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

2023-02-13 21:11周国伟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种猪圈舍猪群

周国伟

(阜宁县农业农村局东沟畜牧兽医站 江苏盐城 224426)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疫病防控工作加重、生猪调运工作日趋频繁以及免疫接种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均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高发创造了条件,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仍是影响我国生猪健康的最严重的疫病之一。我国于1996 年首次暴发并逐渐流行,2006 年养猪场相继暴发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其可导致成年猪发热、呼吸困难和大量急性死亡[1],随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断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使临床上诊断并防控该病具有巨大的难度。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养殖经济效益的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饲养环境卫生较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高发于高热高湿且消毒不达标的条件下,当生猪饲养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养殖场未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温通风处理,导致猪舍通风不佳,空气流通不畅,同时未按照制定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工作,极易滋生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此环境下,猪群极易发生呼吸不畅、躁动不安等热应激反应,导致其免疫力下降,诱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2 饲养管理方式不当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些不当养殖方式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未根据生猪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饲料营养搭配,或使用劣质低蛋白、营养成分搭配不全的饲料,导致猪群营养不达标,或者饲喂质量不合格的发霉变质饲料,直接损害猪群健康。引种运输过程中管理措施不当,也可导致种猪发生应激反应,引发猪群的交叉感染,或者在此过程中未按照正常安全流程操作从而引进带病种猪,导致该病的暴发流行。

1.3 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未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或者未遵循科学的免疫接种流程,导致免疫接种不规范。同时,若疫苗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未认识到猪体自身因素与免疫效果的关系,也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2 流行特点

本病对各年龄阶段和品种的猪均易感,繁殖母猪和仔猪发病症状最为严重,疫病暴发后由于圈舍饲养、调运频繁或饲养密度较大均导致其传播极为迅速,病毒主要经鼻腔、肌肉、口腔、子宫和阴道、精液、共用注射器针头等途径传播,其中经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病毒也可通过患病母猪的胎盘屏障传染给胎儿,导致死胎或带毒,飞禽、昆虫及节肢动物或者空气均可作为病毒传播的媒介。持续感染为本病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病毒可在患病猪只体内长时间持续复制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且引起猪体免疫抑制,进而继发其他病原感染。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达90%以上,亚临床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病毒感染状态决定猪群是否发病,较差的卫生条件和不当的饲养管理方式可明显加重该病的流行。

3 临床症状

不同毒株感染猪群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母猪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流鼻涕、高热、眼结膜炎、时有呕吐,个别猪只呼吸急促并拉稀,部分病猪久卧不起且身体某些部位出现蓝紫色发绀症状,常见于尾根、耳尖、腹沟、乳头、外阴或四肢末端,或表现出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同时排出具有恶臭味的深黄色尿液,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畸形胎、流产后不规则发情、胎衣滞留、无乳、受精率降低、子宫炎等各种生殖障碍问题。仔猪感染发病后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部分仔猪耳部发紫、躯体发绀、腹泻。育肥猪发病初期除表现出上述类似症状外,鼻腔偶尔有白色泡沫流出、便秘、粪便多带有肠黏膜、严重咳喘症状且呈腹式呼吸,呼吸困难,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眼睑和眼结膜水肿、头部水肿。公猪感染发病后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

4 诊断方法

高热和耳朵皮肤发红发紫、妊娠母猪生殖障碍是检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重要临床指标,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应依靠于实验室诊断,应采集病猪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或提取病毒基因组通过RT-PCR 进行扩增鉴定。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猪群加强饲养管理水平。第一,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及时清除猪舍排泄物,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及饮用水源的清洁卫生。在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改变时,应该做好圈舍的通风干燥或防寒保暖工作,可适当增添一些温度和湿度调节设备,维持适宜猪群生长发育的温度和湿度,且防止舍内热空气发生水凝现象,长时间稳定圈舍的正常通风,每个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应保持合理以防止产生热应激行为。第二,根据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其营养摄入充分,禁止饲喂质量不合格饲料。第三,建立严格的引种制度,种猪频繁调运是引起猪群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当坚持自繁自养,稳定种猪来源,不应轻易引种,若必须采取引种措施,应对引种地疫情流行发生情况进行了解,严格筛选引种地,坚决不从疫区引入种猪,引进种猪是否按要求接种疫苗,对其进行血清学检测,确定其为健康阴性种猪方可引进,在引入后必须建立合适的隔离区进行监测饲养,监测时间4~5 周,此过程经检测认证健康猪只才可进行混群饲养。

5.2 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

生猪养殖场应根据场区自身情况,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可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消毒工作包括养殖场内整体环境消毒、生猪圈舍环境消毒、养殖场周边消毒、车辆和人员消毒、饮水消毒等多个方面,该病毒对酸碱类消毒剂以及高温较为敏感[2]。针对养殖场内和周边环境,可选择生石灰、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交替使用,人流、物流和粪污流道路应仔细进行消毒;针对生猪圈舍环境,可选择圈舍消毒或整体带猪消毒,消毒剂均应选择安全性高、刺激性小的广谱类,可选择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一次消毒清洗,待猪舍干燥后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稀碘溶液等进行圈舍熏蒸消毒,空舍消毒可选择甲醛、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进行熏蒸消毒,进行带猪消毒时可选择碘制剂或过硫酸氢钾溶液,使用喷雾消杀装置,将圈舍内各个角落进行喷洒;针对车辆、物资和人员,可使用过硫酸氢钾溶液、过氧乙酸溶液等进行喷雾,运输车辆进出时必须经过消毒池,进出人员必须进入消毒间、坚持有效洗浴更衣、隔离、衣物鞋子等养殖穿戴物品的消毒处理;针对养殖生猪饮用水源,可选择缓冲性有机酸化剂对水进行定期酸化。在疫情高发季节,每周可进行2~3 次基础性消毒工作,每2 周进行1 次全场范围性消毒,根据消毒模式选择不同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对于发病猪舍采取更为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只,减少病毒传播流行。

5.3 加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于仔猪建议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可在2~3 周龄进行接种,间隔一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灭活疫苗猪群应保证其为健康阴性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保留一定毒力,可保护病猪不出现临床感染症状,预防效果一般优于灭活疫苗,但其存在毒力返强风险,因此多用于受污染猪场,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2 个月进行基础免疫,1 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公猪不能进行接种。同一圈舍内所有猪群应同时接种弱毒疫苗,且在接种后进行定期观察,猪群稳定的情况下不要频繁接种,母猪首次免疫弱毒疫苗后可采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以此诱导产生更多中和抗体,提高免疫效果,由于该病毒变异速度较快,因此应定期监控本病,慎重选用疫苗,在疫病暴发后,可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措施,降低养殖损失。

5.4 后备猪感染驯化

针对疫情不稳定猪场,可对其补充的后备母猪进行病毒感染驯化适应,使用同一猪场感染病猪的组织或血清等,在隔离圈舍中感染阴性后备母猪,然后待其自然康复[3],本方法有散毒风险,应谨慎使用。

5.5 及时进行药物干扰

在发现疑似病猪时,第一时间对发病猪进行紧急隔离,实行封闭式隔离饲养,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对症治疗或淘汰,可选择荆芥、防风、板蓝根、黄芩、黄连、甘草、薄荷、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川芎和滑石,并联合替米考星预混剂进行使用[4],同时必须加强消毒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6 结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并没有强烈有效的策略,应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猪群规模、饲养管理水平和病毒感染状况采取不同的根除方法,尽可能地消除病猪和带毒猪,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并落实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种猪圈舍猪群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