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2023-02-12 13:05
养殖与饲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氏囊鸡场病鸡

张 友

江苏省兴化市永丰镇兽医站,江苏兴化 22574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作为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 可严重损伤法氏囊组织内未成熟的B 淋巴细胞,从而引起免疫抑制,鸡只极易继发大肠杆菌、新城疫(ND)等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并且能够降低鸡机体对其他疫苗体液免疫应答能力,导致免疫失败[1]。IBD 传播迅速、病程短,具有高致死率,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1)IBDV 是一种双链RNA 病毒,其血清型有IBDV 血清I 型、IBDV 血清Ⅱ型(对鸡无致病性),IBDV 血清I 型根据抗原特性和致病性不同可分为经典毒株、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1],3 种类型的毒株目前均在国内流行,以vvIBDV 流行为主,但从2019 年国内蛋(肉)鸡群中陆续发现IBDV 新型变异株(nv-IBDV),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或存在,且nv-IBDV 流行比例呈逐渐上升态势,特别是2021 年以后,nv-IBDV 流行比例占90%左右[2]。

2)IBDV 无囊膜,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在鸡舍及周边环境中长期存活。IBD 的传染源主要是发病鸡、带毒鸡以及被IBDV 污染的鸡舍等,健康鸡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被IBDV 污染的粪便、垫料、饲料、饮水、用具以及人员和车辆等间接传播[3]。

3)IBD 主要侵害雏鸡(3~12 周龄)和青年鸡。与蛋鸡相比,肉鸡的发病率较高,以2~4 周龄肉鸡最易感染。IBD 常呈地方性流行,且无显著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

2 临床症状

IBD 的潜伏期为2~3 d。鸡场初发IBD 疫情时,通常雏鸡群大批突然发病,病鸡自啄肛门,腹泻,排灰白色水样稀粪,污染泄殖腔周围的羽毛。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精神沉郁,缩颈闭目,羽毛蓬乱,双翅下垂,体温升高,喜扎堆,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发病后期,病鸡颈部或全身震颤,步态不稳,重症病例趴卧不起,机体明显脱水且极度虚弱,最终衰竭而亡。耐过雏鸡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消瘦,从而影响雏鸡育成。此外,鸡群感染nv-IBDV 后通常不表现显著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兽医人员在临床诊断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2]。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解剖可见法氏囊充血肿胀明显,其内渗出物呈干酪样或胶冻样;随病程的延长,病鸡的法氏囊萎缩变小,重症病例的法氏囊出血严重,呈紫葡萄状[4];胸肌和腿肌有斑块状或条纹状出血;肝脏、肾脏肿大,表面分别可见灰白色的散在坏死点和花斑样条纹;肾脏有尿酸盐沉积[4]。

4 诊 断

4.1 实验室诊断

根据鸡群发病日龄、免疫程序以及IBD 流行特点、临诊表现和剖检病变能够做出初诊,确诊IBD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鉴定、RT-PCR、ELISA 检测和琼脂扩散试验等。需注意,雏鸡群感染IBDV 后,其免疫系统会受到损伤,致使雏鸡免疫力骤然下降,发病雏鸡往往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造成混合感染,因此在确诊IBD 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4.2 鉴别诊断

感染IBDV 的患病鸡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ND)、鸡安卡拉病(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相似,易发生混淆。

1)各发育阶段鸡只均可感染ND,近些年主要为非典型病例发病,损害鸡的免疫系统、呼吸道和肠道,ND 病例大多伴有呼吸和神经症状,其法氏囊未见黄色胶胨样水肿;IB 以感染雏鸡为主,导致患病鸡呼吸道和肾脏斑驳样病变。

2)鸡安卡拉病的主要病变是心包积液、肝脏发黄和坏死,通常不会出现法氏囊肿大出血或萎缩病变;CIA 主要导致病鸡贫血,解剖可见胸腺萎缩甚至退化,骨髓黄染,法氏囊萎缩不显著。CIA 发病鸡群通常具有种源指向性[5],且CIA 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

5 综合防控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防治IBD,养鸡场(户)需从强化鸡场生物安全防护、雏鸡群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IBD 疫苗以及药物(中草药)防控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雏鸡感染率,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

5.1 做好鸡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1)鸡场要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度,严禁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避免因料量控制或疫苗免疫等方面的差异引发疫病,同时严格执行空栏制度,通常鸡舍空栏不少于2 周,并在空栏间隔期间全面清洗和消毒鸡舍,可采用甲醛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

