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苗苗
(湖北开放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据统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0%,庞大的困难学生群体面临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困境,而高校贫困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久治安。2015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营造公平竞争创业环境,使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创新创业增加收入。高职院校贫困生作为特殊学生群体,通过创新创业可有效发挥其专业优势,解决职业发展问题。信息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的杠杆,而如何撬动,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信息的作用。本文考查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素养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内在作用机制,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终根据研究结论从信息素养方面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信息素养最初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提出,在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时代信息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学者已围绕信息素养开展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工作,韩雪平从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方式上指出应从学校、课堂、平台方面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指引[1];崔惠斌认为信息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除了信息意识,其他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2];白雪立足5G 时代背景研究指出应基于信息素养对学生职业获得的显著正向影响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获得问题[3]。遗憾的是,很少有学者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信息素养,及对其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实施,部分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余锋刚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观念和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心理调节、提升素养、优化环境等策略[4];根据孙菲的观点,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从资助育人、社会视角、个人优势和平台搭建等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5];卢蓉从高校贫困生创业心理出发指出学校应进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引导,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6];但现有研究大多是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外在影响的研究,鲜少有针对学生个人内隐化的研究。
基于上述回顾,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素养、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概念模型,探讨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直接作用,并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环境属性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效应。研究结果为高职院校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实践指导,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宽职业发展渠道提供了指导方向。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术型人才的院校,要想在创新创业环境下实现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提质和就业渠道的拓展,学校需加强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据此本文构建概念模型,并提出以下假设:H1: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学生个人信息素养间具有正向相关性;H2: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素养对创新创业能力有正向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量表为自编量表,信息素养分为四个模块15 个题项,创新创业能力分为四个模块15 个题项。在正式发布问卷前,笔者面向35 位同学发布测试问卷,通过测试调整问卷项,以达到测量学要求的信效度标准。
以武汉市四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量表,最终回收510 份问卷,筛选出有效问卷392 份,有效率76.86%。被调查者情况如下:男生为240 人,占61.22%,女生为152 人,占38.7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143 人,占36.48%;高职一年级占47.45%,高职二年级占29.85%,高职三年级占22.7%。笔者运用SPASSAU 工具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本问卷信度为0.934,效度为0.94,符合要求,适合进行下一步研究。
对调查对象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知识与信息道德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分析显示:“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题项“当您遇到职业发展相关问题时,您会主动寻求相关信息”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04,并且呈现出0.01 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当您遇到职业发展相关问题时,您会主动寻求相关信息”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信息意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题项“当您需要某一资料时,您清楚去哪里获取”“您能够把搜集到的信息变为自己的信息后再用,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115 与0.135,并且呈现出0.05水平与0.01 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两个题项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信息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信息知识相关的三个题项相关系数值均接近于0,且p值大于0.05,均没有相关性。因而说明,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信息知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您是否为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信息道德相关的三个题项相关系数值均接近于0,且p值大于0.05,均没有相关性。因而说明,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信息道德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综上分析,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属性与信息素养之间部分相关。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先对两个因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出5 个因子,对5 个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各综合因子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
由此可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其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高,其相应的信息素养水平就越高。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经济环境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有正向影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要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和信息技能的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信息素养是促进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特质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从因子分析来看,信息技能的影响程度最为突出,这也进一步说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资源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为更好地从信息素养视角来促进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如下问题:
尽管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强辅助作用,使得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当问卷问题涉及学生归纳、掌握、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时,问卷结果“不确定”变多,说明学生在进行信息资源获取时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尤其是将信息素养放在职业发展方向时。同时,学生在搜寻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身特性与创新创业信息适配性的意识。
除了信息意识,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也较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尚未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范畴;第二,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内嵌在专业教育领域或创新创业课程中,除了专业教育其他均不能做到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即便具备创新创业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的实践转化也并非“得心应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或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均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深入探索的行动和联系现实问题的实践。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形成如下建议: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整合“双创”课程体系、资助体系,将传统资助功能从单纯的经济资助逐渐转变为“扶困”与“育人”有效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念保守、实践能力不强、自信心缺乏等特点开展“双创”教育培训,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当然,学校需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创业资助项目,以师生联合的方式鼓励并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
完善信息素养课程,发挥图书馆优势,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技能。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化的特性,构建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信息素养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筛选并整合获取的信息资源,辨别并评价信息的真伪和利弊,充分运用信息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信息无处不在,除了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和人文建设无疑也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线上公选课等,成功构造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化环境。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尤其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相关活动,将信息素养理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素养视为提高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化、持续化和可转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信息筛选与辨别能力,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能够不盲目也不被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