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江西高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
——以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2023-02-12 00:57王振华
科教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双创导师体系

王振华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优化和改善教育供给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1]。经调查可知,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以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匹配,相关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全面,“双创”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课时设置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参与创新创业的动力。为此,高校应适当调整专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优化创新教育内容,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体系不完善

“双创”教育和旧专业教育模式的融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发展。如果教学体系不完善,会存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计划、忽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评估标准不合理以及专业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创新和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调整和优化教材、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成员以年轻教师为主,缺乏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需要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并提供指导。通过专业发展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目的。

1.3 跨学科合作不足

当前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师生只局限于本专业内部的合作研究,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不明显。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创新研究,必须要促进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壁垒。

1.4 实践环节不充分

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东华理工大学实践环节还不够充实而且江西其他高校也未能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实际参与创业项目或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1.5 评价体系不适应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考试和论文,方法单一。而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如项目成果、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不能满足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表现的需要[2]。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外,还需运用项目报告、演示、口头答辩等形式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途径

2.1 跨学科课程设置

在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增设“双创”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创新创业的理念和实践[3]。实践证明,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传统专业教育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东华理工大学通过开展跨学科项目和课程,鼓励学生跨越学科边界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和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例如,东华理工大学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交叉融合,将创新思维、商业模式设计、市场分析等内容纳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的要素和原则,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学校探索并推进这样的教学模式,设立跨学科交叉点,鼓励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组成多学科团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和开展创新项目。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和交流,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成为具备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人才。

2.2 开设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指导。安排有经验的“双创”导师或企业家担任指导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指导、资源支持和实践经验分享,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实践[4]。通过与工程管理专业导师的匹配,学生可以得到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导师的帮助,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双创”导师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供实用的创业建议和策略,并帮助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和创业网络的建立。导师还可以在规划和实施创业计划方面提供宝贵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制订商业模式并处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事宜。

通过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学生能够从导师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避免一些常见的创业误区,并在创业旅程中加速成长。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指导,针对性地提供具体项目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优化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架起联系行业和资源的桥梁,提供行业洞察力和专业网络支持。这种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也为导师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培养新一代的创业者并且借此机会保持与年轻一代创新思维的接触。因此,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概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2.3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拓展实践环节,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孵化器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的支持和资源。在实践基地中,学生可以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与企业进行合作实践,深入了解商业运作和市场需求,并通过实践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学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并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创业平台。

2.4 引入评价机制

①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详细的项目报告,包括项目目标、方案设计、实施过程、问题解决等方面。通过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评估其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

②演示:要求学生进行项目演示,展示项目的创新点、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通过学生的演示,评估其创新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

③创业计划书:要求学生编写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竞争策略、营销策略、财务规划等内容。通过评估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评估其商业思维和计划能力。

此外,还可引入评委制度,由专门的评委团队对学生进行评审和评价。评委可以包括行业专家、创业导师、企业代表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6]。

通过上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评估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其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推动其创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5 校企合作

①项目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将学生组成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展创新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和需求,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实习机会:与企业合作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实践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过程和实际运营管理,提升其创业能力。

③就业保障: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增加他们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此外,学校还可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举办创业大赛和讲座,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分享经验,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东理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跨学科合作以及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

3 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双创”教育体系

3.1 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主体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协同作用。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价值观对于体系的稳固性和有效运行至关重要[7]。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东华理工大学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并提供资源支持,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和社会资源建立合作与联动关系,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学生主体,东华理工大学的学子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愿意承担风险并努力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

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包括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联动。这样才能建立稳固的体系结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

3.1.1 整合校内资源,实现统筹管理

①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度: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对教育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同时,明确各个主体在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主体结构。

②加强主体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机制,促进校内不同主体之间的了解、合作和交流。鼓励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之间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沟通平台和机会。

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④扩展实训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创业孵化器等合作,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通过拓展实训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环境。

⑤加强保障服务:学校应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保障服务体系,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各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推动校内主体系统的优化和完善,促进各主体的充分参与和协同工作,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果。

3.1.2 校内参与机构把握好“地位—角色”并有效沟通

形成良好的纵横沟通机制对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横向沟通包括内部沟通,而纵向沟通则涉及与管理部门的联系。在横向沟通方面,为了保持一致的理论基础,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相关信息的普及和宣传。定期召开各参与部门的沟通交流会议,促使大家提出问题或困难,并共同解决,增强团队意识。同时,明确各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通过积极沟通,实现各部门功能的协同,增进利益的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接洽与开展。而在纵向沟通方面,与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也十分重要。这样,通过有效的横向和纵向沟通,各参与主体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3.1.3 构建“三师制”教师队伍

①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②导师队伍建设:扩充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及服务。

③讲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教师、导师和讲师的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1.4 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①提供专业发展支持:为创新创业教师提供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②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创新实践纳入评估考核标准,并与职称晋升、薪酬待遇挂钩。

③荣誉表彰和奖励:设立荣誉称号,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等,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激励,树立榜样。

④学术研究支持:提供科研经费和学术论文发表的支持,鼓励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贡献。

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素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①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与创造力。

②提供实践教学案例资源:积极收集和整合相关行业的实践案例资源,与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③加强课外教学的针对性: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如学术讲座、实地考察、创新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基本理论教学的效果。

3.2.1 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

①综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提交和讨论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互动性。

②建立线上反馈机制: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反馈,以便更精准、人性化地进行教学。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可以促进双创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3.2.2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实践和跨学科交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专门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有助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社会创新与发展。鼓励学生申请专利也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3.3 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践平台

加强与校外资源的互动对于长期稳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实非常重要。除了开发校内资源,还需要打造校外实践平台,并加强校企合作。这些措施将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8]。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途径的探讨,以及“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和策略分析,可以得知,“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三大模块:主体系统、教学体系、实训平台体系。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分别对三大模块提出针对性措施。总体而言,东华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提供创新创业资源支持和建设“双创”师资队伍等策略,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他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工程管理领域实践和应用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双创导师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V eraW an g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导师榜
双新双创
爱情导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