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 谢 智 许文保 陈良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网络+教育”的具体体现,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格局,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本文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涵要义出发,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劣势,提出了引领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流程,并结合高校体育课程特点,总结了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关键,旨在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提供新的活力。
新时代下,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被提到历史新高度,“互联网+教育”教育模式日益推广并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热点。尤其近两年,全国高校线上课程大规模展开,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基础上,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格局,催生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鉴于此,本研究结合高校体育课程特点,探索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促进“互联网+教育”在高校体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实践。
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从以电脑为代表的固定终端时代发展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时代,使人们获取知识更便捷、更快速,这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并且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观点,为保障疫情期间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越来越迫切地被要求应用到课堂学习之中。
线上教学主要是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以电脑、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网络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更加自由的组织学习。线下教学指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实物理空间进行实践操作,即在教室中组织的教学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师生活动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教学中,把物理时空延伸到网络的虚拟时空,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是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系统资源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让知识具有分享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扩展传统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可以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与监督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得到广大院校的认可,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混合式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集中了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突出了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构建了一种“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其教学效果更加突出。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教师结合学生关注点和兴趣点,可以引用大量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反馈获取对应的知识点。在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后,利用空余时间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知识传授过程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抢答,签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网络平台回放,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在教学评价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依据互联网平台的强大,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最大特点就是记录详细、反馈及时,能够将学生的在线时间、在线时长,何时中断,记录的一清二楚,使平时成绩落到实处。收批作业当天就可以完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未完成名单也显示的清清楚楚,无需统计。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直观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学生更注重于课堂的表现,真正实现了科学化的教学考核评价。
混合式教学使教学过程高效、教学结果高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首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网络质量及设备要求高。线上教学依赖电脑、软件平台、网络。线上教学学生人数越多,对网络要求、服务器要求越高,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了卡顿、延迟、无法连接等多种问题。尽管每位教师每位同学都知道课前要准备,但总有各种状况出现。WIFI网络中断、系统拥挤造成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授课平台、全员静音模式下平台仍有杂音等情况经常影响线上教学的实施;其次,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教师设备操作熟练度要求高。电脑是连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那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是老师必须熟练的工作,这不仅仅对教学软件有要求,同时也需要一些教学硬件的支撑,如手写板、电容笔、麦克风等。如发生因设备操作问题出现的课程事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学习体验。网络教学对老师操作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备和平台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操作的学习难度,产生了不必要的课程负担;最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监管弱化,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线上学习是十分考验学生注意力的,众多自制力不够的学生很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睡着、出神,可重复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听不懂还可以看回放,从而导致学习主动性降低,效率下降。翘课、拖欠作业等现象也会比较普遍,毕竟线下学习过程中也常出现这种问题,更何况无法全面监管的线上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手段开展教学,线上环节不是辅助或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组成部分,是线下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线下环节也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照搬,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深入的教学活动。
课前阶段要重点把握两个环节。首先,教师针对所授内容,要精心选择线上学习资源,提前将其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上,并明确自学环节目标要求、自学测试内容和提交截止时间。其次,学生接收任务,完成课前预习,提交自学测试任务结果后,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提交的课前预习测试任务结果,形成能直观反映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的表格或图表,并依据分析开展针对性的课堂设计。对于学生预习掌握较好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分享交流。对于学生预习掌握较差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注重讲清讲透其中的动作原理,启发引导学生探寻技术背后的真相,拓展学习的深度。
课中阶段可以采用同步、异步或者同步+异步的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但大多数体育课都是线下集中授课。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监督者,赋予学生学习主导权。因为课堂要讲授的主要体育技能、训练方法,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在线进行了学习,课上学生更多的是分组展开探讨与练习,教师无需再过多赘述要领性知识,可以把精力放在学生课前自学难以掌握的重难点内容突破上,巡回纠正学生错误之处。其次,要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注重调整课堂授课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视频,辅助疑难点的答疑解惑,开展随堂调查、分组研讨、交流分享等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动力。最后,注重课堂过程和效果评价。积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注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素材,客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
这一阶段主要是督促学生完成课下训练与总结,将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温故而知新,并进行下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的自学。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高度重视学生的训练打卡情况和阶段性测试。训练打卡和阶段性测试是评价学生日常学习效果的核心手段,也是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课程,教师定期可以组织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进行打分,并将成绩录入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精准掌握每名学生打卡和阶段性测试完成情况及质量。其次,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训练时间。课堂授课时间毕竟有限,教学广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教学进度要照顾大多数同学,存在少部分同学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学生可在课后通过教师发布的线上资源进行技能的再学习,弥社课堂学习的不足。最后,注重课后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构建持续沟通交流的通道,教师可以随时发布课程相关资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可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发布学习心得,进步促进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程学习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体育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已经不是一种新的模式,体育课程具有自身独特性,通常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尤其实践课程强调精讲多练,需要亲身示范讲解一些技术,如果把线上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就会差强人意。但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配套资源和补充,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但具体教学侧重点不同,需要教师科学统筹课程设计。课前,要有目的地安排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课中,教师要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究基础上,灵活采取边讲边练、以练代讲、双边互动等多种方法手段深度教学,遵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后,教师通过终端要及时跟踪测评学生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和强化运动技能学习,继续鼓励学生在平台讨论区、微信群就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等进行互动,每环衔接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线上学习生态。
教师在进行线上线下内容设计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分类采取不同程度的混合方式,实践性内容应采取低程度的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理论性内容可采用线上线下深度混合的方式。内容选择要结合关注到学生特点,侧重知识的融合和应用,注重重难点的理解和强化,不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要做知识的建构者,关注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大厦。
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提高学生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也不是要用线上教学主体取代线下教学,它是两种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终生体育习惯养成。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我们应该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践,探素出一条适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