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在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卡哈洛畜牧兽医站 四川凉山 616550)
当前鸡传染性鼻炎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患病鸡生长发育迟缓,产蛋率降低,淘汰率增加,进而损害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因此积极做好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鸡传染性鼻炎,属急性、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病鸡会出现明显的打喷嚏、流眼泪、眼睑肿胀、鼻腔鼻窦发炎等症状,严重的会死亡。副鸡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其细小、形态多样,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下能够良好生长。病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一般,在4 ℃环境下仅能生存1~2 周,对高温和常规消毒药均非常敏感,45 ℃温度6 min 可灭活,甲酚皂溶液、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均可快速杀灭副鸡嗜血杆菌。
鸡传染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品种、性别以及年龄段的鸡,相比较而言,14 周龄以上的育成鸡、产蛋鸡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一旦接触病菌发病率高达100%,青年鸡偶有发病。雏鸡对该病有一定抵抗力。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鸡和隐性带菌鸡,其分泌物及排泄物中携带大量的致病菌,健康鸡一旦接触就会经呼吸道感染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后亦可经消化道感染患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冬季、春初等季节发病率最高,夏季一般不发病。该病的潜伏期为1~3 d 左右,病程可持续1~2 周,甚至更长,死亡率在5%~20%之间,经系统治疗后一般可康复。鸡养殖时,若密度过大、鸡舍通风差、刺激气体积聚、免疫失效、气温骤变防寒不及时、忽视消毒,会极大地增加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
育成鸡患病后,初期高烧至43 ℃,3 d 后体温降至正常,呼吸受限,眼睑下出现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散发恶臭味,流鼻涕,精神状态差,食欲下降,有的食欲废绝,鸡冠呈白色,羽毛蓬松,呼吸困难,角膜浑浊,体重减轻,听诊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出现啰音,视力逐渐下降,有的失明,口腔、腭裂出现干酪样物,产蛋鸡卵巢发育异常,导致产蛋时间推迟,育成鸡病程一般在1 周以内,较重的病程达到2 周[1]。
成年鸡患病后,双目紧闭,不愿走动,流浆液性黏性鼻涕,有恶臭味,眼睑水肿,有的颈部也出现水肿,产蛋母鸡产蛋量明显减少,公鸡睾丸萎缩,后期若继发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会出现神经性症状。成年鸡病程一般为1~2 周,死亡率在15%~20%左右,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升高。
解剖病死鸡的尸体,可发现鼻腔、眼睑、气管以及咽喉等多个部位出现明显的病变,鼻腔、鼻窦呈卡他性炎症表现,眼睑水肿,眼球萎缩,鼻腔内积聚大量干酪样坏死物,咽喉和气管黏膜肿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表现,口腔、眼部形成脓性分泌物,和周边黏膜组织粘连在一起。产蛋鸡可发现卵巢萎缩,卵泡发育出现异常,同时有轻度的水肿,有的出现坏死,输卵管内积聚较多的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公鸡睾丸萎缩。消化道内无食物残留,心、肝等部位无明显的病变。
全进全出,指的是同一鸡舍、同一时间内饲养的雏鸡经过饲养达到出栏标准后在同一天出栏,这是切断病原传播的重要举措。鸡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饲养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劳动效率更高。全进全出模式下,要求饲养人员统一鸡舍饲养技术、防疫措施,在第一批鸡出售后下一批鸡尚未进入前,进行为期1~2 周的修整,在这期间要认真做好鸡舍卫生清洁、消毒以及设施设备维修更换等工作,在有效消灭鸡舍残留病原体的同时,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等疫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为接下来的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利的基础。所以养殖场户,尤其是规模化肉鸡专业化,要积极应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发挥该饲养模式的增重快、耗料少、疫病少、死亡率低的优势,保障鸡的健康生长,获取理想的养殖效益。
饲养环境下,鸡舍通风不良,污染气体多,饲养密度大,气候骤变,是诱发鸡传染性鼻炎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养鸡时做好饲养环境管理及优化工作意义重大。饲养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卫生环境管理意识,每日及时清理鸡舍内粪污,用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污残留。要做好鸡舍通风工作,控制好通风时间,夏季保持全天通风,冬季以中午温度较高时通风为宜,排出鸡舍内积聚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减轻对鸡的刺激。要合理调整控制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冬季及时御寒,防止冷风侵入,减轻冷应激。夏季及时避暑,利用排气扇、风扇等设备,降低鸡舍内温度,减轻热应激,避免鸡遭遇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传染性鼻炎等疾病。
