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馈赠

2023-02-10 14:47:06高云蔡萌
油画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油画广西

高云 蔡萌

高云(以下简称“高”):“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随着“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作品展”在2020年盛大举办,“北回归线油画群体”横空出世,通过用油画语言进行生动的“在地性”表达,实现了对阳光热烈、植被旺盛、极具民族风情的北回归线地区的“文化解码”。您作为成员之一,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群体诞生的契机和总体上的审美追求吗?

吕峰(以下简称“吕”):“北回归线油画群体”组成于亚热带气候和地貌特征极为明显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青年油画家为创作主体,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取向,依托当代文化视野,表现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围绕中国油画的文化属性、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展开了多重探索。身为群体中的一员,我和同伴们立足于广西地区极富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民族元素,致力于融会西方油画和东方绘画的审美精神,从北回归线出发,走向不同的创作维度,以期为推进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进程贡献青春的力量。

高:您本身并非广西本地人,然而却在广西北部的红水河沿岸开展了大量的采风和写生工作,为自己的油画作品注入了浓厚的“红土地”情怀。对您来说,这片土地最吸引人的特质都有哪些?在民族色彩浓郁的地区进行风景油画创作时,是否前期的采风和写生工作有了更强的不可替代性?

吕:这片土地吸引人的特质有很多,如秀丽而神秘的风景、热辣的阳光、性格豪爽的壮族人民以及独特的造型元素等,这些共同为绘画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一直在广西从事油画的教学与创作,每年都坚持深入生活、实地采风。于我而言,每次写生之旅都是一次提升之旅、收获之旅。通过写生,我得以与当地的自然物象和现实生活为友,自己的创作不再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无论在哪里开展创作,其实艺术家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地观察生活、不断地发散思维、不断地探索艺术语言,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创作素材,练就自己的审美品格,从而借由艺术创作来引导观者建构自己的审美视角。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将在广西观察到的各类物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试图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广西地域特征的油画作品。

高:您的作品不仅描画了广西的旖旎风光,也生动地诠释了普通广西人当下的现实生活。从城乡居民、留守儿童到集市里的商贩,当地人的火热性情与热带地区的气候被明丽的色彩刻画得相得益彰。您能结合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画作《东兴边贸风情街》,谈一谈如何在创作中实现时代性、生活性和地域性的有机融合吗?

吕:广西的亚热带地域特征和与东南亚接壤的特殊地缘文化一直催动着我在创作过程中多发现、多思考。在广西,除了民族文化多元、繁荣以外,还兼有红色革命文化、边贸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等。面对多元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艺术养分,如何找到新的切入点对之进行表现,即如何塑造新时代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等,成为我近期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从东兴口岸过界河,就到了越南芒街。这里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吸引了国内外的很多游客。迎着北回归线地区火辣的阳光,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感受着多元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当然要把这样热烈的图景描画下来。

高:艺术当随时代,艺术家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您的作品中,人物无论是居于主体地位还是只作为地域风光与城乡建设的旁观者,其情感动势都是积极向上的,可以使观者在笔触中感知到人物内心的充盈。您能从自己的采风和创作经验出发,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塑造人物精神风貌方面的心得和体悟吗?

吕:想要塑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创作者就必须真真切切地去画自己看到的东西,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的创作必须基于采风现场的真实体验,如此才能使作品迸发出真情实感。只有笔下的人物、景物具备了真情实感,才能激励我们在精神的共鸣中塑造高尚的审美品格。

经过多年来与大自然的直接对话,我愈发地感受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令人震撼,也愈发地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力是如此之旺盛。这种震撼和“旺盛感”促使我进一步梳理了自己的绘画构想,找到了最能体现自己强烈感受的画面主题,即“热辣的阳光感、强烈阳光下的表现性人物肖像”。这句话是对我近年来艺术追求的完整概括。我创作了“在热辣的阳光下生活”系列作品,它们取材于南宁市、防城港、东兴边贸口岸、大化县红水河流域、大瑶山、三江侗寨、那坡、德峨、南丹、马山县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这些作品中,我运用了较为直接的方式提炼人物及周围场景的特征,强调黑白对比,减弱中间调子,强化色块中重块与亮块的对比,突出了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的造型特点,融入朴实、纯真、鲜活的生活气息,将生活于亚热带阳光下、有“温度”的人物群体全面勾画出来。我希望尽可能地“纯化”绘画的表现语言,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赋予画面阳光般的热辣感和穿透力。

高:在专注于凸显地域色彩和描画时代生活之间,创作者一般会如何取舍?

吕:我认为二者是不冲突的。地域性本身就意味着辨识度。同时,我观察生活的落脚点一直是以两个疑问为主线的,即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创作切入点、如何找到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创作元素。

经过这些年的创作积累,我的审美取向逐渐明晰。总体而言,因为我热爱着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所以乐于深入现实生活之中,持续开展油画的“在地性”探索,依托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表现广西的强烈阳光、红土地、北部湾、边境贸易、少数民族等题材。这种依托现实的油画表现是一段快乐的旅途。通过硬朗的艺术造型和强烈的色彩语言,我欣喜于自己创作出了一批“接地气”、带有强烈阳光穿透感、地域色彩浓厚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因此,我不需要取舍,只需要接受现实生活的馈赠。

高:作为舶来品,油画在中国的民族化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度结合本民族语言,扎根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同本地的艺术语会一同生长,一同“破土而出”。广西是多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极具地域特色,是一方可为油画注入民族血液的肥沃土壤。包括您在内,“北回归线油画群体”的创作主体多为青年艺术家,请您结合周圍同龄人的创作经历,谈谈青年艺术家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油画的民族化。

吕:这个时代议题是每位青年艺术创作者都应该仔细思考的。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发展至今,无数前辈艺术大师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为我们立下了时代的标杆。进入新时代,新的标杆应该由谁树立、如何树立、树立在哪里呢?站在中国油画发展的十字路口,青年艺术家除了专注于个人情感和创作细节之外,更应该明确自身承担的历史责任,不辜负前辈融会中西的矢志探索,不辜负时代对自己的滋养,不辜负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不辜负油画这个画种,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油画创作之中,用展现时代风貌、承载人民情感的动人作品交上自己的时代答卷。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油画广西
一张油画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30
油画《塬下》
油画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1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认识相交线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