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铁皮石斛栽培与利用系统医药文化探析

2023-02-09 01:56章聪叶蕾姚灿灿张玺玲顾兴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武义武义县铁皮

章聪,叶蕾,姚灿灿,张玺玲,顾兴国,4

(1.武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武义 3212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4.农业农村部创意农业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2012年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开始挖掘认定的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1]。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认定、保护利用对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3月,已有6批共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得认定。

武义铁皮石斛栽培与利用系统是2022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首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之一。该系统主要以铁皮石斛、灵芝为代表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和药-粮轮作为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铁皮石斛、灵芝等中药材的品质,更实现了良性循环,使遗产地的中药种植真正融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本文在相关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武义铁皮石斛栽培与利用系统的演变历史、医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考辨,以期为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发展建议,以期为武义文化高地建设、当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1 武义铁皮石斛栽培与利用系统的历史演变

武义县地处浙江省金华市南部,南部、西部和北部三面环山,峰峦连绵,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达72%[2]。在武义-宣平的丹霞地貌地质分布周边,丹霞地貌形成的峰岩、峡谷、溪流、潭瀑等多种地形,为不同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野生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在丹霞地貌分布区悬崖峭壁上,野生石斛、灵芝等珍稀药材至今依稀可见。

铁皮石斛被称为“药界大熊猫”,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公元前3—4世纪)记载:“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生山谷。[3]”后约东汉时期《名医别录》记载:“石斛,无毒。主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定志,除惊。[4-6]”唐代御医叶法善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向玄宗呈献“石斛、天山雪莲、人参、首乌、茯苓、灵芝、珍珠、肉苁蓉、冬虫夏草”九大仙草图及功用,被录进道教经典《开元道藏》,成为宫廷御用珍贵药物。据此可推断在1 300年前,武义就有人发现石斛可做药用。

清代开始出现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记录。1840年(清道光20年)《宣平县志》(宣平县于1958年撤销建制并入武义县)记载:“石斛,俗名吊兰,丛生高山崖石上,根结甚繁。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白花,节上自生根须。人有取来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檐下,经年不死。俗名为千年润。”详细介绍了武义石斛的野生环境、形态特征和种植方法。清光绪年间,武义县南湖村人何德润所著的《武川备考》记载,家种药材有石斛、芍药、红花、薏米、枸杞子、菊花、三棱、莪术8种。这一阶段,武义中药业快速发展,出现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许多药店、药号。清嘉庆年间设有医药司,王储春药店、武义县城内的寿仙谷、履坦的童义丰、东皋的仁和堂、王船头的夏德裕和柳城的仁德品等中药店都开设于清代后期。民国时期成立武义国药业同业公会,中药店在武义境内普遍出现,多为夫妻店,本少利薄,亦农亦商,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中药店还有中成药加工厂,自制自销一些丸、散、膏、丹、锭、露之类的中成药,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丽水、金华等地。民国30年(1941年),武义中药店已发展到66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保健养生产品的逐步兴起,人们对铁皮石斛的需求不断加大,其现代栽培技术也出现了新突破。近年来,武义以寿仙谷企业为代表,形成了铁皮石斛从中医中药基本科学研讨、优良种类选育、仿野生有机种植、攻关古代养生秘方、当代中药炮制有效成分提取、中医药临床运用一整套完整的中药产业链,铁皮石斛、灵芝等有十多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缺,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省、市多项科技进步奖。目前,武义县已形成以“有机国药养生园”和现代农业“石斛精品园”等为主体的铁皮石斛标准化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园区,种植面积337.8 hm2。以铁皮石斛栽培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当地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尤其是设施栽培效益可观,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2 武义铁皮石斛医药文化内涵

武义先民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传承至今形成深厚的中药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铁皮石斛药用文化

