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骨质疏松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病理因素[1]。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含量越来越低、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尤以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手段,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2]。但术后常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且骨质疏松依然存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中医认为,骨折术后恢复的关键在于行血祛瘀、活血补血。故本研究通过使用补肾活血中药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6 月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收治的8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经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3)年龄≥65 岁且骨折前均可正常行动;(4)可耐受手术并配合完成治疗及随访。排除标准:(1)患有神经功能疾病而导致认知障碍或听力障碍,无法正常沟通;(2)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3)易过敏体质或对中药成分有过敏现象;(4)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完善各种术前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常规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行硬膜外麻醉,在股骨大粗隆上部近端做一长约5 cm的切口,使骨折断端完全暴露并清除周围血块及碎骨等,止血后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完成髓内钉内固定,在透视下确认复位充分后清洗创口后进行缝合。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药方组成:赤芍、菟丝子、泽兰、丹参、桑寄生、补骨脂及川牛膝各15 g,女贞子及当归各10 g,红花6 g。加入400 mL 水,煎煮30 min 后,取出药汁,于早晚服用,持续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2)比较两组随访结果,包括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即可正常行走)、术前和末次随访(术后6 个月)的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情况。使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NRS 总分为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Harris 量表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关节功能越好[4-5]。(3)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 个月内定期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3 个月和末次随访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影像学图像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有连续性骨痂形成[6]。骨折愈合率=愈合例数/总例数×100%。骨折完全复位为优,骨折稍有移位,但小于3 mm,且无移位角形成为良;骨折移位幅度超过3 mm,且伴有角移位或短缩为复位差。复位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常规组男23 例,女19 例;骨折原因:车祸18 例,摔伤24 例;年龄65~79 岁,平均(71.35±3.0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5.04±2.15)d。联合组男22 例,女20 例;骨折原因:车祸19 例,摔伤23 例;年龄67~82 岁,平均(72.06±3.12)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5 d,平均(5.13±2.2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V、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
2.3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术前,两组NRS 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NRS 评分均低于术前,Harris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NRS 评分低于常规组,联合组Harris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完全负重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表2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81±0.97)周,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7±1.21)周。联合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常规组,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 个月,联合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复位优良率均较术后3 个月升高,见表3。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髋部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已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7-9]。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因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促进关节恢复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手段[10-14]。但该术式属于有创操作,可对机体造成二次伤害,导致术后患者下肢血流淤阻,骨折愈合速度减慢,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中医理论中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归属为“骨断伤筋”范畴,中医学认为骨折可损伤经脉,经伤骨断导致机体经脉血瘀阻滞,且中医理论有“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的说法。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可加重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继而造成骨髓失养、气血瘀滞,从而导致肢体肿胀,故治疗的关键在于行血祛瘀、活血补血[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NRS 及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NRS 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更低;Harris 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更高;联合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骨折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文献[16]结果相似,提示补肾活血中药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骨折愈合速度。
补肾活血中药药方中赤芍有养阴、消肿止痛、凉血祛瘀的作用;菟丝子具有补精益肾、养肝明目之功效;泽兰可活血化瘀;川牛膝可通经活络,引血下行;丹参具活血调经,凉血消痛,清心安神之功,诸药合用可奏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消肿止痛之功效[17-18]。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赤芍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川牛膝可有效扩张血管、镇痛;红花具有抗凝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恢复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再生,加速骨折愈合[19]。
PV、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水平异常升高可增加机体的血液黏滞性,易导致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由于骨折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而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稠,进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与张永祥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补肾活血中药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与补肾活血中药药方中各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补肾活血中药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及术后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