2)做好鸡场日常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鸡粪、更换垫料,加强入场车辆和人员消毒,并使用过氧乙酸带鸡消毒,使用0.5%碱性消毒剂、0.1%新洁尔灭对鸡舍环境、用具进行消毒。消毒频率应适度,日常情况下7~10 d 进行1 次消毒,鸡场暴发疫病时要坚持消毒1~2 次/d,消毒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3)严格引种检疫,养鸡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必要时引种则应从免疫接种过IBD 疫苗的非疫区种鸡场引进雏鸡。引种后进入养鸡场要隔离观察至少20 d,并且进行严格检疫,确保引进雏鸡健康后才能合群。此外,养殖场(户)在养鸡生产中应做到专一化,严禁在养鸡片区同时饲养水禽等其他动物,确需饲养多品种也应分片区养殖,避免疾病的相互传播。

5.2 加强雏鸡群的饲养管理

强化雏鸡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保持鸡群密度适宜,严格把控鸡舍温度、湿度,特别是在易感日龄、扩群或疫苗免疫时,更要加强鸡舍内部温度管理,可将鸡舍目标温度提高1 ℃,防止温差过大导致应激反应,进而诱发疾病。同时,保持鸡舍通风良好,鸡群饮水、饲料安全卫生,消除各种应激条件,使机体产生最佳免疫力;此外,在鸡群日常饲养过程中应注重灭蚊蝇、灭鼠,并增设防鸟网,严防中间媒介物与鸡群直接接触导致疾病发生。

5.3 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IBD 流行情况,结合鸡群实际抗体效价,制定合理规范的免疫程序,并且定期进行抗体监测,依据抗体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1)为预防雏鸡早期隐性感染IBD,种鸡群可于18~20 周龄时接种IBD 油佐剂灭活疫苗,40~42 周龄时加强免疫1 次,以母源抗体形式传递给下一代,提供早期保护。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在14~21日龄时首免IBD 弱毒疫苗,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间隔2~3 周后再肌注IBD 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加强免疫1 次。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在7~10日龄时免疫IBD 低毒力株弱毒疫苗,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点眼或滴鼻,2~3 周后再肌注该疫苗加强免疫1 次。针对IBD 高发地区,建议在雏鸡7~10 日龄时首免IBD 组织灭活苗,间隔2~3 周后进行二免。同时,根据本场免疫监测计划,对鸡群IBD 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评估免疫效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免疫。

2)目前,养鸡场除选择IBD 活苗(低毒力、中等毒力疫苗)和灭活苗(ND、IB、H9 亚型禽流感、IBD 四联灭活疫苗)以外,还可选用基因工程疫苗,其主要是以马立克氏病(MD)疫苗株毒为载体,表达IBDV-VP2基因的活载体疫苗。鸡群1 日龄免疫基因工程疫苗不仅可以预防MD,而且能够较好地防控IBD[6]。此外,IBDV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且易变异,其新型变异毒株陆续被发现,传统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对于IBDV 新型变异株(nv-IBDV)已不能发挥良好的保护效果,这给国内IBD 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为有效防控发病鸡场nv-IBDV,亟需快速、高效研发新型疫苗[2]。

5.4 及时治疗发病雏鸡群

1)鸡群一旦感染IBD 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一是隔离发病鸡群和可疑病例,避免大范围感染;二是对病死鸡、垫料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严格消毒,选用0.2%~0.3%过氧乙酸带鸡消毒,选用酚类消毒剂或碱性消毒剂对鸡舍、环境消毒。

2)针对早期感染IBD 的鸡群,可使用IBD 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予以治疗,发病雏鸡肌内或皮下注射0.5~1.0 mL/羽,大鸡加倍剂量注射。同时,可选用中草药对发病雏鸡进行辅助治疗,方剂(150~350 羽发病鸡1 d 的用量):板蓝根100 g、大青叶100 g、蒲公英100 g、金银花50 g、黄柏50 g、黄芩50 g、生石膏25 g、藿香25 g、甘草50 g,诸药混合水煎2 次,共取药汁2~4 L,给发病雏鸡群一次饮用,1次/d,连用3~4 d。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驱邪扶正之功效,治疗IBD 效果显著。

3)为控制继发感染,增强鸡群整体抗应激能力,可对发病鸡群应用10%阿莫西林粉等抗生素兑水,并在鸡群饮水中补充黄芪多糖、电解质多维以及复方口服补液盐,能够有效促进病鸡康复,最大限度减少鸡场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法氏囊鸡场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规模鸡场暴发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