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再探

2023-02-11 21:27卜俊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教学小学数学

卜俊

摘  要:

针对学生估算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小学阶段的估算教学要注意巧设问题情境,如丰富问题情境中的数据信息,将问题情境中确定的数据变为不确定的范围,从而激发估算需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充分探索,如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从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估算意识;估算技能

估算是指根据具体条件以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给出近似答案。估算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的估计中,发展数感与量感;在选择合适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在利用估算结果解释实际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估算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然而,由于教材中估算内容被分解穿插在各个单元,有些例题和习题的指向也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对估算教学重视不足、定位不准,不少学生估算意识不强、技能欠缺、认知水平不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估算需求,培养估算意识

很多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利用精确计算解决,除非题目明确要求估算。也就是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想不到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大量精确计算学习与练习带来的惯性,主要是学生对估算的价值缺乏深度体验,没有真正理解估算的意义。归根到底,除了生活经验相对匮乏,也与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不足以激发学生估算的需求有关。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例2:“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张大叔带了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很多学生觉得精确算出48×4=192并不难,比如可以借助40×4+8×4快速计算,因而不需要利用估算解决。对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让学生感觉到精确计算很麻烦甚至不可能,而估算很便捷,从而激发估算需求,体验估算价值,进而培养估算意识。

一方面,可以丰富问题情境中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在处理复杂数据的过程中,感到一一计算费时费力,从而选择估算。如下面这道题:

例1  班级组织春游,乐乐准备购买奶酪棒和海苔在路上吃,她在网上看中了几个品牌,信息如表1所示。她想买一袋奶酪棒和一袋海苔,大概要带多少钱?

同样是购物问题,出示多组数据,学生便能够感觉到:一个一个去算太麻烦了;同时,要买一袋奶酪棒和一袋海苔,所带的钱不需要正好,可以多一些,从而可以利用估算解决。

另一方面,可以将问题情境中确定的数据变为不确定的范围,让学生因为无法精确计算而选择估算。如下面这道题:

例2  学校多功能教室有200个座位。要安排二年级同学在这里开联欢会,已知二年级有5个班,每班人数在30—40之间,估计一下:够坐吗?

把确定的人数改成不确定的范围,便无法精确计算了。结合“够坐吗”的问题,学生自然想到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把每个班的人数估计成比较大的40来算。

二、引导充分探索,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有时,学生有估算意识,知道要估算,但是缺乏估算技能,不知道如何估算才能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归根到底,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充分探索估算的方法,使得学生没有认识到方法的本质及其背后的道理。仍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例2为例,对估算的方法,教材直接提示“把48看成50”。这样,学生不容易认识到方法的本质是“往大凑整”,其背后的道理是“够多的,一定够少的;够少的,不一定够多的”。实际上,估算的基本原则是确定的,即取好算(好记)的近似值,但是,估算的具体方法具有多样性[3],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而且,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情境,估算的方法也可能不唯一,即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探索,从而真正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积累丰富的估算经验。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例3  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袋。各袋的重量如下页表2所示,你能估计一下这些蒜头一共有多重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尝试不同估算方法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把每袋蒜头的重量看成30千克,列式为30×6=180——这种往小估的方法可以称为“小估法”;可以把每袋蒜头的重量看成40千克,列式为40×6=240——这种往大估的方法可以称为“大估法”;可以将各袋蒜头的重量数字看成与其相近的整十数,列式为40+30+40+30+30+40=210——这种方法就是常见的四舍五入法;可以把每袋蒜头的重量看成35千克,列式为35×6=210,这种取中间数的方法可以称为“中估法”;也可以把每袋蒜头的重量取走30千克,将剩余的重量凑在一起(大约也是30千克),列式为30×7=210——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凑调估法”……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感受问题情境的针对性,提高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例4  (1)40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一共有8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算一下:够不够坐?

(2)一辆卡车重986千克,运送7箱水果,准备通过一座大桥。每箱水果重365千克,大桥限重4吨,这辆车可以过桥吗?

第(1)题,单纯考虑数据,可以有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往大估,列式为60×8=480;一种是往小估,列式为50×8=400。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考虑哪一种估算方法合适,从而明确:少的够,多的一定够;多的够,少的不一定够;保险起见,应该往小估。

第(2)题,单纯考虑数据,也可以有两种估算方法:往大估,列式为1000+7×400=

3800;往小估,列式为900+7×300=3000。对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考虑哪一种估算方法合适,从而明确:多的不超,少的一定不超;少的不超,多的不一定不超;保险起见,应该往大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估算具有过程简单(主要借助内隐的直觉)的优势和结果粗略、不确定的不足,精确计算具有过程麻烦(主要借助外显的程序)的不足和结果精准、确定的优势。“数学認知的发展起始于估算系统,向精确计算系统发展,精确计算系统的发展反过来支持估算系统的发展,它们既有不同的脑机制,又互相支撑、交互发展。”[4]可见,估算和精确计算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它们相互协作(灵活选用),能够提高计算的效率,发展个体的运算能力(包括基于推理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估算与精确计算完全割裂开来,而要注意融合估算与精确计算,帮助学生打通两者的关系,认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地发展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26.

[3] 黄燕红.估算及其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8):61

62.

[4] 吴增生,李吉宝.数学教学中估算与精算相结合原理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15(5):81.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估算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及优化策略
新课标下数学估算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