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启
(甘肃省庄浪县阳川中学,甘肃庄浪 744616)
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包含大量的化学公式、化学概念和化学定律,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仅仅成为吸纳知识的容器,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当前,问题导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其能够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导学法就是运用问题来辅助课堂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将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成一个又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逐个击破问题,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框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指导和纠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投入各种化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化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1.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本身是单调和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认知偏差,无形之中增加了挫败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与优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知识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的影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仍有一些生活现象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寻找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生活画面,让学生学习看得见、摸得着的化学,以产生思维的火花。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被用到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物品代替原有的实验物品,并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编,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化学的魅力。
2.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性学习能够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互动的渠道。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化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多进行鼓励、启发,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把重难点知识融入具体的探究问题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认识和突发情况,将其转化成课堂提问内容,引导学生借此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同时,化学教师还要鼓励高中生多进行质疑,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在师生互动中有效消除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质疑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对于不爱参与课堂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照,可以采用结对子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豁然开朗”的学习体验。
1.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参与热情。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忽略了实验教学,学生的化学学习大多停留在课堂之中,知识的获取渠道较为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用耳朵听、用笔记,而不是靠眼睛和双手去发现和探究,缺乏实践应用能力。高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学生借助实验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化学原理,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形象化。
为了将问题导学法落到实处,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观看完演示后积极参与实验。高中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并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逐步解开实验现象的秘密,增强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的时候要统筹兼顾,不能减少学生实验的机会,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教师不能用演示来代替,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化学教学陷入僵局。
2.创新实验设计,突出重点难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设计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在问题导学法的引导下,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展现生活中真实的化工工艺流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降低化学知识点的难度。
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社会调研的综合性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实地考察、走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与实验问题相关的资料,然用回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据和资料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要积极开辟化学学习的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化学学习与生活和社会接轨,使学生尽情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1.课堂提问趣味性。问题导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高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及生活阅历等各不相同,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凸显出弊端,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化学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逻辑上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思维的“跳一跳”获得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尝试着转换一种提问思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或者教学软件等方式进行提问,让学生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课堂提问渐进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要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提问中,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问题导学并不是“满堂问”,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密度、时机,做到提问恰到好处,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提升的空间,让每一堂化学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创造更大的课堂教学价值。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很多化学概念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含义“大相径庭”,教师可以抓住化学知识的内在矛盾,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涵进行透彻理解,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化学的技巧。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艺术,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推进,鼓励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框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1.问题引导项目,合理推进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其中项目学习便是其中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为保障问题导学法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将项目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引导项目有序进行,以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结合项目学习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来设计导学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与迁移,为项目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教师还可以根据项目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与项目学习相关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项目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重视项目实施,塑造学习品质。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主题,把项目学习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核心知识点,使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教学的方式,提出与项目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知识来源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化学教师应巧妙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历程。对于项目学习中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集思广益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从而消除学习中的困扰。项目学习完成后,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项目展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进行互评,查找彼此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明确复习目标,深化复习体验。高中化学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日常学到的化学知识大多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导致运用时出现“想不全”的情况,以至于影响解题效果。这时,化学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化学复习以“刷题”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却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为此,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化学复习中,明确每一堂复习课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实践,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由于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回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杂乱,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要注重问题的逻辑性,体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化成长的要义,及时诊断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高效复习。
2.拓宽复习渠道,合理设计习题。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题多问的化学题目,以一道化学题目为支点,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所有知识由浅到深地进行梳理和归纳,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脉络。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向学生传递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题多解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破脑海中的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巧妙化解。高中化学中的很多化学概念和化学公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混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区分,教师在复习课上就可以围绕某一化学概念或化学公式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用归纳式的问题群把这些相近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各个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导学法的使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学情,适当运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使化学思路变得更加宽阔,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不断进行尝试和变革,使问题导学在学生心中扎根,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