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州大学 彭子恩 张书祥
南阳市卧龙区B 街道G 社区,原为卧龙区Q 乡G 村,是南阳市自2012 年发起的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村改社”的试点村之一,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因此,G 社区兼备城区与乡村的特点,又因其恰好处于城区与农村的结合位置,在当前城乡人口流动的大潮下,受到的影响较大,且其受到的影响也兼具城区与乡村二重性。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着这类处于城乡结合位置的社区(村),选择G 社区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建设案例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
G 社区位于南阳市区西北部,隶属于卧龙区B 街道,下辖9个自然村,11个居民小组,拥有企事业单位45家,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辖区面积1.375平方公里,拥有户籍人口近6000 人,年集体收入250 多万。在近十几年,G社区被卷入了城市化的大潮中。本该是拥有大片耕地、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乡村,随着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选址在此处,大批工厂、店铺拔地而起,耕地面积锐减,农民成了破产农民,只能去往别处打工,成为农民工。这就出现了G社区在人口流动背景下产生的第一个变化——社区人口外流。据笔者采访与咨询G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得知,2017-2022 年,G 社区每年平均外流人口(包括外出务工年末返乡和外流定居人口)约为1100-1200 人,约占户籍人口的18.3%-20%,从数据上看已经快达到重度“空心化”程度,并且其中以20-50岁中青年居多,占外流人员的80%以上。同时,由于G社区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占比很小,在丧失了第一产业的基础——土地与劳动力后,第一产业萎靡不振。余下的居民除了去其他地区工作早出晚归外,就是去往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内工作。
由于劳动密集型工厂分布集中,地理位置特殊,“城乡接合部”G社区自2017年起迎来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这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工厂设置处于G 社区管辖境内;第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也同样是租房人员,租住本地居民房屋,混杂在本地居民区中。为什么本地居民大部分都前往外地务工,而不是去居住地旁边的工厂?可以用一个基本理论来解释,即推拉理论。Bagne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流入地更为优质的生活条件的追求,促成了人口流动的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条件是人口向外流动的推力,一拉一推的两股力量就造成了人口流动[1]。外来人口在2017 年至2020 年增速很快,由于疫情防控,2021-2022年增速减缓,但据笔者(笔者为本地居民)统计,由于G社区租赁房屋成风,每家每户都尽可能多地把空闲房屋租出去,导致目前G社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人数比值达到1∶4,甚至更低。这就产生了另外一种变化——人口涌入。因此,当前在G社区呈现出了两个怪异的特点:本地人口的“空心化”和外来人口的涌入。
G 社区基层党组织架构包括两个层级: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党组织共有10 个,其中党总支部1 个,支部9 个。2020 年之前G 社区只有一个党支部,2020年因实际需要,以9个自然村为基点,设立了9个党支部。G社区户籍人口中共有中共党员339名,但组织关系在G社区的仅为197人,分布在各支部中。G社区党组织平日工作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上级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宣传并执行到位,将党员和群众团结起来,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本村的工作任务;第二,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注重提升党员的党性和素质,严格开展组织生活,监督党员是否切实履行义务,并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农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地人口的外流及外地人口的涌入,使得G 社区辖区内党群关系以及党组织活动受到了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外来人口大大超过本地人口,且鱼龙混杂,实际人数超过了当地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出现了犯罪率上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给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党员管理困难。随着本地人口的外流,G 社区大量外流人口中也有党员,这使得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党员的分布情况。不少党员为了生活离开本地,同G 社区党组织的联系减少甚至中断,社区党组织难以掌握外流党员的信息与情况,难以对其进行管理。据G 社区某主任所言,2022 年上半年,G 社区党组织中外流党员人数达到101 人,占党员总数的51.3%,且几乎都是青壮年党员,留守本社区的党员大多为年龄高于50 岁的老党员。同时,由于社区经济状况较差,资源分配紧缺,用于党组织建设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例如,G 社区下辖9 个自然村,11 个居民小组,仅有3个自然村具备党建红色文化广场,G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这就使得社区开展组织活动缺乏条件,对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难见成效,从而对G社区的党员管理造成了较大困难。
(二)党组织制度落实难度加大。党员的外流以及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不到位,党组织的制度落实难度被进一步加大。青壮年党员难以及时返回社区、留守党员多为年龄较大、思想保守的老党员,这使得党组织的相关制度难以落到实处。第一,党员大量外流使得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实施受到阻碍,留守社区的党员大多难以起到监督与建议社区内相关事务的作用。这会导致社区干部权力集中、缺乏监管、缺少政策咨询对象,失去同群众联系的纽带基础,渐渐脱离群众。第二,党员的组织生活局限于开会、表决、签到等活动,内容单一且流于形式,甚至一些党组织不重视党小组会议和党课,不组织相关活动。