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众多医药古籍有明确记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及东汉时期的《名医别录》均有记载,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强筋健骨之功效。武义先民发现饮用新鲜石斛的汁液可以治疗高烧不退等病症,将铁皮石斛视为“救命仙草”。唐开元元年武义道医叶法善向玄宗呈献“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廿年首乌、花甲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苁蓉、冬虫夏草”九大仙草图及功用,被录进道教经典《开元道藏》,成为宫廷御用珍贵药物;明代被冠以“中华九大仙草”,记入明刻本《正统道藏》。铁皮石斛作为名贵药材,是一些中医古方剂的主要成分。明代《永乐大典》中记载了铁皮石斛作为制作主治温补肾阳、补益气血的“石斛散”“巴戟汤”“增损续断丸”等方剂的主要配料。“石斛夜光丸”是武义地区常用传统中药方剂,最早出自明代《原机启微》,用于治疗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等症状。

2.2 铁皮石斛饮食文化

铁皮石斛是补阴养生佳品,经过数百年不断探索、积累,形成了诸多药膳。石斛炖老鸭是武义的一道名菜,铁皮石斛在各类石斛中出类拔萃,水鸭也是当地“一绝”,两者结合便形成了这道传统名菜。水清而不淡,补而不燥,有滋阴清热、养胃健脾以及增强身体免疫力等功效,适合夏季湿热人群及时补充和进食。清宣统年间,武义“寿仙谷”药号创始人兼中医李金祖在采药行医之余,发现了唐代孟诜编著的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食疗本草》,并以此为据,给那些不喜吃“苦药”的病人开“药膳方”。其中,有多个以铁皮石斛为原材料的“药膳方”流传甚广,包括“仙草养生盅”“石斛嫩汁豆腐”“石斛鱼丸”“石斛鸡煲”“芝斛太极羹养生盅”等,它们取用了铁皮石斛的滋阴清热、润肺益肾,以及其他本地食材的相关药效,令当地居民常吃不厌,通过“常服,久服”巧妙地完成对身体的清补和温养。

2.3 铁皮石斛观赏文化

铁皮石斛属于兰科草本植物,除了用于制药以外,还具有较高观赏和文化价值。许多喜欢种花的农民家里都会栽培铁皮石斛,铁皮石斛开花一般是在4—6月,开花时间长,可持续一个月左右,姿态优美,每葶有花七八朵,每花6瓣,四面散开,伴有淡淡的清香,让人赏心悦目,可以长时间地为庭院或室内增添一处亮点。在家庭中,一般有两种铁皮石斛栽培方式:一种是盆栽,此种方式方便移动,武义民众经常会把盆栽铁皮石斛放到庭院内、室内、窗台上、阳台上等;另一种是树栽,将铁皮石斛苗定植在树皮表面有纵裂沟的树种上,定植前先将铁皮石斛苗的根部沾满苔藓等含水材料,此种方式一般用于路边或庭院内。石斛花还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父亲节之花”。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石斛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石斛的花语很多,如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等,因此,受到广大花草爱好者的追捧。

2.4 医养文化

武义多数农户或多或少备点常用的中草药,并流传 “家藏几味常用药,自己配伍熬‘汤头’;方便省钱又灵验,无不夸赞草药好。” 等顺口溜,已经形成“人人珍爱中草药、家家备有中草药,个个懂点中草药,小病小痛不求医”的良好医养氛围。农民在干活途中遇上常用的草药,会随手采来带回家,拍去泥沙、除去杂物,晒干备用。也有一些经常专门采集中药材的药农,他们每次进山采药前,要事先考虑好采药地点,准备好随身携带的干粮和砍刀、锄头、竹篓、绳索等工具。出发前要焚香祭拜山神土地与药仙,入山后遵守古训不说不吉利的话,不随便敲打采药工具等禁忌。

