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实螺与人工饵料投喂丰容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2023-09-13 06:11田颖可马行空彭佳慧黄亚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摄食饵料中华

田颖可,马行空,彭佳慧,黄亚红*

(1.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名河蟹,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中华绒螯蟹为杂食性动物,小虾、野杂鱼、蠕虫、野生昆虫、贝类、棘皮动物等为其主要的动物性饵料来源,植物性饵料则以藻类、水生植物等为主[1-3]。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中投喂的饵料主要为由豆粕、棉粕、麸皮、小麦、豆油等制成的精饲料,有时还会辅以动物性饵料[4]。中华绒螯蟹饲养过程中,常以野杂鱼(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饵料为主进行投喂,动物性饵料资源有限,而人工饵料成本较高。椎实螺(Lymnaeasp.)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基眼目、椎实螺科[5],是沟塘中常见的螺类,对水生植物具有危害性,有报道表明其对水稻秧苗曾产生毁灭性侵害,重灾区密度最高达5 000只·m-2[6]。目前常用四聚乙醛、胺乙醇胺盐等化学药剂杀螺[7],但这种方式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椎实螺是中华绒螯蟹摄食的动物性饵料之一[5],将其打捞并投喂中华绒螯蟹则是一项生态控制措施[6]。

丰容是指为了满足圈养野生动物的生理、心理需求,使其更多地表现出自然条件下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系列保障动物福利的措施[8]。饵料丰容则是指通过改变食物种类、成分、颜色、形状、位置、易获得程度等来提升动物福利水平的手段[9]。董超等[10]研究发现,配合饲料和鱼肉的轮转投喂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摄食量,且体重增长也显著高于投喂单一鱼肉的组别。对螯虾进行高蛋白饵料与低蛋白饵料以5 d为一周期的轮转投喂后,其体重增长也显著高于部分对照组螯虾[11]。但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始终投喂同种饵料,与不同饵料轮转投喂,何种更适宜其生长等,目前仍没有定论。本实验通过椎实螺与人工饵料的轮转投喂和混合投喂,探究饵料丰容是否促进中华绒螯蟹的摄食及生长,为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的饲料投喂提供新的方法,也可为椎实螺的生态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21年7月提供,体型大小相近,附肢健全,初始体重为(7.19±0.64)g。

中华绒螯蟹所食椎实螺大小均一,螺肉鲜重为(88.67±7.19)mg(肉干重8.60%)。椎实螺鲜重蛋白含量5.60%,即占干重65.00%。中华绒螯蟹所食人工饵料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提供,烘干处理后测得干重86.30%,配方为鱼粉、豆粕、花生粕、棉粕、小麦粉、鱿鱼膏、虾壳粉、鱼油、磷酸二氢钙、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等,成分包括:粗蛋白质含量≥32.0%,粗脂肪含量≥4.0%,粗纤维含量≤7.0%,粗灰粉含量≤18.0%,水分含量≤12.0%,总磷含量≥1.2%,赖氨酸含量≥1.7%。

中华绒螯蟹饲养容器为底面直径15 cm、上口直径18 cm、高17 cm的食品级塑料圆桶,饲养用水为曝气24 h的自来水。

窒息试验所用密封容器为圆柱状透明密封罐子,底面直径5.5 cm,高12.0 cm,容量280 mL。溶氧值测量仪器为W-Ⅱ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奥克丹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饲养管理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共128只,每组32只,雌雄各半,单只饲养于塑料桶中,饲养时长为28 d。实验共设4组,轮转组、混投组为两种丰容实验组,纯饵组、纯螺组为两种对照。每4 d为一完整周期,每半个周期(2 d)换一次水并重新投喂饵料,保持水位高度为2.5 cm。其中纯饵组、纯螺组每2天分别投喂人工饵料256 mg、椎实螺532 mg。所投喂椎实螺为鲜活个体,但中华绒螯蟹仅摄食螺肉部分。轮转组每一周期前2 d投喂人工饵料256 mg、后2 d投喂椎实螺532 mg,混投组同时投喂人工饵料与椎实螺各128、266 mg。因为椎实螺螺肉含水量高,而饵料干重比例高,因而本文均以干重计算摄食量。

实验进程中每两日换水同时清理残饵、粪便,统计摄食量,观察并记录中华绒螯蟹死亡、蜕壳情况。

1.2.2 窒息试验

在实验周期结束后,各组随机选择存活的8只蟹,统一置于经过曝气处理的自来水水箱中,提前准备好密封罐子没入水中,灌满水并排出气泡。在水中将中华绒螯蟹放入密封罐中,并立刻封住罐口以防止气体进入。密封罐制作完成之后,按照组别放置在桌面上,进行观察。确认每一只河蟹死亡之后记录准确的死亡时间,并测量此时的溶氧值。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开始前称量中华绒螯蟹体重,饲养28 d后称量终末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量。实验结束时统计各组蟹存活数,计算存活率。将每次投放饵料量与剩余饵料量的差值记为单次摄食量,总摄食量分别以人工饵料及椎实螺的干重进行折算。