(三)党群关系趋于冷淡。在人口状况发生变化后,G 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党群关系工作也遇到较大阻碍。一方面,本地户籍人口大量外流,其中包括不少党员;另一方面,外地人口大量涌入,这使得基层党组织难以更好地协调党群关系。第一,党组织的工作要紧密联系和团结群众,G 社区原本的群众基础由于本地人口外流而受到损失,使得党组织进行宣传与组织活动时无法征求这部分人的意见,也难以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第二,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多,使得G 社区党组织进行工作时不得不将这群人纳入在内。但是这群人不仅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团结工作难以起到作用,而且作为外来人口其对于本地事务的归属感和关注度也大打折扣。第三,大量青壮年党员外流,使得基层党组织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变得松弛,不利于团结群众。
在疫情防控的需求和社区居民外流严重的背景下,2020 年G 社区党委决定采取措施,以改善和突破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
第一,加强自身党建。做党建工作不能只喊口号,号召留守社区的党员干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而是要走街串巷,去往各居民小组,了解社区各居民小组的实情,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分布在各小组的党员要走访每家每户,了解家中情况,并对外来租房人员进行系统情况的摸查,发挥“钉子精神”,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开展。
第二,健全组织网络。G 社区重心下移,搭建了严密的基层党组织构架,在9 个自然村设立了党支部,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下沉力度。
G 社区采取的措施,有效改善了之前党支部涣散的问题,将分布在各自然村的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充分发挥支部引路和党员带头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党组织治理社区的水平,从实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履行好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G 社区基层党组织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且颇有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留守社区的党员大多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时进行了妥协,使得学习方式较为陈旧老套,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堪忧。
第二,对党员的管理依旧未得到加强。能力较强、学历较高的党员大多外流,使得社区当前实际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同时,对于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号召力不足,党员们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不高,缺乏强制性。对于外流的党员而言,G 社区党组织对于他们参与组织生活未有明确要求,导致其未能及时参与本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阻碍他们为本地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贡献。
第三,党组织对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外流人口回归的作用未发挥到位。当前问题出在人口外流,G 社区理应从根源入手缓解矛盾,通过发展经济来吸引外流人口回归。G 社区当前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而具备较好的发展机会,可以带动本地居民就业致富,但社区党组织并未在此处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员学习。针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和不到位的情况,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及服务水平。树立党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社区党组织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中共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恪守党员职责。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的力度,进一步严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2]。
第二,积极开展党员活动。G 社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号召力不强,党员的积极性不高,要以开展党员活动为载体,改善这一情况。(1)建立党员工作激励机制,对平时党组织工作成效进行比拼,对工作认真、工作效果好的党员进行奖励,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3];(2)可以与周边社区党组织进行联动,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和以强带弱,激发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3)在开展党员活动的同时,在其中增加与时俱进的元素,例如,利用高新电子产品,帮助老党员的学习使用;利用远程视频技术,和外流党员共同参与活动,从而加强对外流党员的管理,加强外流党员与留守党员群体的联系与凝聚力。
第三,吸引外流人口回归,尤其是青壮年党员的回流。G 社区面临的党组织困境,其产生原因之一便是有能力、有文化的青壮年党员外流,因此,首要工作还是吸引外流党员回归,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G社区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旁,有着较强的创业办厂优势,可以有效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区内聚集百余家劳动密集型工厂,务工人员较多,对餐饮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提高有利,在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可有效回流外出党员,并且可以考虑进行专项资金的资助与扶持,鼓励外流有志青年党员包括普通群众的积极回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