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王 熳 张 寒 吴 悦 魏新澳 李灵杰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二孩政策实施后,大孩对二孩的接纳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随机选取新乡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与小学一到三年级适龄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年龄差异、性格性别差异、家长孕前与大孩的沟通情况,学校教育导向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当下大孩对二孩的接纳情况,从家庭教育模式创新,幼儿园混龄教育探索两方面进行策略探寻,以此营造和谐的同胞关系。
2016年国家颁布二胎政策,国家卫健委《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明知,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稳步实施。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二孩及以上孩子占比为57.1%,二孩数量明显高于大孩。据不完全统计,在二孩数量逐渐增加的大背景下,很多二孩家庭中,大孩对二孩的接纳情况不尽相同,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大孩对二孩的接纳程度,并分析影响接纳程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从二胎政策下家庭成员关系类型分析,大孩对二孩接纳度的内涵及其层次分析,二孩在家庭成员中的处境现状,影响大孩和二孩关系的因素分析,和谐的大孩,二孩关系的教育路径选择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
家庭结构一般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等四种类型。因为联合家庭,其他家庭统计样本较少,所以主要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分析二胎政策下家庭成员关系类型。
(1)核心家庭。所谓核心家庭是指已婚男女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从理论上说,它包含了两种最主要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因此,它是最基本的家庭状态。目前核心家庭是中国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也包括父或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同其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由于主干家庭的代际层次增多,因此,家庭关系比核心家庭关系复杂。主干家庭是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家庭结构之一。主干家庭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是隔代家庭。隔代家庭基本上也是两大类:一类是由祖父母或祖父母中的一方与孙子女组成;另一类是由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的一方与外孙子女组成[1]。根据资料显示,家庭类型中,核心家庭占64.3%。核心家庭中,主要是夫妻子女核心家庭,其次是夫妻核心家庭。家庭规模小型化不仅是世界家庭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中国家庭变化的主要趋势。核心家庭成为城乡家庭的主导形式,直系家庭已经退居其次,传统的大家庭即使在农村也不多见[2]。
根据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分析大孩对二孩的接纳情况,并且分析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不同家庭中大孩与二孩的关系。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核心家庭的长子女同胞接纳总体水平为2.3848,主干家庭的长子女同胞接纳总体水平为2.2497,说明不同家庭结构的长子女同胞接纳水平均处于中低度水平。并且在同胞接纳的独立性t检验中的显著性并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其家庭结构并未对其同胞接纳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对接纳度进行多维度的定义,主要从分享行为、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和矛盾冲突这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接纳度。
戴毓茜(2015)提出,同胞接纳是指是指原“独二代”家庭头胎子女对“二胎”手足的到来在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乐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能无条件地接受这样的事实[4]。
耿欢欢(2017)认为接纳指儿童在家庭群体中接纳弟弟妹妹等家庭新成员的过程,反映了儿童在调整自身的认知、情绪等,主动适应家庭增加新成员而带来的各方面变化,是社会能力的体现之一[5]。
陈媛媛(2018)认为同胞接纳的含义为二胎家庭中长子(女)对“二胎”的到来在情感与行为倾向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在情感上对“二胎”的到来感到愉快和欢喜,在行为上没有排斥“二胎”的相关行为表现[6]。
刘强,朱玮依,白鸽(2019)指出接纳度是指大孩对二孩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方面的积极反应程度[7]。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接纳是指在同一家庭中大孩对二孩心理,行为等方面不排斥,理解并且接受的表现。
首先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方面分析大孩对二孩的总体接纳水平,然后按照分享行为,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和矛盾冲突这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接纳度的层次。
通过分析表2我们可以得知,3-6岁长子女同胞接纳的总体均值为2.3409(中值为2)。这说明本次调查中的长子女总体上对同胞呈现一个中低度的接纳水平。从三大维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孩对二孩的接纳认知最高,情感次之,行为倾向最低[3]。
表2 3-6岁长子女同胞接纳总体水平[3]
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教养方式和受父母长辈关注程度两方面对二孩在家庭中的处境现状进行总体分析。
本研究对于教养方式的调查,主要根据鲍姆林德的四维度展开研究,即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分析结果如下。
(1)教养方式现状。经观察和访谈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父母的教养状况良好,父母比较重视对两个子女的教养方式,但对头胎和二胎的教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放任型和专制型在头胎幼儿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溺爱型和民主型在二胎幼儿性别,年龄等变量上均无明显差异
