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同行

2023-02-10 14:47:06高云蔡萌
油画 2023年3期
关键词:维米尔格调美术学院

高云 蔡萌

高云(以下简称“高”):最初看到您笔下的写实油画肖像,我有一种不见春风而如沐春风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格调的魅力。在您的画作中,似乎自然生长出了一种明朗而温润的格调——柔和的光线就像是时间的使者,轻轻地铺洒在人物身上,将淡淡的愁绪和期许揉搓进平和的五官与柔顺的肢体。这种明媚而不灼眼的润泽感是如何塑造出来的?您期待自己的画作能为观者传递怎样的情绪价值?

徐紫迪(以下简称“徐”):我很欣赏您所提及的“格调的魅力”。没错,如果我们承认绘画的水平还有优劣之分,那么就一幅画而言,其格调的高低乃是评判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准。何为“格调”?虽然我们都能理解这个词语,但似乎很难将它概述清楚。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格调高低反映的是“雅”与“俗”之分,而“高雅”与“媚俗”之间往往仅有“一墙之隔”。当然,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如今更难以一个明晰的标准来衡量“雅”与“俗”。回顾绘画史,一方面,所谓“高雅”之品必然具备超凡脱俗、非常人所能及的品质,且能体现出某种坚韧的气质;另一方面,“高雅”之品必然会体现出一种“艺术难度”,艺术家便是在追求这种“难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从而达到了一种“高度”,而此时的“雅”才是有一定“高度”的“雅”,即被视为“高雅”。

我们评价一幅画的难度可以分别从造型与色彩方面入手,这一标准可以追溯到美术学院的建立以及各个流派的轮番登场及相互“斗争”(如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直到今天,这种标准已经基本演变成为所谓“学院派”的特色。详细来说,我们追求有力量的造型,追求方、圆的穿插与组合:过方会显得呆板而没有生气,过圆则会显得油腻而软弱。总之,方、圆结合的造型才耐看。徐悲鸿推崇的是“宁方勿圆”,其实还应补充一句“有方有圆”。在色彩上,我们讲究对大的色调的把握与对冷暖、鲜灰节奏的微妙感知。这种相对科学、理性的色彩判断大致延续的是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革命。因此,在我看来,承认造型与色彩的科学性是美术学院存在的重要前提。此外,在造型与色彩上,我们都应追求艺术的概括力与表现力,也就是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有了概括的能力,艺术才能呈现出高于生活的力量。

在我看来,您所讲的“将淡淡的愁绪和期许揉搓进平和的五官与柔顺的肢体”即是造型上的表达,而“明媚而不灼眼的润泽感”则是色彩上的追求。这种对造型与色彩难度的追求,遵循的其实是美术学院所倡导的一些标准。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经看到,美术学院中的很多写实创作已经演变为僵死、中庸的无病呻吟。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走出来,去赋予画面以真情实感,即您所谓的传递某种“情绪价值”。如果说我的作品传递出了某种“情绪价值”,我希望是一种“瞬时的永恒”。

高:在古今中外的写实油画肖像中,女子是重要的母题。这些画中女子姿态有别、面貌迥异、情绪不同,而且很多都處于一个生活陈设品极多的居家私密环境之中,传递着某种蓄势待发的情感。与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画作不同,您刻画的伴着幼儿酣眠的母亲也好,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也罢,并没有刻意表现出某种密闭空间内苦大仇深的情态,而是在精致的空间内朴实地生活着,维持着情绪的稳定,且永远与光相伴。作为观者,我们好奇的是您选择人物题材的初衷是什么?在写实油画中,有哪些空间营造的方式可以为人物赋予故事感?

徐:如您所说,我描绘的题材绝大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我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就是要记录下那些令我感动、转瞬即逝的生活体验。我笔下所绘皆为我熟悉的亲人。我希望使那些妻儿酣睡、嬉戏的生活片段成为珍贵的“瞬时的永恒”。当然,这其中交杂着喜悦、温馨、困苦、惆怅、希望、失望……这是一个当下活生生的人的生活状态,是属于我的生活感悟。我希望在朴实、稚拙的画面形式中注入真实的情感。当这些平凡的场景成为某种理想寄托,现实就会与浪漫、理想交织在一起,从而浇灌出温暖人心的情感花朵。

高:据我观察,除了人物塑造以外,画面的构图形式也体现出了您的一些巧思,比如一些画面并未刻意追求一种“完整性”,而是进行了一种有意味的特写式截取。您为何会采取这样的构图方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如何才能通过构图以及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的营造来为画面赋能?

徐:是的,我的油画尺幅都比较小,很少表现宏大的叙事。我通常倾向于用一种特写式的视角来表现某一生活场景的局部。应该说,这种做法基本延续了维米尔的表达方式。阿拉斯曾认为维米尔的作品传递了某种超越了“私人”的“私密”,而这种“私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维米尔的构图营造。他通过在画面中层层遮挡,一方面塑造出了空间的纵深感,另一方面暗示了我们与画面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凸显出某种“私密”效果。

同时,与维米尔一样,我希望在绘画中展现某种特定的光线效果,也就是让“光”在造型语言层面扮演主要角色。我们知道,如果说伦勃朗的绘画是“以光显形”,那么维米尔的绘画就是“以形显光”。对伦勃朗来说,特定光线是为了突出结实的形体,而对维米尔来说,所有的形体都是为传递出光线的微妙变化而服务,因而我们可以说维米尔是虔诚的“追光者”。当然,这也是我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

高: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在一代代油画家的艰辛探索下,视觉样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面貌愈加多元。就写实油画而言,您认为怎样的破局方式才能使日渐审美疲惫的观者持续抱有审美期待?写实油画如何才能从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实验中突围而出,于视觉样式上取得新的突破?作为青年艺术家,您认为中国的写实油画创作如何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彰显出时代精神?

徐:现在国内写实绘画的从业者虽多,但基本造型手段和能力的欠缺、创作源泉的贫乏是“硬伤”,以致一些写实油画存在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倾向。我们迫切期待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的优秀作品出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写实画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模特外在形态的描摹上,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对生活的深层感知上。在我看来,写实油画创作不需要“突围”,也很难再有视觉样式上的新突破。事实上,很多人试图从所谓“观念”“语言”上寻找突破口,最终却舍本逐末,忽略了写实油画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有时正是由于一味追求所谓的新突破,才会忽略了现实中最感人的力量。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质上还是来自生命本身。与生命同在、与生活同行,便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我认为,“创造力”不是被“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爱生活、爱世界,而爱需要“他者”才能生存。它会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牺牲精神。我们如果真的肯把生命放在画中,所有的色彩和线条都会诚挚地帮我们记录下所思与所爱。

猜你喜欢
维米尔格调美术学院
维米尔“持笛女孩”惨遭除名
艺术品鉴(2022年31期)2022-12-19 03:30:08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
艺术品鉴(2022年25期)2022-10-11 09:54:46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维米尔
幼儿100(2021年14期)2021-05-26 05:42:58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流行色(2020年7期)2020-09-07 09:30:56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06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49
法式新格调
车迷(2015年11期)2015-08-23 11:48:12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