管理内容,防止绩效管理内容缺失;三是加强绩效管理执行和监控。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定期对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保绩效管理的效果;四是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业绩考核方式的改革。重视绩效管理的创新,全面、客观地分析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情况,并将评估的结果作为事业单位未来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参考基础;五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预算绩效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并严格执行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方法和技术,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帮助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加强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项目评审等环节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强化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中的作用。根据评价结果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分配进行调整,对绩效评价优秀的单位给予奖励性预算安排,对绩效评价较差的单位进行预算削减,从而激发事业单位提高预算执行效益的积极性;评价结果公开与社会监督。加大评价结果公开力度,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开评价结果,增强事业单位的责任意识,促使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加强评价结果的使用。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评价结果,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完善激励和惩处体系,对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的单位进行适当的表彰,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不善的单位实施惩戒措施,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
新时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对绩效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这样才能持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