饵料系数为摄食量除以终末体重与初始体重之差;

摄食蛋白量为摄食量乘以含蛋白率。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利用Excel及GraphPad 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存活率

对各组中华绒螯蟹存活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表1),混投组、轮转组与纯螺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都高于纯饵组,且混投组与纯螺组的存活率与纯饵组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饲养28 d后各组中华绒螯蟹存活率

2.2 投喂丰容对摄食量的影响

表2为饲养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平均每周期个体摄食量,表3为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平均每周期摄食总量与摄食蛋白量显著性检验。轮转组与混投组的摄食总量与纯饵组相近,但显著高于纯螺组。此外,轮转组、混投组与纯饵组的摄食蛋白总量均显著高于纯螺组(P<0.05)。

表2 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平均每周期(4 d)摄食量 单位:mg

表3 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平均每周期摄食总量(上半角)与摄食蛋白量(下半角)显著性检验

表4为轮转组平均摄食量与对应时段纯饵组、纯螺组的比较,图1、2分别展示了饲养过程中各周期对应时段的具体摄食量。轮转组在每一周期的前两日摄入的人工饵料量显著高于对应时段的纯饵组,在每一周期的后两日摄入的椎实螺量显著低于对应时段的纯螺组。

图1 纯饵组与轮转组对应时间段(2 d)摄食量

图2 纯螺组与轮转组对应时间(2 d)段摄食量

表4 纯饵组、纯螺组分别与轮转组对应时间段(2 d)摄食量及显著性检验

摄入饵料与椎实螺的比值反映中华绒螯蟹对人工饵料和椎实螺的偏向性,比值高说明其相对喜食人工饵料,比值低说明其相对喜食椎实螺。图3、表5为各组中华绒螯蟹摄入人工饵料与椎实螺的比值及显著性检验。对照组为纯饵组人工饵料摄入量与纯螺组平均椎实螺摄入量的比值。轮转组与混投组的饵料与椎实螺摄入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混投组显著高于轮转组,说明轮转组与混投组均相对喜食人工饵料,而混投组对人工饵料的偏向更明显。

“*”“**”“***”“****”分别表示在P<0.05、P<0.01、P<0.001、P<0.0001水平差异显著。图4、6同。图3 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摄入饵料与椎实螺比值

表5 对照组(纯饵组与纯螺组)、混投组与轮转组饵料与椎实螺摄入量比值的显著性检验

2.3 投喂丰容对体重及饵料系数的影响

图4、5分别为饲养28 d后各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及饵料系数,表6为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混投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显著高于纯螺组,其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转组与纯饵组饵料系数较高,纯螺组饵料系数最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图6为仅计算人工饵料所得的饵料系数结果,纯螺组无人工饵料摄入,其余三组从高到低依次为纯饵组、轮转组、混投组,且混投组显著低于纯饵组。

图4 饲养28 d后各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量

图5 饲养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饵料系数

图6 饲养28 d人工饵料饵料系数

表6 饲养28 d各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量(上半角)和饵料系数(下半角)的显著性检验

2.4 投喂丰容后的窒息试验

各组中华绒螯蟹窒息试验死亡时间、溶氧值及各组之间t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首个个体死亡时溶氧值纯螺组为最低、纯饵组最高,混投组首个个体死亡所经历时间最长,纯螺组其次,纯饵组最低。最后个体死亡时溶氧值为混投组最高,其余3组数值相近。最后个体死亡时间为纯螺组最高,纯饵组最低。半致死平均溶氧值及全体窒息临界点溶氧值纯螺组均为最低,纯饵组均为最高,其中纯螺组与纯饵组全体窒息临界点显著性差异。半致死耐受时长及全体缺氧耐受时长由高到低依次为纯螺组、混投组、轮转组、纯饵组,且纯螺组与混投组均显著高于纯饵组。综合各项统计结果可得,纯螺组中华绒螯蟹耐缺氧能力最强,混投组、轮转组其次,纯饵组最弱。