武义药农基本靠祖传的经验口耳相传,判断多数中草药的药性,也有一些民间中草药医师通过中草药自身的味道来判断其药性。根据中草药的药性,习惯把中草药分成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两大类;细分为温补、祛寒、活血、消炎、退肿、利湿、行气、解毒等。按药味分为香、甜、苦、麻、辣五味,香则散、甜则补、苦则寒、麻则毒、辣亦散。按药的颜色,黑补肾、白补肺、红补血、黄补肝。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了许多的民间验方。出生于中草药世家的原武义一中退休教师徐斗斋先生,退休后曾整理了《民间实用中草药验500例》。李明焱、李振皓主编的《武义单方验方集》于2022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集单方验方和独创技术129种,按功效分为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肛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科疾病计71个病种[7]。这些单方验方具有鲜明的武义地域特色。

2.5 中医名医文化

在武义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名医,诸如晋镇南将军阮孚的后裔阮葵、唐代叶法善、元代徐元吉、明代韩叔旸、扬云、鲍进、俞镠、郑爆、陈伯辉,清代俞良钿、俞士良、俞祝应、潘震江、廖李旺,民国何葆仁、陈异常、徐春圃、蓝贤翠等,他们均以高尚的医德,令人折服的诚信,在武义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为武义传统中医文化赢得了赞誉。唐代出生于道教世家的叶法善(616—722年),历唐高宗、武周、唐中宗三朝,唐玄宗时官鸿胪卿,封越国公,无疾而终,享年105岁。叶法善曾研发出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效的药膳,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有乌精饭、青草腐、煨盐鸡等药膳,宫廷秘藏的有端午茶药。除叶法善外,武义县王宅镇靖山自然村人韩叔旸(1392—1435年)、 俞源乡下杨村人扬云(1388—1439年)及其孙扬煜均官至太医院御医。

除了以上4位名医御医,遗产地俞源村的俞氏一家,数代以医药济平民,在当地传为佳话。出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的俞祝应,幼承家学,以医为业,遇富商求诊,收诊金多至50块大洋,而对贫穷百姓求治,则不仅不收分文,还设炉煎药服侍,待如家人。儿子俞经康继承父志,也贫富有分,对外地求医者还以茶饭招待,他在当地最早推广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免费为民防病。俞经康儿子俞栩、长女俞爱菊、小女俞春梅也传承了祖传医术和医德,均以其出众的医技和爱民事迹而名载地方史册。

2.6 中医药信仰与习俗

武义人民对中医药的崇拜已经上升为宗教信仰。清《武川备考》记载,清道光年间,将尝百草的神农氏奉为“药皇”,并供奉在县城祝宅巷的“药皇庙”。咸丰末年,药皇庙毁于太平军的战火;光绪二十三年(1897),药农又在县城大南门内买屋作为公所,并祀药皇。坐落于城西法云寺以东的“华元化祠”,奉祀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嘉庆邑志载一轶事:“司训张云威得病,遣子祷于华仙,得神方服之愈,爰作龛装像于法云寺东,并录医方以济众,远近闻之,祷无虚日。法云寺华仙香火极盛,近年有善士刻医方碑,寺僧按笺以应,僧颇获香钱之利。”

坐落于武义县城东郊的“镇龙庙”(也叫太祖庙),始建于清代,2005年重修。相传此庙是人们为了纪念“任公”而建造的,“任公”是清代一位有名的医生,因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百姓爱戴,但是不幸的是一场火灾夺去了他的性命,周边百姓痛不欲生,捐集善款,建此庙以示纪念。另外,还有一些寺庙把民间药方作为“签书”。人们通过跪拜求得“药签”,并按签施治,此类药签多起精神疏导作用,或是医养保健之类,往往有一定效果。比在寺庙供奉中医药神更普遍的是,药农在家中供奉传统中医名医。在白姆乡白姆村,一些药农就把华佗视为崇拜偶像,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祭拜一下。这种普遍的中医药信仰,反映了武义民众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尊重和对健康长寿的美好向往。

在武义节日民俗中,更是将中医药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立夏吃竹笋、端午节插艾条、插菖蒲、挂香包、驱五毒、喷雄黄酒、吃大蒜、喝午时茶、吃鸡蛋、送船逐疫(俗称“推端午船”)、六月六吃肉补身、七夕节洗头除风虱、重阳节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诸多习俗。

