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李 波 洪 瑶
(长沙市图书馆 长沙 410005)
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 双减’ 政策”),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2]; 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提出“推进文教合作,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公共图书馆应紧抓中小学校这一服务阵地,探索构建馆校共建服务机制,搭建好“文教合作”平台,立足教育部门的需求,利用“双减”带来的时间“空档”,发挥阅读与教育密切关联的优势,创新读者服务,采取合适的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要优化少儿文献馆藏,少儿阅览室开辟“四史”教育、传统文化专架,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为青少年就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便利;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文艺院团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积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文化素养培育工作。文件明确为“文化”与“教育”合作指明了具体方向以及共同的培育目标。
公共图书馆作为搜集文献、提供阅读服务的阵地,拥有优质的知识内容和服务资源,馆员的专业采选与分类为学生的各类校园教育实践提供了学科丰富、内容有保障的资源。21 世纪初读者的阅读需求出现了升级变化,图书馆通过专业搜集、分析对一次文献服务进行再次创造后,创新推出了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服务形式——阅读活动,使其成为图书馆常规服务,并以专业性与公益性成为学校素养教育的重要补充。信息化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的出现,让良莠不齐的资讯和阅读内容进入孩子们的视野,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导向。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软硬件优势,针对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数据适时开展正反向图书推荐与引导,通过采购或自建数据库、短视频以及专业的阅读推荐,为孩子们建立起一道“阅读防火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长沙市图书馆的“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每年都会举办“馆校合作”交流会议,会前的图书馆参观环节让校长和老师对图书馆有了深入认知,使“这是我们一直想要有的校外教育保障”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在合作中的核心价值。
中小学校作为未成年人人格培养、素质培养、知识培养的重要场所,拥有独特的教育文献资源和较为集中的人力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校刊、校史、年鉴等文献资源,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教育潮流,记录学校和学生的成就,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中小学生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读者群体,在校园内播撒图书馆的种子,能够提高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普及图书馆理念,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中小学生还是使用图书馆阅读资源的生力军,开展“馆校合作”能够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流通,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学校老师是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对于学生阅读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文教合作”是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图书馆员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将教育人才发展成图书馆人才,能够进一步壮大阅读推广队伍。“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为学校和图书馆搭建了交流平台,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校园阅读推广人,“提升青少年的精神素养和文化素养”成为图书馆员和老师共同的使命,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2年7月27 日,国际图联(IFLA)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人类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发布了更新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教育”依然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公共图书馆是确保人类享受教育、获取知识和融入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是联合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抓手。国内外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文教合作”这一可持续服务发展模式,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
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的中小学服务起步较早,自1942年开始,新西兰国家图书馆就为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优质资源,为中小学课堂提供教学资料,并在信息社会中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3]。在新西兰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的服务版块中,有一个专门的“学校”子标题栏,里面的“学校服务”除了有教学资源、课程和活动外,还有学校图书馆、专业学习与资助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为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及教师提供建议和支持、设计专业学习课程和活动等。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就着手研究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的关系,并推荐两个机构合作。1984年,美国教育部公布报告,强调图书馆、家庭和学校要联合开展合作,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培养、基础资源学习以及各类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1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ASL)、儿童图书服务协会(ALSC)及青年图书馆服务协会(YALSA)联合发布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手册》,详细阐述了学校与公共图书馆长期合作的操作流程、成功案例及常用模板等内容。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有通过项目式合作开展的夏季阅读项目、读书讨论项目、图书资源共享合作等,公共图书馆往往是为学校提供资源的一方,学校则是通过组织能力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在阅读推广项目中的参与度,并提供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近的主题,双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合作[4]。在日本公共图书馆的馆校合作中,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学校支援”服务,多注重在学校教育与学校图书馆业务指导等方面,与学校以及学校图书馆展开交流合作[5]。