表7 窒息试验相关指标统计

3 讨论与结论

3.1 投喂丰容促进中华绒螯蟹对人工饵料的摄食

从两种饵料湿重的摄入量考察,纯螺组摄食量最高,其次是轮转组与混投组,纯饵组最低。由于椎实螺含水量高,可转化供能的营养物质有限,因此,纯螺组中华绒螯蟹实际摄入食物体积大,相较于其他组已达充分饱食的程度,这也说明人工饵料的饱腹感可能优于椎实螺。人工饵料与椎实螺在性状、成分、含水量等方面皆有很大差异,以其干重计算摄食量较为合理。但由于摄入椎实螺干重的绝对值远小于人工饵料,因此,纯螺组平均摄食量显著低于纯饵组、轮转组、混投组,即饵料中含人工饵料的3组,因而比较摄入人工饵料与椎实螺的相对值更能反映中华绒螯蟹对两种饵料偏好。轮转组中华绒螯蟹在每一周期的前两日摄入的人工饵料量显著高于对应时段的纯饵组蟹,在每一周期的后两日摄入的椎实螺量显著低于对应时段的纯螺组蟹。在实验初期交替尝试了两种饲料后,轮转组中华绒螯蟹对人工饵料的摄食量稳定高于未食用过椎实螺的纯饵组蟹,说明中华绒螯蟹在经历了轮转投喂的刺激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对人工饵料的偏好。轮转投喂在提高人工饵料对于中华绒螯蟹的诱食性上有一定作用。轮转组与混投组的人工饵料与椎实螺摄入量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相对于椎实螺,中华绒螯蟹更喜食人工饵料。而混投组的饵料与椎实螺摄入量的比值又显著高于轮转组,轮转组在投喂椎实螺的时段内,由于饥饿或欲求阈值降低,摄食更多椎实螺,因此,比值低于混投组。轮转与混合投喂丰富了中华绒螯蟹的摄食内容,在提高人工饵料的诱食性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丰容作用。

3.2 投喂丰容对生长及体能的影响

饲养28 d后混投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增长高于纯螺组,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中华绒螯蟹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人工饵料不仅在诱食性、口感等方面吸引中华绒螯蟹更多地摄取,其营养成分也更均衡,更适宜其生长。而杨志刚等[12]实验表明,用配合饲料替代杂鱼饲喂中华绒螯蟹对其体重、出肉率、肝胰腺、性腺等均无显著影响,仅部分消化酶有差异。徐梦谦等[13]分别以配合饲料和鲜杂鱼饲喂青蟹,发现投喂鲜杂鱼组青蟹体重增长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人工饵料已基本满足蟹类的营养需求,考虑到其在投喂、管理上的便捷性,在大规模养殖中可能优于传统的动物性饵料,但仅计入人工饵料时,混投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纯饵组,以更低的饵料成本达到了与纯饵组相近的生长率,在生产上是更为经济的选择。缺氧是对动物的一种负面刺激,会对机体的器官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耐缺氧能力是机体对低氧环境适应性的反应[14]。本实验中的窒息试验表明,与仅食人工饵料的纯饵组蟹相比,全程食用椎实螺的中华绒螯蟹有更好的耐缺氧能力。椎实螺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的耐缺氧能力,增强其抗逆性。且纯饵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纯螺组与混投组。椎实螺虽不及人工饵料适宜生长,但其作为动物性饵料,不仅起到了饵料丰容的效果,同时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更接近自然条件的生长环境,起到环境丰容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华绒螯蟹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可能有益于其免疫力的增强,因而实验全程均有椎实螺投放的两组存活率更高。

3.3 饵料丰容的生物学基础

轮转投喂与混合投喂属于饵料丰容技术,饵料丰容对中华绒螯蟹生长质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可能基于营养均衡假说(nutrient balance hypothesis)和采食后反馈机制(postingestive feedback)假说。食物多样性(diet diversity)是影响杂食性动物适应性的重要因子之一。动物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在水产养殖中,小型节肢动物作为鱼类天然饲料,已成为一种实用的替代饲料成分。Li等[15]以60%黑军蝇(HermetiaIllucens)幼虫饲料饲喂大西洋鲑鱼(SalmoSalar)8周,并采集其近端和远端肠道的消化和黏膜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虫粉饲料对鲑鱼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丰富的食物多样性能够使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以及竞争力的提高。

蟹类有着不同时期阶段的营养需求,生活史的行为上也有着权衡的策略,影响其摄食的选择[3]。动物所选择的食物类型受到最适性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s)的支配,本实验的混投组给予了中华绒螯蟹食物选择机会,食物组成及结构的变化可诱使肠道菌群群落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宿主的免疫力[16-17]。对于食性泛化种(generalist)的中华绒螯蟹而言,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中华绒螯蟹还可能对其具有不同的特有欲求。中华绒螯蟹虽然对人工饵料食物喜好度高,但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这种觅食行为很难实现,多数动物会摄取不同的食物来满足所需而非独钟于一类饵料。研究表明,混合食物对鱼类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加性影响,多种饮食成分可以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肠道微生物多样性[18]。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主要受环境、土壤、摄食内容的影响,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对动物影响与生境密切相关[19-20],本实验仅仅在室内无土无草容器里饲养,与野外环境差异很大,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也有待检验。有关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是如何影响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以及免疫系统、环境适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总体结论及养殖建议

在本实验中,单独投喂人工饵料时中华绒螯蟹存活率较低,单独投喂椎实螺时生长率较低,而同步混合投喂或分期轮转投喂均比单一饵料有更好的生长效果,且大幅降低饵料成本,就人工饵料和椎实螺而言,同步混投效果最佳。生产实践上,鉴于椎实螺为活体,可一次性投入足量,同时栽植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以利于椎实螺存活与生长,构建蟹螺共栖的健康池塘生态系统,进而实现中华绒螯蟹的绿色养殖。

猜你喜欢
摄食饵料中华
香饵
香饵
香饵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