(2)从家庭教养方式中分析二胎处境。调查结果显示,头胎在家庭中以放任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居多,二胎则以溺爱型和民主型为主,这种结果与年龄变量明显呈正相关,由于二胎年龄小,父母会在二胎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消耗掉一定的精力之后,对头胎难免会失去耐心采取放任不管或者强制执行的态度。但这种对二胎偏爱,不利于头胎对二胎的接纳。
根据长子女起居状况进一步观察分析长子女和二胎与家长的亲密度,通过调查大孩和二孩分别受父母长辈关注的程度,分析二孩处境。
表3 长子女同胞接纳的长子女起居差异分析
(1)父母长辈关注程度现状。表中显示,头胎子女的起居状况与接纳度呈正相关,头胎子女由老人带分开住其受父母的关注程度必然较少;住在一起由老人带和住在一起由父母带,其关注程度相对均等。结合观察和访谈结果显示,无论是由老人分开带还是住一起由老人带或者住一起由父母带,父母及长辈对二胎的关注程度都明显高于头胎。
(2)从父母长辈关注程度方面分析二胎处境。数据显示父母长辈的关注程度与年龄变量呈正相关,头胎无论是谁带,由于二胎年龄较小,父母长辈的关注与头胎相比会更偏向于二胎,这在头胎心里会产生介怀,从而影响对二胎的接纳。
对于影响大孩和二孩的关系因素主要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年龄差异、性格性别差异、家长孕前与大孩的沟通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导向情况。
年龄差距的分析主要从大孩与二孩之间的年龄差距对其关系的影响。具体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大孩与二孩年龄差距差异分析
根据分析表4以及访谈内容可以得知,大孩对二孩的接纳程度在年龄差距上的体现由高到低为25-36个月,18-24个月,36个月以上,18个月以下,而在不同维度的同胞接纳度水平均未达到0.05,即得出结论年龄差距对大孩二孩关系影响不大。
性别差异主要指大孩与二孩大孩与二孩是同性别(姊妹关系、兄弟关系)或异性别(姐弟关系、兄妹关系)。
通过分析表5发现,不同性别长子女的同胞接纳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长子女性别的不同并未对其同胞接纳的不同态度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具体分析均值项我们发现,女生的总体接纳总值要低于男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纳二孩,而在行为倾向维度,女生的平均接纳数值要高于男生。说明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容易认同同胞的存在,但女生对待同胞的行为比男生更温和。
表5 大孩与二孩的性别差异分析
主要了解在二胎家庭中家长是否在怀二胎前与大孩进行沟通、沟通的程度如何。具体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大孩与二孩关系影响因素中的孕前沟通情况差异分析
根据表6可得知,从孕前沟通情况量表的接纳度来看,从各个维度对大孩对二孩接纳水平进行比较,父母在孕育二胎之前与大孩的沟通是非常关键的,父母对大孩的情感需求进行倾听,给予大孩足够的安全感在大孩对二孩的关系影响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8]。
通过对部分幼儿园的老师进行访谈调查可得知,在同龄班,混龄班,小学教育中,教师们的教学安排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关于对家中二孩的友好行为的教育课程。所以,学校的教育导向对大孩与二孩的关系影响不大。但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及时了解大孩的情绪,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正确认识到弟弟妹妹的到来带给他们的变化以及积极影响[9]。
本研究在探索和谐的大孩和二孩关系的教育路径选择上,主要从家庭教育模式创新,幼儿园混龄教育探索两方面进行策略探寻,为更多家庭提供解决二孩问题的措施,促进大孩与二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营造和谐融洽的同胞关系。
(1)父亲参与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长。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二孩,父亲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变得很少。因此,对于有了二孩的家庭,即便工作再忙,父亲也要寻找时间多陪伴孩子,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缓解二孩家庭教育人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去游乐场等娱乐场所玩耍,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拉近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促进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父亲对于大孩树立自信心,提高专注力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通过家庭游戏,拉近年龄差异。大孩对二孩的影响有时候比爸爸妈妈更深,因此父母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大孩带着二孩一起玩,爸爸妈妈也可以参与其中,一起玩亲子游戏,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抹杀孩子之间年龄的差异,促进大孩和二孩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大家的感情。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生二孩,祖辈也开始参与到家庭教养当中。相对于父母来说,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更多。另外,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孩子的成长也能进行适当的指导[10]。
(1)开展“大带小”的混龄活动。幼儿园开展“大带小”的混龄活动,打破了年龄的界限,为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交往的机会,也让年长的幼儿在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起到了作为榜样的示范作用,产生自我约束力。这种混龄式的教育,可以使幼儿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而延伸至家庭中,让大孩在家中给予弟弟妹妹帮助,增进与二孩之间的情感和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11]。
(2)争取家长的支持。幼儿园混龄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家长朋友们的支持与密切配合。家长如果对混龄教育存在一定的疑惑,教师应耐心为家长解疑,让家长了解更多混龄教育的发展情况及优势,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12]。另外,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家长半日活动、亲子活动,加深园所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