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3-02-10 21:37:05贺兆林
学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学初中生作业

贺兆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在现代社会中,自学能力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他们掌握自学的技能、强化自学的兴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能与素质教育理念中的生本教学观念相吻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从初中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展开,教师在教学前确定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自学素材和资源、搭建自学平台,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通过深入探索语文知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外,在自主学习时,学生摆脱了束缚感和畏惧感,更加关注语文知识本身,徜徉在诗词、散文等文学海洋中,并获得积极乐观的学习体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1]。以语文教学为主,教师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会充分利用预习、导学等策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只需解决重点知识,如此,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其教学质量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于课前预习有备无患,启发自学意识

有备方能无患。一直以来,预习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过,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对预习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清,导致他们未能充分挖掘预习环节的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要从有备无患的角度入手,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他们思考和自学的良好习惯[2]。

1.设置课前预习任务。相比于直接呈现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的技巧,更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在预习阶段,教师可通过设置课前预习任务的方式,将预习的方式、内容和预习应达成的目标,按照不同的分类体现在预习任务单上,并让学生填写预习感悟、记录预习成果和遇到的难题,为课堂讨论和深入探究准备素材。教师设计的课前预习任务单,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研究,找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按照三维目标划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搜集资料等多项预习措施中,了解语文教学中的内容。除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将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以及他们实际的自学能力作为基础,对预习任务单上的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利用任务单进行有序预习,通过初读文本、辨读生字、查阅背景资料等不同的方式,做好知识储备和预习工作,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提出疑惑点。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自学意识会初步觉醒。

2.巧借微课视频资源。众所周知,微课是一种内容精练、形式短小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初中语文预习环节制作特定的微课视频,那么学生的预习效果会不断增强,他们也能受到微课资源的启发,在预习中形成强烈的自学意识,从而真正契合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在预习活动正式开启之前,教师要针对语文文本阅读、名著导读、群文阅读等不同的需求,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文学常识等,按照资料的类型、功能等,将其合理地穿插在微课视频中,以凝练的方式呈现有关语文教学的背景材料。而后,教师利用微信群组、公众号和其他线上学习App 等,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共享平台,让学生自主下载和观看,将视频中的内容与课内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解读语文知识,明确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从而在预习中对课内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按照微课视频中的思路,自主探索搜集材料的路径,将与语文文本、名著等相关的文献研究素材和背景故事等作为自主学习的素材,对其进行整合和归纳,借此,学生不仅可以在预习中明确课程教学的基本字词、语句等内容,还能感知课堂教学的人文主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二)于课中导学另辟蹊径,锻炼自学能力

1.创建问题教学情境。导学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中导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问题教学情境的方式,从语文教学内容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并将问题按照不同的难度和涉及的不同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板块,在提问的过程中营造辩证思考和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论证,深入分析和解读语文课程中的文本内容、写作要求等,如此,学生即可掌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等多样化的能力,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而且,问题情境不是短时性的,教师要以层级递进的问题和创新的提问方式,将问题情境与整堂课融合起来,让学生时刻处于质疑和思辨的状态中,在不断增强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寻求解决语文问题的最佳办法,以对比阅读、精读、略读等多种自学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序解决语文问题、阐释语文现象。由此,初中生既能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转变被动学习理念,继而深入探索语文知识。

2.开设项目学习板块。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依靠任何辅助手段和合作学习模式独立学习,恰恰相反,如果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握合作学习方法,他们也会习得多种多样的自学方法。以此为基点,为了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设项目学习板块,以项目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共同体,让他们依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在集体中找准独特的定位,认识到自身独一无二的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专项学习活动[3]。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精选项目学习的议题,结合文学经典、传统文化、实际学情和语文课程教学进度等不同的元素,设置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议题,让他们根据议题中涵盖的思想内核,通过合作研究、自主思考和分头查询资料等方式,寻找学习素材、共探学习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并且在与组内同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自学办法,有利于深化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能力。

3.组织经典诵读大会。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语文学科中,诵读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分支,学生是否具备诵读的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自学效果和自主学习信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经典诵读大会,将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现代诗歌、名著等作为诵读的素材,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诵读技巧,并在品味经典文本时摸索诵读的规律,深入解析经典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思想以及情感,这也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扭转浅层学习的不良局面。另外,教师也要将经典诵读大会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长期教学项目,以社团为载体,推动学生精进自己的诵读技巧,让他们主动反思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能在日常练习和语文课堂上弥补不足,以此强化其诵读能力和解读文本的能力。而在诵读大会续存期间,教师应按照不同的文本体裁、题材、作者等,传授给学生有差异性的诵读技巧,待他们掌握多种技巧后,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地应用相关技巧进行自主诵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锻炼,其学习方法和技巧等也会不断更新,这对于强化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想起到了绝无仅有的作用。

(三)于课后作业因材施教,培养自学能力

1.设计分层课后作业。在考查和检验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模式中发现,重复性和机械性强仍是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却要完成同一标准和相同内容的作业,这既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也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设计分层的课后作业。教师应依据长期课堂观察的结果以及测试考查的结果,将初中生按照综合实力和语文素养等要素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其层次划分结果,为其安排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并在作业后标注“学习方法建议”等字样,为学生搭建自学支架,让他们依据难度不同、内容不同的语文作业,形成并增强自学能力。这样,便可以挖掘出语文作业检验、反馈等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路扫清阻碍、提供助推力。

2.建设个性作业平台。在因材施教和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和空间。在这其中,个性化的作业平台便是一项有利的选择,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学素材。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内网和自建公众号的方式,搭建作业平台,按照作业内容、种类和难度,分设不同的作业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点击其中一个或多个板块,从中选择契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便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个性化作业平台上,教师也要专门设置反馈板块,指导学生上传作业答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评改和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明确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基于语文学科的特质,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上传个性化长期阅读方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阅读储备量和阅读能力等,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案,从而积累阅读经验和语文知识,并不断提升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

(四)于课后服务温故知新,强化自学素养

在最新的教育政策中,课后服务的重要性受到关注和认同,因而,教师要挖掘课后服务的隐藏功能,让学生在课后服务阶段温故知新、强化自学素养,进而达到延伸自学范围、巩固知识基础的目的。

1.举办线下课后活动。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要让他们掌握知识,还应让他们具备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在线下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课后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在课后活动中,以角色表演、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活动,灵活地运用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文学常识等,如此,学生不仅会强化自学素养和意识,还能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4]。此外,为了凸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将课后服务活动中的设计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等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全程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便能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并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也要指引学生交流学习感悟,互相分享自学经验,共同突破自学中存在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在线下课后服务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学素养。

2.搭建免费辅导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形成自学意识和能力,不能单纯依靠短时间的教学对策和措施,而要具有长期发展的眼光,设定长期的指导计划。基于此,在课后服务模式中,教师可以搭建免费的线上辅导平台,借助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软件,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制订专门的辅导计划,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实时互动、留言互动过程中,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增强信心的基础上,摸清语文知识的规律,掌握自学能力。而且,针对线上课后服务的基本特点,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周末等时间段,让学生利用辅导平台进行交流,确立学生的“小老师”地位,形成“以优带差”“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对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和友好互享的行为进行激励,并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助推力,以此完成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终极目标。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表现,教师以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创建问题教学情境、开设项目学习板块、设计分层课后作业等策略和手段展开语文教学活动,既有利于优化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能启发初中生的自学意识,锻炼其自学技能,进而使他们成长为具备独立人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自学初中生作业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快来写作业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