我国目前开展的馆校合作虽然合作内容比较接近,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差距。随着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逐渐得到重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之间的馆校合作也进入了萌芽阶段并逐渐发展成熟。笔者以“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数据库最早收录的时间至2023年9月26 日,共检索到35 篇文章,其中最早研究馆校合作的论文发表于2013年,2022年论文发表篇数最多,为12 篇。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开展阅读推广,阅读推广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中小学生的借阅服务、课外活动、特色服务、专业引导等方面。张毅红、陈彦旭、顾丹华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馆校合作研究――基于少儿阅读推广合作的探析与启示》一文指出,将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人数汇总,未成年读者的人数达到30%—50%[6]。李宏在《馆校合作开展校外阅读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少儿图书馆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坚持正确的方向,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关注小学生读者的身心特征,激发其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7]。肖雨露在论文《“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PEST 分析》中利用PEST 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外部应用环境,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发展战略,即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优化预算结构,吸引投资主体;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推动分馆建设,实现资源共享[8]。
“双减”背景下,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均针对中小学校开展了多项具体服务实践,文章重点以长沙市“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为实践案例,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3 个方面分析长沙市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开展“文教合作”的实践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指出,“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9],这为馆校合作开展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和服务奠定了法理基础。学生是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加强馆校合作、开展联合服务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们的阅读行为。长沙图书馆于2019年启动了“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以全市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们办理免押金的“小小读者证”,并以读者证为依托,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已为110 余所、10 万余名中小学生办理了读者证,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后,参与馆校共建合作的学校及服务人数成倍增长。“小小读者证”一方面为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搭建起了“阅读桥梁”,另一方面也记录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成长轨迹,使图书馆可以合作学校为样本,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据分析,“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公共图书馆成为孩子们课后的热门选择地,近6 成学生全年借阅图书10 册以上,部分图书馆分馆未成年人图书借阅量增长100%。该活动每年还为合作学校提供阅读报告和阅读排名,让学校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偏好;为每位持证读者建立阅读档案,学生可自主生成个性化的年度阅读账单,使家长和孩子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轨迹。这种阅读数据分析服务能够增进图书馆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动,共同为孩子制定长期或者短期阅读计划,帮助图书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以便更为精准地开展阅读服务。
作为全民阅读的两大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都承担着推广阅读的职责与使命,双方各有所长又相互融合。如何让公共图书馆理念深入校园,使图书馆服务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其图书馆意识,校园图书馆推广与校园阅读推广同样重要。
公共图书馆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纽带,在校园推广图书馆,能够向学校师生展示公共图书馆是什么、有什么、做了什么以及能做什么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中小学校开设“图书馆利用课”,既是《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是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指导、推介阅读资源的重要方法。学校可以在图书馆利用课下设图书馆教育或者信息素养培训,向学生推介学校周边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各类空间资源、馆藏资源、活动资源及数字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图书馆学习模式,增强图书馆学习效果。“一堂图书馆利用课”是长沙图书馆“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的核心内容,每所与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的学校,每年都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图书馆利用课”,课程由市图书馆或区县图书馆馆员讲授,内容包含“图书馆的前世今生、身边的图书馆、如何玩转图书馆”等,重点培养师生认识与利用图书馆。每年寒暑假,长沙图书馆总分馆还会开展“小小管理员”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和老师来到身边的图书馆,变身图书管理员,体验图书馆的采编、典藏、读者咨询、阅读推广活动组织等服务工作。每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校园阅读推广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长沙图书馆流动图书车会开进各个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推广及图书借还服务,并在校园内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从信息来源、网络安全、媒介素养、网络资源获取等方面推介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提升未成年人的信息素养。