目前,鸡传染性鼻炎防治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所以广大养鸡场户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鸡场传染性鼻炎的流行规律、趋势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计划,严格按照程序落实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有效防控。鸡场负责人要从正规渠道、途径购买疫苗,确保疫苗质量。目前,常用的疫苗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鸡传染性鼻炎灭活苗,建议在鸡6 周龄时首免,开产前再复免1 次,每次0.5 mL;其二是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二联灭活苗,建议雏鸡在3 周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25 mL,超过6 周龄的鸡注射0.5 mL。需要注意,注射疫苗前应认真检查疫苗保质期,防止使用过期的疫苗以及破损、有杂质的疫苗。接种疫苗前后1 周,不可服用抗生素,避免影响免疫效果。接种疫苗后若出现重度不良反应,要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救治[2]。
消毒是养鸡不可缺少的工作,定期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降低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所以养殖人员要提高消毒意识,明确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将消毒工作落实到位。鸡对消毒剂较为敏感,若消毒剂选用不当,极易产生强烈刺激,所以在选择消毒剂时,要优选高效、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同时要确保所选用的消毒剂对副鸡嗜血杆菌有效。要结合消毒物品、位置的差异,选择针对性有效性的消毒剂。如:84 消毒液,适用于未进鸡之前消毒;过氧乙酸,适用于鸡舍消毒;氢氧化钠,适用于环境、用具消毒;生石灰,适用于墙壁、粪污消毒;甲醛,适用于空鸡舍蒸熏消毒;聚维酮碘,适用于带鸡消毒。喷施消毒剂时,要控制好浓度,不留死角,有效杀灭环境中潜藏的致病菌,防控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
鸡场负责人要提高监测、检疫意识,及时了解鸡群健康状况,若发现有阳性鸡,要及早诊治。病鸡要单独饲养,远离健康鸡,为病鸡提供清洁饮水、均衡饮食以及干燥卫生安静的环境,便于病情恢复。病鸡治疗前,应进行药敏实验,选择高敏感药物治疗。可联合使用2~3 种磺胺类药物进行防治,同时添加电解多维(0.02%)到饲料中,连续喂10 d。需要注意,如果在冬季,使用药物治疗应在添加抗生素的基础上,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药物,比如说在饲料中混合适量的银翘散,提高治疗效果,实现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有效控制。
此外,在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好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禁止超剂量用药,防止药物残留。用药时应按照高-中-低的程序,提高用药效果。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因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时必须充分拌匀,并添加适量碳酸氢钠等,避免出现中毒的现象。鸡传染性鼻炎极易复发,因此在病鸡经过1 个疗程的规范治疗后,建议间隔3 天再用药1 疗程,可有效降低复发的概率。
部分养殖场户缺乏环保意识,将病死鸡随意丢弃到河流、荒野、湖泊中,不仅会污染环境、水源,而且极易导致传染性鼻炎的传播扩散,因此做好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养殖人员应提高无害化处理意识,明确无害化处理规程及要点。鸡场少量、零星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时,主要以深埋、焚烧为主,同时要做好深埋及焚烧为主的消毒工作。鸡场大批量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时,要集中焚烧然后挖掘深坑填埋并消毒,有条件的可送无害化处理厂焚烧处理,进而杜绝传染性鼻炎等疫病的传播。相关部门要加强检疫、检查力度,并向养殖场户宣传讲解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其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禁止违法贩卖、销售病死鸡,禁止将病死鸡随意丢弃到荒野、河流中,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切断传染性鼻炎等疾病的传播途径,确保养鸡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鼻炎高发背景下,广大养殖场会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密切留意鸡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患病鸡,要及早隔离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养殖场户应结合新时期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和病因,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确保养鸡业稳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