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传统盔帽现代化保护与设计思考

2023-02-10 14:30邱粟杨
戏剧之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川剧现代化传统

邱粟杨

(四川省川剧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是巴蜀大地独有的艺术形式,川剧传统盔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金玉箱”衣箱建制完备起(1771年建制,1788年完备)①,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但如今已成为博物馆艺术。对其现代化保护与设计进行思考,是时代命题,更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现代化保护路径进行剖析,提出现代设计方法,旨在对川剧文化进行更好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播。

一、川剧传统盔帽的现代化保护路径

(一)建立新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是川剧传统盔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前提

首先需要对川剧传统盔帽制作艺人和制作技艺进行保护,再培养传承人。对于川剧传统盔帽的保护,可以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川剧传统盔帽的造型、结构、纹样、色彩、工艺技法等进行系统性、科学性记录、整理、存档。而对于川剧传统盔帽的传承机制来说,传承人紧缺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建立新一代川剧传统盔帽传承培养机制,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传承基地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承。将川剧传统盔帽的相关内容纳入川剧学校教学体系,使其具有维持可持续发展与传承的态势,此举措亦是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川剧盔帽制作艺人,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文化涵养、艺术审美标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对现代川剧舞台的理解,对灯光、音响、吊杆等声光电技术的认知和解构,创造出符合现代川剧舞台需求的、具有传统盔帽艺术精华的盔帽造型,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并且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的前提是川剧传统盔帽艺术特性不走样,还得姓“川”。

(二)保持地域特性

川剧传统盔帽艺术是巴蜀地域文化土壤中浸育出来的天府之花,它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品格,有自己的程式规范,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要保持自身的文化属性和理论建构,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社会资源,才能保持住川剧的神韵、风情、个性。“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健全的文明,就是在不断现代化,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便捷便利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我们的地域化和个性。没有今天现代化的程度,就不可能自觉回归传统;没经历过现代化、都市化,就不能意识到传统的可贵”②。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出发,川剧传统盔帽是乡土艺术,从乡土到城市,走街串巷,根植于民间,然后走向城市,经历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从而改变了自身内部结构、属性和地域关系,自己的个性逐渐淡化,最后被同质化。故要保持一个剧种、一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就需要找回其独特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气质。川剧传统盔帽要找回传统的文化特性,通过对传统盔帽造物技艺的继承,推广这种民间手工技艺的艺术价值,使其在现代社会扎根繁衍,让观众感受到每一顶盔帽都是盔帽艺人对巴蜀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对地域特色的物化总结。这才是川剧传统盔帽的生命意义与文化传播主旨。

(三)运用“互联网+”传播新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川剧传统盔帽进行现代传播,已成为其保护的新命题。基于互联网可视化、社交化、互动化、使用者众多、跨时间与跨空间传递信息等优势,借助手机APP,利用“互联网+”促进川剧传统盔帽的“线上”推广、展示与宣传。如建立川剧传统盔帽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微博、抖音等媒介,展示川剧传统盔帽的作品、制作工艺、体验活动、传承方式及其传承故事、最新设计动态等。建立川剧传统盔帽论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交流心得体会。还可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发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授课,将川剧传统盔帽制作工艺带入中小学手工体验课程。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川剧传统盔帽,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喜欢川剧传统盔帽,从而产生文化效应。

(四)建立川剧传统盔帽工艺文化数据库

建立川剧传统盔帽工艺文化数据库,对其造型、图案、材料、工艺、工具、结构等进行数据采集、归纳、统计,建立工艺文化数据库。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③。笔者通过前期田野考察和人物访谈发现,目前,重庆市川剧博物馆、成都市川剧博物馆对川剧传统盔帽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是对其进行照片存档和实物展示,数字化程度仅停留于对文物的“保存”阶段。而今的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与保护手段早已进入“超真实虚拟现实”时代,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云技术、VM在线服务已经在很多地方使用了。从文化传承与非遗活态保护的角度来说,川剧传统盔帽数据库的建立是急切所需且有长远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将川剧传统盔帽数字化,川剧传统盔帽的展品代码化,展览叙事立体化,由静态记忆转向活态的川剧传统盔帽“想象社区”或“记忆社区”的空间建构,将有利于川剧传统盔帽在现代化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

故可结合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其系统分类、归纳、整理。如运用文字、图像、录音、视频相结合的记录手法,对川剧传统盔帽制作工艺进行系统的数据存储;通过对川剧传统盔帽模板的扫描和数据录入,建立其改良设计的资料储备;对川剧传统盔帽的三维立体复位扫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生成被测盔帽的三角网格数据,通过计算机语言将其多组数据进行叠加,精确定位出重叠部分并自动拼接,形成川剧传统盔帽的虚拟空间模型,进行储存,以备后续盔帽的复原与设计。