公共图书馆除了向学校推广图书馆,还应该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校园阅读推广和特色课程。以长沙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将赛阅英文绘本资源作为英语课教学的基础资源,面向学生开展英语绘本配音比赛、英语阅读打卡等活动;利用新三角创客空间向全社会推广创客教育,通过提供启发性、智能化的创意制作课程,激发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课题进教材的要求,选取公共图书馆中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为学校开设“红色主题绘本”“典耀中华”主题课程;紧跟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从图书馆海量劳育指导文献出发,开展“长图小神厨”“小猪书匠”等日常生活劳动活动、“小小创想家”“童创汇”等生产劳动活动和“小小图书管理员”志愿服务活动。这一系列特色活动与特色课程,既减轻了学校自主研发美育、德育、劳育活动的工作量,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有利于中小学生在图书馆的社会实践中补充课外知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既是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来源,故公共图书馆在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共同打造和研发特色课程尤为重要。“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结合学校校本课程,推出“长沙方言”课程和“阅见长沙”“hello!大自然”等研学项目,用书籍开启城市与自然的探索之旅,帮助孩子们认识本土历史和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扬州市竹西中学与高邮市汪曾祺学校的师生走进汪曾祺纪念馆(高邮市图书馆分馆),联合开展融合实境课堂研究课——《延续文化血脉》,道德与法治、语文、美术、综合实践四科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汪曾祺笔下的世界[10]。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提供线上服务成为了中小学校对公共图书馆的新需求。公共图书馆依托总分馆体系为中小学生提供线下文献借阅,同时也通过网上选购、邮寄、预约、文献传递等方式提供线上服务。“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项目依托“你的BOOK,我买单”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前往书店精准选购书籍,广大师生还可以在京东网上书城一键下单,实现免费看新书的愿望,既满足了中小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即时性的借阅需求,也提升了图书馆按需采购、精准服务的实效。疫情期间推出的“云锦飞书”网上借书平台,这是长沙图书馆近年来拓展的图书网借O2O项目,打造了“手机借书,快递到家”的全新借阅模式,读者在手机上一键下单即可在家坐等送书上门,让全民阅读更加专业化、便民化。
除了文献资源服务,长沙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也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公共图书馆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等属性,与学校、社会组织、文化界、教育界及家庭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阅读推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更为多元。中小学师生除了能广泛参与图书馆的线下阅读推广活动,也能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视频、小程序打卡等方式参加图书馆读书会、讲座、评选等活动。“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便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实时转播图书馆内的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为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便利。此外,项目每年都会面向合作学校开展阅读笔记、诗歌朗诵、故事讲演、主题征文等评选活动,优秀作品将在线上线下展播,师生们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学校或者是在家里都能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享受同等的阅读推广服务。“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学区就馆校合作进行了多次洽谈,最后双方达成合作意愿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国家图书馆为紫竹院学区内的15 所中小学校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书单推荐、文津经典诵读推广、展览进校园、讲座进校园、线下线上阅读指导、“阅读之星”表彰活动等[11]。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章程》,规定“小学图书馆(室)人均藏书量不得低于25 册;图书馆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应当不少于一本[12]。然而,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小学学校图书馆基本能满足藏书量的要求,但是城乡学校的藏书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学校图书馆内的藏书品类相对较为齐全,但存在着复本量较大、阅览室空间被挤压的问题;乡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一般是刚建校或者达标建设的时候按标准一次性采购的,面临着购书经费无保障、图书更新不及时、图书品质难保证等问题。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但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10.93本,其中,9—13 岁少年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10.21本,平均每日阅读时长仅25.48 分钟[13],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孩子们有了更多自主时间,阅读需求越来越旺盛,对阅读资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学校和家庭藏书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但由于和学校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并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该怎样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无法进入学校,最终出现学校的硬需求得不到满足,图书馆的文化软供给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机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经济层面的影响。