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的特征与防控研究

2023-02-13 21:11王晓忠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痢水肿病肌注

王晓忠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农畜产品安全保障中心 陕西榆林 719399)

猪大肠杆菌病,其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上该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仔猪水肿病三类,三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危害性,若治疗不及时极易死亡,是危害当前养猪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防控猪大肠杆菌病成为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仔猪黄痢特征及防控

1.1 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相比较而言,夏季和冬季发病率更高,尤其是新建的规模化猪场,发病更重。该病可感染任何品种、性别的猪,3 日龄内的仔猪是高发群体,特别是头胎母猪所产下的仔猪发病率最高,随着胎次增加发病率降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其分泌物、排泄物携带大量的病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水槽、料槽,健康仔猪接触后就会感染发病。

1.2 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的潜伏期较短,在1~3 d 左右,潜伏期过后逐渐开始发病,最初是少量仔猪发病,然后传播至全部仔猪。患病仔猪突然排水样状黄色的粪便,有的呈灰黄色,粪便中夹杂着一些气泡,散发出腥臭味,剧烈腹泻导致病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肛门呈赤色,口渴,逐渐脱水,极度消瘦,后期昏迷致死。

1.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的尸体,可发现脱水严重,全身皮肤苍白干燥,皱缩,口腔黏膜呈苍白色,肠道膨胀,积聚大量的黄色液体,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黏膜发炎,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最为突出。

1.4 治疗方法

西医疗法:恩诺沙星,按照15 mg/kg 剂量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3~5 d;庆大霉素,按照5 000 IU 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3~5 d;乙酰甲喹,按照10 mg/kg·bw 剂量内服,早晚各1 次,连用3~5 d;长效土霉素,按照0.2 mL/kg·bw 剂量肌注,1 次/d,连用3~5 d。

中医疗法:“白龙散”,其组方为:黄连10 g,诃子、乌梅各15 g,龙胆草、茯苓、白术各20 g,黄芪、白头翁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1 500 mL 文火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该方共计供10 头5~6 kg患病仔猪1 次服用,1 次/d,连用2~3 d,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1]。

1.5 预防措施

仔猪黄痢预防时,要提高消毒意识,母猪生产前,要对产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水,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定期用漂白粉、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墙壁、道路、水稻、料槽、地面等消毒,减少病菌残留;哺乳之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头消毒,避免病从口入;仔猪出生后,可饮用少量0.1%高锰酸钾水;提高免疫接种意识,在妊娠母猪产前30 d、15 d 时分别注射1 次仔猪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8 型、k99 型)等,仔猪哺乳后获得抗体,进而降低黄痢的发病率。

2 仔猪白痢特征及防控

2.1 流行特点

仔猪白痢多发于冬季和春季,此时气温低,温差大,发病率高。10~30 日龄的仔猪是该病的高发群体,1 月龄以上的猪一般不会发病,即使发病致死率也较低。仔猪出生后,所饲养管理不到位,猪舍卫生条件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防寒保暖不及时,母源抗体不足,肠道菌群失调,遭遇应激,均会极大地增加仔猪白痢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最初是1 头仔猪先发病,然后同群剩余仔猪陆续发病。

2.2 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体温变化不大,腹泻严重,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粥样、糊样状,散发腥臭味。病猪食欲差,严重的食欲废绝,不吃奶,怕冷,吐奶,皮毛黯淡无光,形体消瘦,拱背,后期脱水,严重的死亡,症状较轻的可自愈,但是该病易反复发作,极易导致形成僵尸猪。

2.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的尸体,可发现形体消瘦,皮肤呈苍白色,脱水严重,胃部积聚大量凝乳块,肠道内充满气体,同时积聚一些乳白色的糊状内容物,肠黏膜潮红,同时伴有充血现象,小肠壁透明,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水肿。

2.4 治疗方法

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仔猪白痢,主要以抗菌、止泻、助消化、补液等为主。抗菌时,可口服乙酰甲喹,按照10 mg/kg·bw 剂量使用,早晚各1 次,连用2~3 d;或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按照10 mg/kg·bw 剂量使用,早晚各1 次,连用2~3 d;或肌注乙酰甲喹,每头猪每次肌注1 mL,1 次/d,连用2~3 d。助消化时,可服用胃蛋白酶。补液时,可口服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钠3.5 g+葡萄糖水1 L[2]。

