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巍峥
(莱州市金仓畜牧兽医站 山东烟台 261400)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我国蛋鸡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近几年,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事件发生,其影响波及各行各业,蛋鸡产业成本升高,养殖效益较低,使养殖户对蛋鸡养殖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小规模鸡场对环境污染和疫情防控缺乏正确的认知。但是随着疫情的结束,蛋鸡存栏量略有上升,市场逐步走向稳定,蛋鸡产业继续优化,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蛋鸡产业机遇和风险共存。养殖户如何科学管理成为蛋鸡产业发展的关键,针对蛋鸡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从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
1)从业人员缺乏积极心态,滋生懒惰心性,忽视管理细节,认为管理与否都不会对养殖产业产生影响:①忽视合理有效消毒。部分管理者和养殖户不懂消毒剂的针对性选择,更不懂如何消毒,仅仅停留在我是用了但是效果不怎么样,这不仅危害蛋鸡的生存,也会引发不少人畜共患病,甚至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科学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细菌、真菌等,从而抑制它们的繁殖,降低它们的数量,也就减少了蛋鸡发病的几率[1];②不懂控制养殖成本。蛋鸡养殖利润较低,成本浪费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饲料槽位如何设计、设置,饲养者对蛋鸡饲料投喂的多少,操作不合理就会造成每只鸡每年浪费不少饲料,从而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平时不懂得如何防鼠、防鸟,不仅会消耗蛋鸡饲料也是蛋鸡出现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给蛋鸡养殖业疾病预防控制带来困难;③管理出现松懈。每天对鸡舍进行巡逻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蛋鸡是否健康,可以及时对病鸡进行干预治疗,预防大病的产生与发展。譬如支原体、传染性鼻炎、绦虫等只要平时细心观察,有计划有规律的巡查,早发现并不困难。
2)缺乏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有好有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偏听偏信,盲目模仿,要学会对症下药。根据鸡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地区自己鸡场的免疫程序,及时有效的接种疫苗,预防疫病的产生,将影响降到最低:①基础免疫流程不合理。很多养殖户针对新城疫只是盲目频繁大量饮水免疫,每个地区环境不同,不少鸡场的鸡由于过度免疫,出现免疫耐受的情况,低抗体浓度水平的鸡持续不断出现,成为新城疫持续传染源。对于大规模鸡场,要根据鸡龄和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免疫;②怕麻烦过多使用联苗。疫苗不是联的越多越好,免疫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联的越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优质足量的抗体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如果时间允许最好使用单苗。
3)存在侥幸心理。厂家的夸大养殖功效,扰乱了养殖户的思想,产生了错误的动机,导致了错误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根据需要综合考虑后再判断,不能被套路,剑走偏锋,总想走捷径,随波逐流:①兽药质量扰乱了养殖户。不少厂家假冒大牌生产,车间也不正规、不合法,导致兽药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时候疾病的诊断到位,但是兽药质量不达标,从而导致疾病无法治愈,长此以往,养殖户不再相信兽药,也不相信兽医的诊断技术,陷入迷茫。养殖户应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大型企业的兽药、并寻求有资质有经验的兽医来指导才能治好病;②贪便宜害了养殖户。兽药厂、饲料厂为了加大自身竞争力,常选择各种促销方式给养殖户让利,用一些小恩小惠诱惑养殖户,低质量的饲料、兽药进入养殖场,使养殖效率降低,达不到良好的养殖效果;③科学养殖是养殖成功的第一要素,学历高技术好的很少养殖,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没技术的农民,他们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如果遇到问题都是寻求外界的帮助,但是很容易碰上不怀好意的假专业人士,忽悠他们买劣质饲料、劣质兽药,所以目前养殖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养殖,才是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
针对以上蛋鸡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主要从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以下几条可行性建议:
1)严格把握好饲料质量:①严禁使用劣质饲料和劣质兽药,饲料一旦发霉要及时处理;②按鸡种的种类进行饲养,保证摄入营养足量合理;③饲料调整与过渡要逐步进行。蛋鸡生产中根据温度变化需要调整饲料的剂量与营养成分,冬天寒冷需要增加能量饲料,夏天炎热,应给予足量的水和蛋白质;产蛋阶段饲养应及时更换饲料,幼苗期和产蛋期所需要的营养含量和成分都不同,但是为了让鸡适应,需要逐步进行饲料的更换。
