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阳春 李文 刘志森 苏意心 蒲荷仙
手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方式,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因其具备微创、精准切除增生组织、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BPH 常用手术方式[1-2]。但是在长期运用中发现,该手术方式所需时间长[3-4]。因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冲洗液易吸收致水中毒,易并发水电解质失衡,手术风险增大,影响预后[5]。TUERP 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且术中电凝系统可实时进行电凝止血[6],术中视野清晰,临床效果可能更好。故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以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住院手术的BPH 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TUERP 对BPH 的影响,予以报道。
1.1 一般资料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本 院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收治 的117 例BPH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7]BPH 的诊断标准;(2)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40 cmH2O,最大尿流 率<10 mL/s;(3)年 龄65~80 岁。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前列腺癌。将患者随机分为B 组和A 组,分别58、59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及学术委员会核准。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1.2 方法 B 组予以TURP 治疗: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置患者于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以20%甘露醇为介质,送入电切镜。在电切镜的指导下确定增生前列腺同膀胱三角区、膀胱壁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切除组织。以精阜为定位点,从前列腺窝5 点至7 点处由浅入深切除腺体,直至镜鞘到达精阜远端,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切除两侧叶并修整尖部。切除完毕后电凝止血并冲洗。结束手术。留置三腔导尿管进行引流。术后持续运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直至冲洗液颜色变得清亮。
A 组予以TUERP 治疗: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置患者于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患者尿道口径决定是否行扩张尿道。置入电切镜鞘26F,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可视下将等离子电切镜沿尿道送入膀胱。寻找前列腺尖部精阜位置,在6 点方向切开前列腺包膜,经尿道黏膜向膀胱切开,取出剜除前列腺组织,进行电凝止血,确认无明显出血后,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200 mL,退镜,轻压膀胱底部见尿道口排尿通畅。留置三腔导尿管进行引流。术后持续运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见导尿管通畅,冲洗液清亮。
A 组和B 组均观察至患者术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住院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膀胱冲洗和住院时间。(2)手术效果:手术前及术后3 d 采用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量表评估前列腺情况,该量表总分为35 分,分越高说明手术效果越差[8];采用尿流率测定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沪械注准20112210114,型号:ZNC961A)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贝登医疗,粤械注准20172231327,型号:DC-N3S)测定残尿量(RUV)。(3)术后并发症:术后3 个月,观察A组和B 组继发性出血、暂时性尿失禁、尿道狭窄、逆行射精、睾丸附睾炎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住院相关指标及手术效果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B 组58 例,年龄67~78 岁,平均(72.32±3.79)岁;病程2~4 年,平均(3.21±0.35)年;体重指 数(BMI)22~26 kg/m2,平 均(23.54±1.04)kg/m2;前列腺体积83~98 mL,平 均(90.46±3.67)mL。A 组59 例,年 龄66~79 岁,平均(72.56±4.21)岁;病程3~5 年,平均(3.68±0.64)年;BMI 22~26 kg/m2,平均(23.58±1.02)kg/m2;前列腺体积82~98 mL,平均(90.34±3.64)mL。A 组和B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A 组手术、住院、膀胱冲洗时间均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术前,两组IPSS 评分、RUV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PSS 评分、RUV 水平均下降,且A 组均低于B 组,两组Qmax 均上升且A 组高于B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与术前组内比较,P<0.05。
2.4 两组术后3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3 个月,A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B 组比较(3.39% vs.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2,P=0.483),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BPH 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且该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据统计60 岁以上的男性中其发病率为50%,80 岁以上的男性中该疾病的发病率可高达80%[9-11]。当前TURP 是临床治疗BPH 的常用手术方式[12],但是在运用该手术方式进行切除时,需通过前列腺部位尿道黏膜向外包膜方向进行切除,沿此方式切除存在解剖层次及视野远端模糊等不足,并且切除过程中由于电切温度较高,易造成周围组织出现焦化结痂,影响手术效果[13-14]。TUERP 是经改良后的TURP,运用激光产生的高温对组织进行汽化或切割,可以直接剥离组织,止血效果好,视野清晰,将其用于该类患者中可能会弥补TURP 的不足之处。
TUERP 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其在电切环中存在两个电极(工作和回路电极),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并且在其介导下与电切环中形成一个控制回路[15-16]。本研究中A 组手术、住院、膀胱冲洗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少于B 组,IPSS 评分及RUV 均低于B 组,Qmax 高 于B 组(P<0.05),说 明TUERP 治疗BPH 患者不仅可改善手术指标,还可提高手术效果。可能的原因是在使用此方式进行手术中,电流通过工作与回路电极产生回路而释放射频能量,通过介质转化为围绕电极形成的高电离颗粒等离子区,能将前列腺组织的有机分子键打断而融为基本分子和低分子而后被破碎气化,可更彻底精准的沿外科包膜分离剜除增生前列腺组织,极大限度地降低增生组织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增加Qmax,减少RUV[17]。同时TUERP 从外科包膜入手,因此切割线更为清晰,手术视野好,对于出血及止血作用明显,对术后的尽快修复及瘢痕增生有积极控制作用[18]。在切割增生组织时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同电切环构成一个控制回路,在切割时可防止电流通过人体,减轻其对前列腺包膜神经所造成的损伤[19],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术后恢复。
本研究中A 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39%)和B 组(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式的使用不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在进行该手术时术者可实现边切割边止血的手术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防止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切割温产生的热穿透,减轻其对括约肌及黏膜的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尿路刺激征等并发症的发生[20-21]。
综上,TUERP 治疗BPH 患者,可改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