2.7 以“仁”为核心的中医药人文精神

武义中医药人文精神以“崇尚医德”“善济平民”“讲究诚信”等为核心内涵,这在武义历代中医名医的行医经历中均有体现,并且传承至今。武义县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和医德的基本原则。《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传》记载:高宗迷恋金丹驻寿,广召术士炼丹。叶法善发现服食外丹有害力劝皇上停止冶炼和滥服丹药。高宗觉得叶法善劝谏有理,便让他去检验,果然无人炼出真丹,遂将炼丹术士逐出皇宫,中止炼丹。作为道士,叶法善能正告皇帝弄清方士的真假,不要被他们的炼丹成仙谎言所蒙蔽,这在当时科技水平与认知程度的情况下,诚属可贵。

武义历代名医大多热心公益,善济平民。武义西普宁寺僧牧牛和尚,将药草投入寺边灵泉井中,用泉水治疗乡民疾病。明嘉靖武义邑志记其“严戒行,通经律,尤善医术,富者授以方,贫者济以药,不望报答”。明代俞源村人俞奉琦、俞良钿以救死扶伤而享誉乡梓。在清代,又有开药铺诊病的俞樟炜,善岐黄、精脉理的俞廷胪等等,均以医药救济乡民而跻身俞氏积德行善人物之列。

3 武义铁皮石斛栽培和利用系统医药文化保护与发展建议

武义县特色中医药文化是千百年中草药、中医发展和社会沧桑变化的深厚积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

3.1 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

在“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药文化”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加强对当地其他医药文化元素的申报工作,扩大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的范围,建立中医非遗的保护制度,加强对当地中医特殊技艺的挖掘工作,抢救性地保护中医特殊技艺。与此同时,依托国药企业资源,加强对当地传统中药古籍、药方、单方等调查、整理与保护,收集药器、药具、药物标本等,筹建中医博物馆,并依托以上资源开展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实现当地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3.2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建设

依托武义县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中医药人文历史和畲医药民族特色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深挖并整合武义中医药传统特色文化与畲医药民族文化内涵和中药材资源特有的传说寄语,构建中药创意文化产业体系,培育中药创意文化特色产业,形成中药文化创意产业链。推进中药健康养生创意文化品牌建设,开发和生产体现武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发展中药创意文化新业态。开发“武义药膳”系列产品,形成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系列,建立药膳道地药材和食材选择标准,从源头保证药膳品质。加强从业人员中医药文化素养、药膳制作技能等培训,提升中药企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文化品位,促进武义中药创意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

3.3 加强品牌培育及宣传力度

依托武义众多优势中药材资源,结合“浙八味”品牌,开展 “武七味” 精选,加快“武义有机中药”“武义药膳”等品牌培育,与“武义铁皮石斛”等形成武义中药产业区域公共品牌系列。依托武义县“浙产名药产业发展大会永久性会议地址”优势,进一步推进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着力打响武义中药材区域特色品牌,加大品牌策划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基地建设,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做大做强企业专属性品牌。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增强品牌保护意识,为全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品牌基础。

3.4 药旅融合品牌打造

全力推进以有机国药为特色的中医康养旅游发展。依托武义独有的自然风光、特色农业等资源,积极建设农业观光、红色旅游、温泉调养、体育健身等特色农家乐和生态景区,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活力和潜力。依托武义县温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以中医药康养为主题的旅游住宿接待设施,为形成康养保健、药膳养生、文化体验等主题旅游提供基础。进一步挖掘、整理与整合叶法善、畲族、寿仙谷等传统医药文化,开展中药创意产品研发,加强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武义打造中医康养文化高地提供充分支撑。

猜你喜欢
武义武义县铁皮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铁皮侠的装备
浙江省武义县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铁皮园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父亲
武义 山水如画温泉城
武义:力促工业垃圾妥善处置
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土石方平衡细化的初探
浙江省武义县1992-2008年性病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