近年来,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公共图书馆预算总额下降,以深圳图书馆2022年的预算统计为例,2022年该馆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均为20 885 万元,比2021年减少了755 万元,支出项目集中于资源建设,活动支出项目较少[14]。另外,受思想因素的影响,家长们把中小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安排在了兴趣班和辅导班上,对图书馆与阅读的了解和重视明显不够。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虽然一直在努力尝试在中小学校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但总体来讲,其活动形式较缺乏新意,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存在不可持续性。此外,很多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分馆)没有配备专业的阅读推广馆员,无法有针对性地、持续性地面向学校开展工作。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部署,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公共图书馆在线上资源库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满足中小学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然而却缺乏相关资源共享机制,无法将馆藏资源与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笔者在对长沙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进行调研时发现,长沙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基本使用同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通借通还,但各个中小学校图书馆使用的管理系统却不尽相同,不同的系统和平台让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壁垒。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可以从阅读资源、教育场域、特色服务、人员交流、制度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构建和谐的阅读生态系统。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存储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可以提供“一站式”图书在线查询服务,还可以通过总分馆物流为有借阅需求的读者提供配送服务,通过流动服务点、流动图书车服务城乡,为学校提供馆藏资源相关建议和指导,并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单,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支持。此外,公共图书馆还是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长期举办各种讲座、展览和文化活动,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文化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挖掘学校所需的特定资源,使其转变成中小学校的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校史、文刊既是阅读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重要的本土文献,因此,推进其转化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能够让文献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参与数字阅读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06 亿,相比2020年增长2.43%,其中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达到27.25%[15]。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应顺应时代发展,开展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如VR 数字阅读体验、少儿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结合有声听书等数字阅读资源,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数字阅读观并掌握必要的数字阅读技能。
5.2.1 社会实践基地
公共图书馆除了拥有资源优势和活动优势,还有阵地服务优势,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最佳选择。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场馆优势,为学生营造自我学习的氛围并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服务,开展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走进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孩子们去图书馆探索学习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校内外相关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
5.2.2 流动服务点
依托流动图书车建立流动服务点是拓展教育场域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相比功能齐全的分馆,流动服务点更符合学校多元化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流动服务点的书籍一般是由总馆统一调配,其流动性和更新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流动服务点可以直接深入校园并成为学校图书馆的一种补充,直接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此外,流动图书车还具有灵活、便捷的服务特点,不仅可以定时、定点、定线开展基础借阅服务,还可以开展数字阅读、阅读推广、流动展览、科普教育等活动。更重要的是,流动服务点是乡村阅读服务的一种补充形式,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阅读的均衡化发展。
5.2.3 共建分馆
目前国内很多省市的公共图书馆都与学校有共建分馆的探索实践,有的采用了将学校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比如吉林省图书馆、株洲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吉林省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馆”,省图书馆还向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赠送了“附中第二届读书节名师推荐图书”,并发放了教职员工馆校通用借阅证[16]。株洲市“馆校牵手”计划是市图书馆与各中小学校共建图书馆总分馆,以此实现图书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校图书室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通借通还,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让图书流动起来[17]。有的是在学校旁边建设分馆,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阅读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怡雅小学东南边的怡海分馆,与学校只有不到200 米的距离,流通量达8 万余册;由长沙图书馆和松塔培训学校合作打造的品质化阅读空间——望城区松果分馆,其周边有中岭小学、长郡月亮岛第二小学等多所小学,每年开展的活动多达450 场,流通量达20 多万册;长沙市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开福区史家坡馆设立在学校旁,图书馆与学校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为师生们办理了“小小读者证”,极大方便了学校师生。与学校共建分馆或者在学校旁边建设分馆能够帮助基层分馆破解均等化建设的难题,同时也能提升基层分馆的服务效能。