二、川剧传统盔帽现代设计思考

(一)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盔帽产品

传统川剧盔帽适合传统审美、传统舞台、传统剧目,而在当代新审美、新舞台、新剧目的新语境中,迫切需要设计改革。传统的川剧盔帽适应传统的演出环境,受限于演出场域,演出结构,演出人员和制作材料,其属性已不具备现代演出条件。老川剧的演出场域在万年台,现代川剧演出场域在剧场,空间环境的转变使人不得不思考盔帽的转化问题,在不失其艺术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与现代场域的对接,是挽救这门近乎绝迹的舞台技艺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其转化为现代的舞台产品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广大民间造物品现代化转变的普遍问题。对川剧传统盔帽进行系统梳理,了解造物思想和理念,符合其演进的规律,保证文化品质,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树立品牌意识。对于川剧传统盔帽的现代化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谈起,即造型的简洁化;体量轻量化;工艺简便化;材料现代化。

其一,造型简洁化。川剧传统盔帽的造型多样,结构复杂,纹样繁复,如何对其造型进行简洁化设计,是其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之一。比如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造型、图案、寓意等进行现代转化,将其内在精神保留,脱离其原有的材料、环境,设计出符合现代川剧舞台表演的盔帽产品,延长其生命力,拓展其艺术展现范围,构建其现代演变轨迹。

其二,体量轻量化。传统川剧盔帽造型厚重,高而繁复,从解放演员的角度来讲,是很不实用的,盔帽太重,不利于演员表演,给演员带来较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现代化盔帽运用新材料,如高密度发泡塑料薄膜等,可减轻演员头上的束缚,方便演员表演,更能丰富舞台表演的内容。

其三,工艺简便化。传统盔帽的主要制作工艺有二十多道工序,费工费时,而现代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工艺简单灵活,制作尺寸精确,产品成型快,时间成本低,保存时间长。以川剧全插的现代设计为例,首先研究川剧全插的造型、设计结构,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其建模、计算,进行受力分析,使用功能分析和使用场景模拟,再将传统的川剧盔帽特色元素赋予其中,进行现代化盔帽的设计,通过计算得出数据,可按照演员头的大小,头型结构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与调整,再选用新材料,运用注塑成型工艺对其主体件和配件注塑成型,再组装成一顶现代化的盔帽。还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品。这样更符合演员的舞台表演需求,也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剧体验和现代舞台的发展趋势。

其四,材料现代化。传统的川剧盔帽的材料主要是一些原始的或简单加工材料,这些材料有其优点但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川剧传统盔帽的主要制作原料是白令纸,其优点是薄而轻,但缺点是易受潮、易虫蛀。盔帽制作原料铁丝的优点是便于搭建盔帽骨架,缺点是易生锈、易腐蚀。而现代新材料能更好地保存盔帽。如发泡塑料既易保存,又轻便,是川剧传统盔帽进行现代材料替换的首选。

(二)开发相关文创产品

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极为重视,这是川剧传统盔帽文创设计转换的政策资源。与此同时,如何对其进行文创设计转换,转换后的产品定位,服务定位,文创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产品价值链是需要系统设计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创意,什么样的产品形态,都需要市场的检验,产品到底卖给谁,在哪里卖,配套的服务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否在每个阶段产生价值,能否长效保持价值链的结构稳定并优化相关系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对于川剧传统盔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系统要素解构,都需要认真设计研究。

通过对川剧传统盔帽中的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寓意等相关元素的提取,进行设计分析与设计再造,形成新的并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视觉新形象。通过对盔帽造型样式的夸张变形,在整体造型上进行写意处理,如泰山冠之形如山,峰峦相对,方圆相接,与金丝绣线潮水花纹的繁简对比,完美处于整个作品之中,同时,方圆之韵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对的宇宙哲学观,可运用于书签、陶器器皿、手机支架等。还可通过对局部图案的运用,在构图上进行重组与解构,如对文状元头中的柳叶翅造型的提取重组,并借用其颤动双翅的动势特点,运用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其具有律动的美感,达到动与静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动与静的相对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也可以运用川剧传统盔帽中常用的色彩搭配以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抽其形借其意,如平顶方盔,两侧有耳幞,寓意不听谗言的川剧传统盔帽“耳不闻”,去簪缨加朝天板,寓进贤退不能,垂流苏,寓不斜视。对其抽象形态的提取再结合其寓意的现实意义,运用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将在传承中发扬传统艺术、实用中体现文化内涵,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而纹样的运用,则要在符合整个文创产品设计的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元素重组和再造,要有选择性和创新性,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三、余论

如今,对川剧传统盔帽进行现代化保护与设计思考,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应然,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它的历史,也就是它的传统,传统不能让它死,不能把文化埋起来,不提供它新的血液,那样,它就会没有生命,就会死掉,这新的血液就是创造④。”川剧传统盔帽需要从传统中来,到传统中去,在时代发展中,适应当代语境,进行系统修复,而运转更新。

注释:

①内江市文化局《内江地区戏曲志》编写组,《内江地区戏曲志》,巴蜀书社,1991年,第291页。

②笔者按:2018年8月5日,笔者参加由重庆市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课堂上,罗怀臻(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所授。罗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地方戏曲都市化”的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所授内容生动有趣,讲解深入浅出。

③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01版。

④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23页。

猜你喜欢
川剧现代化传统
边疆治理现代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川剧版画传四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