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0 21:37沙海燕
学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小学生

沙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山东淄博 255000)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不仅考查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还对文学思维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清晰、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学生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高年级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习作观念,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有所突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学生指导不充分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激发写作教学的活力。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很多教师常常将思维导图作为导学案的一部分,且只是用于课前预习,而没有将其运用到课堂习作教学中,导致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无法发挥作用。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只是注重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指导,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较少,使习作课堂缺乏吸引力。

(二)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与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写作教学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虽然写作教学的地位提升了,但是教学方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按照“教师出题—学生构思—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固定流程,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加上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写出来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写作过程重视不足,使得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写起,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

(三)习作素材积累单薄

写作素材的积累往往影响着学生写作的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积累优质的素材,为自己的习作增光添彩。人们常说“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写作素材大都也来源于生活。虽然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却缺少观察的习惯,对很多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素材积累较为单薄。此外,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套用优秀习作的模板,让学生死记硬背优秀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认为这是获取写作高分最便捷的途径。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厌烦情绪。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习作立意,激发创作热情

1.整合单元教学,明确习作主题。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内容,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设计了习作教学模块,而这个模块又与整个单元教学紧密相关,是训练小学生习作的最佳途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把单元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的研究,让高年级小学生仔细思考每节课后的练习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探究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还要设计“读写链接”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仿写、续写、缩写、写读后感等训练,把习作教学融入日常的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复习与回顾,以单元教学主题为核心,绘制单元思维导图,对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语言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单元内课文的共性特征和抒发的共同情感,进而确定习作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写作的训练点,使学生找到写作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把写作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构思习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助力拓展阅读,积累习作素材。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只具有一副“骨架”,而没有“血肉”,内容干瘪,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写作素材较为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课内拓展阅读教学法,把课文理解、拓展阅读和创新写作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习作做准备。教师为学生展示拓展阅读的思维导图,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向学生展示相关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不同作者运用相似写作手法所创作的文章和同一作者创作的不同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文章,掌握其创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让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中补充思维导图,将自己阅读到的文章添加到思维导图中,按照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摘抄整理,积累语言素材。

(二)根据写作主题,选择关键词汇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表达,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很多内容都是以生活元素为主题,有利于拉近小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引导学生结合写作主题,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汇。教师可以把学生想出来的关键词汇罗列在黑板上,并开展头脑风暴,说出自己想到的与之相关的素材,做好写作前的信息收集和语言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组内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获得更多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并将他们记录到思维导图中,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开阔、写作内容更充实。教师要指导学生关键词选取的方法,一般将名词作为首选,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会用到副词或数量词等。所选出来的词汇一定要具有概括性、总结性,要紧扣写作主题,也要蕴含丰富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与回忆,只有这样的词汇才能构建起思维导图的主脉和分支,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构建思维框架,优化谋篇布局

1.理性思考,言之有序。当高年级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后,就面临着思考习作框架的问题。框架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房子就不会牢固。同样的道理,如果习作框架确立的不规范,那么写出来的习作就会黯然失色。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写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小学阶段的写作基本都是以记叙文为主,当教师提出写作的主题和要求后,要鼓励小学生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将写作框架清晰地展示出来,并且能够与众不同,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思维导图的形式没有固定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形式,有的学生设计的是树状图,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鱼骨图,还有的学生设计的是气泡图,整个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意愿,学生在头脑中有了写作的思路和框架,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开展写作,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写作中注入全部的情感。

2.发散思维,强化表达。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注重因材施教和以读促写,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和强化表达的机会。在书写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流程图,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六要素,让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使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充实,情感饱满,体现新时代小学生的风采。在书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时,需要学生提出相应的论点和论据,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出树状图,将复杂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使写作有新的思路。小学生可以先确定论点,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提供论据,使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书写描写人物、动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气泡图来辅助教学,将所写对象的各项特征分别记录到气泡图中,直观再现事物的完整特征,使作文形象饱满,可读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小学生不会将思维导图与写作技巧进行联系,导致写出来的习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逻辑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习作需求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使自身的写作思维越来越严密。

(四)完善导图效果,培养审美思维

1.优化导图色彩,刺激学生感官。思维导图变化无穷,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也就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完善思维导图,不能把思维导图抛出来就不再管了,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维护和优化中,使习作教学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促使小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思维导图的色彩,应用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一些小学生不喜欢的颜色要予以避免。通常情况下,中心图主要以美术三原色为主,也就是红、黄、蓝,可以增加其他色彩的装饰,使中心图更加突出,形象生动。分支的颜色也不要过于花哨和复杂,基本上一个分支只选择一个颜色,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要与一级分支的颜色保持一致。思维导图的线条也要做好粗细的搭配,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2.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层出不穷,这给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要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将思维导图的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进行创造性写作,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写作的重难点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语文知识,或者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习作要点,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保证习作学习的本质方向。语文教师可以邀请高年级小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当中,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搜集相关资源,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思维导图,这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展示平台。学生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优质的思维导图,从中寻找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资源,在借鉴中增强习作兴趣,找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独特构思,提升写作能力。

(五)组织成果展示,改良创作思维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一边描述自己的绘制过程,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点评。教师可以先把评价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从学生的展示和描述中找出思维导图的鲜明特点和可取之处,同时也要指出思维导图中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一些描述不够准确或不够突出的地方,让其他学生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让学生走到讲台上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当学生点评结束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形成正确的习作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反思,在其他学生点评的过程中对比自己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教师对其他学生的指导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使习作创作更加顺畅。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学习平台,将一些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上传到平台中进行共享,让学生取长补短,也可以对这些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习作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小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强化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使习作不再成为小学生的烦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分析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还要利用思维导图对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关联,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题目,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述。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