公共图书馆在与中小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特色化服务,助力“书香校园”与“书香城市”建设,推进全民阅读。
5.3.1 阅读服务进校园
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公共图书馆除了可以将借阅服务、推广服务送进校园,还可以联合学校开展图书馆利用课、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以长沙图书馆为例,其在馆校共建协议中明确要开展阅读服务,如图书馆为学校输送“青苗计划”阅读养成模式,并提供指导和帮助,包括“青苗计划”阅读服务资源、评估模式、展示平台等;图书馆协助学校举办年度校园读书节活动,共同抓好学生的德育、美育的工作;图书馆为学校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师志愿服务平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培训计划、课程内容以及考核机制;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阅读服务优先参与权,如“青苗计划”阅读跟踪服务对象、“图书馆奇妙夜”夜宿图书馆名额等。
5.3.2 课后服务进图书馆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推进,课后服务成为热门话题,也逐步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刚需。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改善阅读空间,增加馆内活动区域及区域座位,优化少儿文献馆藏,开辟“四史”教育、传统文化专架,因地制宜设置“学生专区”“家长专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为学生学习阅读、课后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图书馆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设计、策划阅读活动,制定特色服务套餐,提供研学服务之旅、职业体验之旅、社会实践之旅等。如长沙图书馆及其总分馆积极开发了各类适合中小学生的素质培训和“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等阅读品牌活动,将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纳入长沙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温州市图书馆推出了“课后·图书馆时光”创新服务,以少儿读者的“读书+实践”为导向,接待中小学生团队到馆参观、体验、学习,已形成“走、读、研”一体的常态化服务机制[18]。
5.4.1 馆校联席会议
图书馆与学校的交流除了馆舍和活动交流,更重要的是人员的交流,定期开展馆校联席会议是有效的举措之一。长沙图书馆“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每年都会邀请学校校长、老师、图书馆员共同开展馆校联席会议,集思广益、互通有无,以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2022年的馆校联席会议中,合作学校代表以阅读活动和阅读课程为出发点,分享了馆校共建实践经验,并就“读吧,长沙——让你的孩子成为阅读者”亲子阅读指导手册的编撰工作与图书馆员交换了意见,这一举措能让阅读课程、阅读活动、阅读专业指导书籍更好地参考教育与文化两方面的专业意见,并通过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进行广泛传播和复制,让更多的学生和家庭共享专业阅读的红利。
5.4.2 “双培”促“双赢”
以人为本促阅读,以人为本促服务,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有着不同的人才优势。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多元,而中小学校拥有天然的阵地力量、师资力量和号召力量,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及优秀校友带来的资源都是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可以结合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人员培训,以培代招,成立专业的阅读推广志愿者团队,研发阅读课程、策划阅读品牌、推广阅读活动,实现图书馆与学校的双赢。
5.5.1 加强制度建设
“文教合作”是学校的校园教育职能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让这种合作走得更加长远,实现共享双赢,还应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文旅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多个文件,从“搭建‘文教合作’平台”到“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明确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方向,各地区制定的详细工作方案能够促使合作更加规划化、紧密化和长效化。2022年4月,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发布了《长沙市“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方案》,明确了长沙市将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广“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推进图书馆服务进校园和课后服务进图书馆,同时在分馆选址、资源建设、开放时间、阅读活动等方面,精准对接孩子需求,助力教育“双减”。
5.5.2 跟踪指导阅读行为
公共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积累了大量信息,如书目检索信息、读者借阅信息、数字资源使用信息等等。在馆校共建项目中,图书馆可以为学校和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对学生的阅读信息进行跟踪与分析,开展阅读调查、阅读评估等工作,抽样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喜好、阅读能力以及对应家庭的阅读量、校园的阅读量,实现分级分众阅读。长沙市“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便是“青苗计划”阅读跟踪服务项目的延伸活动,以阅读推荐、阅读时间、阅读分享、阅读展示、阅读评估五个环节为理论体系,跟踪指导孩子们的阅读行为,对学生们的阅读信息进行闭馆管理,以此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属性,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中小学校是基础教育,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要精准对接、精诚合作,从教育本源出发,从阅读资源出发,以提升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素养为目标,整合优质资源,聚合社会力量,构建“文教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二课堂的功能,在校内、校外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形成未成年人从阅读到终身阅读的良好全民阅读生态[19]。
(来稿时间: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