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2023-02-11 09:13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彭 钦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

分析现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可知,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大,既能促进教学法,还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近几年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却存在较多的体育教学问题,特别是田径教学,面临训练量不足、训练强度若、可行性较差等问题。田径教学中,要合理调节和分派训练量、训练强度,改变高校田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情况,保证教学锻炼安排的合理性。本文以大学田径运动为研究,分析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概述

(一)田径训练的特点

大学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为基础项目,是体能训练的重要方式。以适宜强度的训练,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强身体机能,进一步提升人体综合素质。通过田径训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上限,保证身体的良性运作。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由于很难直接看到教学效果,所以无法对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行考核。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体情况,联合教学检验,制定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协调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关系,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

大学田径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量、训练频率,对训练强度的影响非常大。当训练量大、训练频率高,则训练强度越大。训练量、训练时间具备正向关系,比如在100m 跑训练中,训练组数通常为4 组,即训练量。每次训练采用全速状态,即训练强度。田径教学中,训练量、训练强度具备比例关系,当训练强度较大,则要减少训练量,以满足基本训练要求。如果同时增加训练量、训练强度,就会加剧肌肉损伤。如果只增加训练量,没有加大训练强度,则会加剧肌肉损伤,影响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据研究,训练强度降低1/3,为了维持原有运动效果,训练量要加大4-5 倍。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协调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关系,从而提升田径教学质量与价值。体育教师还要按照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保证田径训练效果。

二、传统田径教学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弊端

(一)田径教学运动功能弱化

在大学生的认知中,认为专业运动员才需要进行田径训练,所以将更多时间放在专业课程学习上,不太关注田径教学与训练,严重影响自身运动能力。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以充沛精力、积极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田径不就是跑跑步,只要自己多练习就能获得体育技能。从表面上看,田径运动比较简单,但是涉及的细节问题非常多,比如训练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不同,所以要由体育教师进行引导。田径运动并非一个人运动,还是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协调性,所以要做好田径教学工作。

(二)田径教学地位低下

学生对田径教学的了解不到位,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开设田径课程。日常在观看田径比赛时,也只是关注比赛分数与冗余,不太关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尽管高校设置田径教学相关课程,但是重视度比较低,没有科学指导教学任务,只通过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教学,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与训练不专业,日常训练量、训练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很少在田径训练中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由于学校层、学生层都不重视田径运动训练,所以很难使田径教学获得实质性进展,对学生素质能力养成的影响大。

(三)未发挥出教练作用

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量、训练强度,与教练的专业指导关系密切。分析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可知,教练多扮演“陪练”角色,很少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进行调整。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教练的依赖非常大,当缺少教练指导时,学生很难获得田径运动的进步。尽管多数学生为业余水平,但经过专业指导,选择符合自己身心需求的训练方式,能够实现高校田径教学目标。田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练都让学生自主训练,没有安排训练量、训练强度,延长学生的训练时间,很难培养体育才能。

三、大学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在体育田径项目训练中,以短跑、跳远、投掷、长跑等项目为主,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较强,且教学过程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此外,田径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高,设计较多复杂动作,但多数学生的体育基础比较大,所以学习难度大。在大学体育项目中,田径项目的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为了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联合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训练实践中,还要加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特长。教师可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划分教学活动,让学生按照自身承受能力,选择不同重量器械锻炼,降低运动过程的安全事故率。此外,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对其他项目开展的影响大,但是多数学校将其设置为选修课。为了推动田径教学工作的发展,要将田径运动作为必修课,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田径运动技能。

(二)完善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加强身体素质,必须关注训练量、训练强度等问题。完善田径课堂教学与训练制度,提升田径训练的系统化水平。制定严格的田径训练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长期以来,教练员按照自身工作经历、田径运动认知,开展一系列教学与训练活动。在田径课堂教学体系中,教练要观察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训练效果,做好针对性指导与调整工作,比如调整学生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全面加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平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田径运动的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平衡,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对田径教学效果的影响明显。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田径训练状态,科学把控训练量、训练强度。

1.结合专项训练、强化训练: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的训练状态,做好训练量的调整工作,实时跟进学生的训练进程,密切掌握学生的训练状态,科学设置专项训练、强化训练项目。专项训练过程中,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强化训练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参加高难度田径运动比赛。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联合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田径能力。

2.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田径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明显,教师开展田径运动训练时,如果安排统一的训练指标、训练量、训练强度,则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承受。教师要按照学生身心状态,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田径训练,保证学生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满足身体素质要求,发挥出田径运动训练的价值。比如,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性别差,男生可以进行高强度训练,女生可以进行高训练量训练,全面调动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也要参考学生的运动倾向,选择适宜的田径项目,比如部分学生喜欢短跑,教师可以减少其他项目的训练量,增加短跑训练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训练运动中,有助于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3.重视训练恢复。一般来说,田径训练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高。在练习过程中,人的身体处于高负荷、高运转状态下,练习结束后要及时恢复身体状态,以免影响身体机能运行。此种状态恢复分为自然恢复、人为恢复。人为恢复的效率高,但也要结合自然恢复方式,以科学训练法使身体保持消耗、恢复的循环状态,不会对身体产生损伤,还可以提升田径训练效果。人体经过高强度运动后,不能及时补充能源恢复体力,以免影响人体恢复能力,降低自我恢复力,损伤人体机能。

(四)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加强学生身体素质

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的训练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强度,让学生的身体不断适应运动,从而加强身体素质,获得良好的田径训练效果。在训练指导工作中,教师要协调训练量、训练强度,以周期性训练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学生的运动速度与力量增加,之后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频率、训练距离,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应对更大训练量、训练强度,灵活应对后续田径训练。比如在短距离田径运动中,学生的极限速度训练要小于8s,赛道距离小于50m,训练组数小于3 组,训练时间为3min/组。重复性田径训练时,逐渐缩短每组训练间隔,增加训练组数,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训练中。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因重复训练、机械训练,导致学生的身体遭受损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田径运动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然而体育教师要关注到田径运动训练量、训练强度的控制,科学调节运动恢复,从而提升田径运动训练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