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龙,邱程伟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蓝舌病在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流行情况都比较严重,传染速度比较快,致死率较高,严重降低经济效益和畜牧生产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工作,并结合其流行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以便可以减少蓝舌病对牛羊养殖户的影响,确保养殖效益的提升。
蓝舌病的病原为茨城病病毒(IDV),目前已鉴定出24 种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经调查得知,目前流行的各型病毒之间无交叉保护性,且地区分布不同,各地区的主要流行型也具有其独特性,就我国来看,主要是以1 型和16 型居多,其次还有2、3、4 等血清型的报道,但是数量较少。
蓝舌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因此牛羊等牲畜受到的影响较大,其中1~1.5 岁的牲畜更容易受到感染,成年的牛羊因具备一定的抵抗力而很少发病,一般呈现隐性感染。蓝舌病常在气温高的季节发生,且池塘、河流多的低洼地区也多发。感染蓝舌病的病畜会长期带毒,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广泛传播,一般接触不会传播,往往会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且公畜的精液也会携带大量病毒,在繁殖过程中传播其他母畜[1]。
本病经过3~8 d 的潜伏期以后就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牛。成年公牛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而成年母牛患病后的症状更加的明显,尤其是正处于孕期的母牛,大多数母牛会出现流产或者死胎的症状,对产下的死胎进行观察后可以发现,死胎的全身皮肤会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症状,而且眼球突出、腹腔积水等症状。再就是小牛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1.5 岁内的小牛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41.5 ℃)并持续5~6 d、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废绝、反刍停止、鼻腔黏膜有水肿并出现流涎症状,对病牛的口腔内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口腔黏膜的充血症状比较明显,且有发绀的情况,而且病牛的齿龈、舌黏膜及颊部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溃疡,溃疡部位会出血、肿胀,因此其会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鼻孔也会流出黏脓性的分泌物并结痂,然后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问题。部分病牛的舌头部位也会发生病变,出现舌头麻痹的问题,并且会蔓延到咽喉和食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麻痹。
2)羊。就羊的发病情况来看,绵羊症状表现更严重,山羊相对轻微。就绵羊的临床症状表现来其一般会表现出急性和亚急性经过两种类型,发病后的绵羊最开始的症状表现就是体温升高,且可以升高到40.5~41.5 ℃,在病情的影响下,病羊的精神也会比较萎靡,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的情况,而且会有不同程度的流涎、上唇及面部水肿等问题,其口腔内部的症状表现也与牛的类似,主要是口腔黏膜充血、发绀,且口腔黏膜形成糜烂或溃疡,口腔恶臭,呼吸困难。山羊发病后首先会在头部和嘴唇的位置出现较为明显的水肿,且在鼻腔和嘴唇附近分泌了大量的分泌物,乳房位置的皮肤会出现红斑,且妊娠母羊受到感染都会出现流产、木乃伊胎、产弱仔等现象。
针对蓝舌病的诊断首先可以根据患病动物的日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信息进行初步诊断。一般患病的牛羊出现体温升高(40.5~41.5 ℃)、精神状态变差、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流涎、上唇及面部有水肿、口腔内各组织和器官严重充血和水肿,舌头发绀呈青紫色等症状可以初步判定其患有蓝舌病。据蓝舌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可以发现,其症状表现还与其他一些疾病有着类似之处,比如传染性脓疱、口蹄疫等,这几种疾病虽然症状与蓝舌病类似,但是治疗机制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鉴别诊断容易在治疗上出现问题,影响病畜的健康。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鉴别诊断,避免出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问题。
1)病原学检查。首先需要采集病畜的全血并加入肝素2 IU/mL,再采集其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和精液样本,采集后的样本应放置到低温转运箱中运抵实验室,为了确保检验质量,应该确保样本能够在24 h 内完成检验工作;其次需要将病畜的脾脏、细胞培养物或鸡胚组织制成的切片经过负染后用电镜进行直接观察[2]。
2)血清学试验。应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主要原理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半固体凝胶(琼脂或琼脂糖)中进行沉淀。
3)分子生物学试验。一是RT-PCR 检测技术,主要是将IDV 的RNA 通过逆转录成cDNA 后,然后通过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 片段;二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其在检测中主要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不同来源的DNA 单链与RNA 链结合的病原核酸。
就目前来看,蓝舌病在当前的兽医临床中并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在养殖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该病的防控工作,以便可以降低该病的不利影响。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来保障牛羊的健康,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从而降低蓝舌病的发病概率。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一是要加强环境管理,一方面是养殖场的环境,要求养殖户能够严格按照动物防疫要求进行选址与布局划分,尤其是在布局方面应该合理的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库房、消毒区和隔离区等,以便可以在疫病防治中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牲畜圈舍的管理工作,舍饲动物需要长时间在圈舍中生活、采食,因此养殖户要注意圈舍的环境管理,为牛羊营造一个通风、透光的环境,定期清扫圈舍中的粪便、垃圾等,还可以使用清水冲洗地面、墙壁以及器具,然后做好彻底的消毒,可用4%氢氧化钠溶液或30%草木灰水对羊场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蓝舌病病毒,切断传播途径还,要及时更换新的垫草等;二是要做好饲喂管理,保证饲料的营养水平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因此要严格按照牛羊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并且要定时定量进行饲喂;三是要合理控制好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四是要做好放牧管理,对需要放牧的牛羊群体应避免在低洼和潮湿的地区放牧,邻近疫区的地区应注意放牧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期放牧。
蚊虫叮咬是导致蓝舌病大范围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该病的预防中还应该做好驱虫工作,防止吸血性昆虫叮咬牛羊。一是要注意保持养殖场的卫生,避免粪便、垃圾堆积吸引蚊虫,减少蚊虫的群体数量;二是可以安装防蚊纱、灭蚊灯等驱虫灭虫装置,避免牛羊被蚊虫叮咬。
目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会通过引种来提高养殖水平,同时引种也是导致蓝舌病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求养殖户能够加强引种环节的管控工作。一是要做好引种地区的调研工作,避免从疫区进行引种,引种之前要查看其免疫接种记录和疾病治疗记录等,以确保引进健康牛羊;二是要做好隔离饲养工作,引进后的牛羊群需要隔离饲养30 d 左右,期间做好检疫工作,确认健康以后再混入原有的牛羊群体中[3]。
一旦发现牛群或羊群中出现蓝舌病,应第一时间上报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并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将感染蓝舌病病毒的动物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消毒工作。
目前蓝舌病在兽医临床中还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在治疗环节中主要就是结合病畜的症状表现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治疗中尽可能提高病猪的机体抵抗力,以此起到杀灭体内病毒的作用。在治疗中可以发现,口腔对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因口腔病灶导致的疼痛使病羊无法采食和饮水,使得治疗难度较大,而且无法采食会导致病畜机体变得消瘦,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因此可以用温的0.1%高锰酸钾水对疮口进行清洗消毒,之后涂抹醋酸氟轻松乳膏或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以起到对抗炎症的效果,以便让病畜恢复采食。
综上所述,牛羊蓝舌病对牛羊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在日常养殖中还需要养殖户要提高重视,主动了解蓝舌病的流行特点,并本着“防大于治”的原则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引种检疫等多种措施来切断蓝舌病的传播途径并降低其发病概率,从而保障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对保障我国基层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