2)产蛋期加强科学管理:①恒温适宜的温度,对蛋鸡的养殖极为重要。15~25 ℃是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范围,20 ℃时产蛋率最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夏季要降温通风,冬季要防寒保暖,尽可能给蛋鸡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②通风换气对鸡产蛋潜力的挖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风换气可调节鸡舍温湿度,排出污浊的气体,有效降低细菌、病毒滋生,特别是在大规模集约化养鸡场,通风换气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③光照管理是蛋鸡养殖成功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其中,光照强度受光源亮度(光源种类,电压,功率,清洁程度),墙壁光洁度,光源布局、数量,光源距离鸡头部距离等多种影响,甚至同一个鸡舍饲养不同的蛋鸡(白羽与褐羽),光照强度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加灯罩与不加灯罩相比,加灯罩最少能提高25%~30%的亮度。虽是如此,几年下来,光源上加灯罩的,遇到的仅仅是个位数;④生物安全。对进场物资需要进行消毒,以及人员消毒要注意。养殖期间,鸡舍需保持舍内外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水线,防止生物膜的产生及霉菌滋生,减少鸡病的发生;⑤日常降低应激因素,防止惊群。惊群俗称炸群,是生产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应激,主要是防止突然发生的各种声响和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其它动物等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以及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在每次更换饲料时,都要采取逐渐更换的办法。方法是提前5 d 左右,在饲料中逐渐减少原来饲料所占的比例,逐渐添加新饲料的所占比例,5 d 后全部换成新饲料。
3)关注蛋鸡易发疾病,做好疫病预防工作:①在进行蛋鸡养殖的时候,传染病是多种多样的,且发病率通常也居高不下,特别是大肠杆菌病传播力强,短时间之内并无法真正消除治愈。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对蛋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等有全面的掌握及了解,在进行饲养的时候做好观察工作,第一时间察觉病鸡并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的大肠杆菌防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2],展开紧急对症治疗,迅速控制病情;②腹泻疾病是蛋鸡生产阶段经常出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或非传染性疾病的总称,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制约所引发,会对整个蛋鸡养殖业构成严重的危害。饲养管理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认识蛋鸡腹泻疾病发生流行的复杂性,密切掌握基层的生产情况,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情况,及时做好疾病的有效诊断和防范;③禽流感是蛋鸡养殖中的最大危险,容易重组变异,需开产前免疫3 次,产蛋高峰稳定20 d 左右再免疫一次。以后根据抗体检测情况定期免疫。目前应选择H3、H9、H5 和H7 毒株免疫,并且根据流行情况更换最新毒株;④鸡滑液囊支原体目前感染程度主要为母源垂直传播,同时同批次也会发生水平传播。常见发病高峰阶段为:20~35 日龄,多由于垂直传播感染引起发病;55~75 日龄免疫应激或转群强应激感染;90~130 日龄的开产应激感染。预防有疫苗防控,15~20 d 和60~70 d 各免疫1次,同时25~30 日龄、55~60 日龄、80~90 日龄三次药物预防,选择多西环素、泰万菌素、泰妙菌素、硫酸大观霉素林可霉素等;⑤鸡传染性鼻炎。病原为鸡嗜血杆菌,此病感染后最大特点是容易反复,免疫程序应在35~45 d 进行第一次免疫,75~85 d 二次免疫。同时在疫苗加入油乳剂头孢类混合注射,防止混合感染,疫苗必须用鸡传染性鼻炎(A 型+B 型+C 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⑥鸡新城疫。产蛋鸡正常每隔30~45 d 用鸡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 株)或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La Sota 株+H120 株)喷雾免疫一次,同时每间隔3 个月用鸡新城疫灭活苗加强免疫一次,选择重组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 亚型)二联灭活疫苗(A-VII 株+WJ57株)或者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 亚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 株+M41 株+WD 株)。免疫前应对抗体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免疫;⑦鸡腺病毒病。腺病毒中心包积液(安卡拉)、包涵体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既要防止水平传播,又要防止垂直传播。养殖场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该病的感染几率。预防分别于7 日龄与70~90 日龄注射鸡新城疫、禽流感(H9 亚型)、禽腺病毒病(I 群4 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 株+YT 株+QD 株)两次。治疗方案,鸡群先接种抗体,同时配合抗病毒与保肝护肾治疗;⑧鸡绦虫病。蛋鸡开产前60、120日龄左右两次驱虫。开产后每年的5-7 月与9-10 月还要进行2 次驱虫,因为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易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按时驱虫尤为重要,同时要经常清理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还要减少各类中间宿主。
我国蛋鸡产业和消费已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如何使蛋鸡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养殖户自身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积累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严格把握好饲料质量,为蛋鸡提供温湿度适宜的养殖环境,及时消毒,通风,合理免疫,对症下药,只有这样,蛋鸡养殖产业才会绿色可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