中医疗法:中兽医治疗仔猪白痢,主要以消炎杀菌、利湿、收敛止泻为主,可用当归5 g,瓜蒌、甘草、木通、木香各10 g,黄柏、秦皮、黄连各20 g,白头翁、白芍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拌入母猪饲料中,按照1 g/kg·bw 的剂量使用,1 次/d,连用3~5 d。仔猪通过哺乳的方式,产生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

2.5 预防措施

仔猪白痢预防时,要做好初生仔猪补铁、补硒工作,建议在仔猪出生后2 d 肌注5%葡萄糖酐铁2 mL,第3 天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 1 mL;母猪产前可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3 mL,同时饲喂贫血药,可降低仔猪白痢的发病率;加强妊娠期母猪管理,保持营养均衡,禁止喂食霉变饲料,确保泌乳质量,提高仔猪的抵抗力;母猪分娩前30 d,可肌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多价菌苗,帮助仔猪通过哺乳等方式获得保护;重视药物预防工作,初生仔猪可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2 mL,或内服乳酸菌、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可预防白痢的发生;做好母猪及仔猪舍的卫生清洁及防寒保暖工作,为仔猪营造健康舒适卫生的环境,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3 仔猪水肿病特征及防控

3.1 流行特点

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气候变化大和降雨多的春季和秋季最为常见。断奶仔猪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一般在断奶后1~2 周突然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超过90%。近几年,也有40~50 kg 的猪发生水肿病的病例出现,特别是一些饮食量大、体质壮的肥胖猪发病率、致死率更高。仔猪饲养时,若饲料单一,VE、VB、硒等营养元素补充不足时,会进一步增加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

3.2 临床症状

患水肿病的仔猪,会出现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如:盲目转圈,漫无目的的行走,发出嘶哑的叫声,口吐白沫,倒地抽搐,四肢划水,后躯麻痹,倒地不起,逐渐昏迷。同时,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但很快降至正常温度。眼睑及颈部水肿,一般持续水肿24~48 h。此外,病猪初期会腹泻,后期便秘,精神状态差,食欲下降。

3.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多个组织有明显的水肿现象,以胃壁黏膜最为突出,水肿部位位于胃肌肉和胃黏膜之间,切开水肿部位后流出大量带有血液的胶冻状渗出液,颜色为茶色。各个水肿部位厚度不均匀,有的薄,有的厚至3 cm。大肠肠系膜及结肠肠系膜水肿症状突出。检查大肠壁、全身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组织也会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心包、腹腔以及胸腔等多个部位出现大量积液,胃底部、小肠黏膜以及淋巴结轻度充血[3]。

3.4 治疗方法

西医疗法:西兽医治疗仔猪水肿病时,需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抗菌消炎协同进行,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如下:恩诺沙星,按照5 mg/kg·bw 剂量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2~3 d,同时深部肌注0.1%亚硒酸钠注射液3 mL;此外,静脉注射10%氯化钙5 mL+4%乌洛托品5 mL,早晚各1 次,连用3~5 d。

中医疗法:中兽医认为仔猪水肿病主要是因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发的,因此治疗时要以健脾和胃、行气消胀为主要原则,可用“二苓平胃散”治疗,其成分为:生甘草15 g,泽泻、茯苓、猪苓、陈皮、木香、厚朴、焦苍术各30 g,炙黄芪45 g,田基黄5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 L 文火煎熬成药液拌入饲料中让病猪自由采食,该方可供10 头8~10 kg 的仔猪1 次服用,1 次/d,连用3 d[4]。

3.5 预防措施

仔猪水肿病预防时,要提高猪舍环境卫生管理意识,加强猪舍通风,排出有害气体,清理猪舍内的粪污,保持猪舍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轮换使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槽具、道路等进行全面消毒,杀灭病菌;落实免疫工作,在仔猪2~3 周龄时及时肌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苗2 mL,可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合理控制断奶时间,采用适宜的断奶方法,切记不可突然断奶,避免产生应激反应;断奶后要加强营养补充,用维生素、矿物质、硫酸粘菌素等拌料,或用黄芪多糖饮水,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保持肠道健康,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大肠杆菌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该病的巨大危害性,进而提高防控意识,结合该病的病因及流行特点,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针对患病猪,要结合病情病症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为养猪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猜你喜欢
黄痢水肿病肌注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